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法定责而治是中国国家治理目标实现的根本途径。在权力型社会中,国家治理应从限制政府权力转为明确政府责任。审计问责作为实现良治的重要工具,引导多元主体参与问责,构建政府责任体系并对不同层级提出明确的责任划分,将审计与被审计关系明确为国家治理的派生性契约。这一契约关系的顺利履行需要发挥审计问责的工具理性,并从广度、强度和力度三方面进行拓展及深化,从而实现从"治已病"走向"治未病"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审计问责作为一种监督公权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加强政府责任、实现国家良治,因而成为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工具。当前我国审计问责制在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范围、问责程序、问责法规和问责信息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审计问责制度,这样对促进政府达到良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审计机关是政府责任的问贵人,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重要的问责方式,在健全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政府问责制机制,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经济责任审计对政府问责制建设的作用、制约因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希望能对推进政府问责制的建设和经济责任审计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行政公权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兼具执行性和监督性,其根本使命是监督国家财政支出,目标是完善国家治理。国家审计在表达人民意志,提升政府透明度,建设责任政府,促进民主法治等方面发挥其积极作用。国家审计机关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政策执行审计、政府投资民生项目审计、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等方式,增强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  相似文献   

5.
审计问责制,实际上是对政府审计结果中涉及的个人或组织使用资产流向、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的一种责任追究体系。审计问责应当有一个系统的制度保障,应当建立包括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范围、问责依据以及问责程序等在内的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6.
明确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可以使政府更好地实现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的受托经济责任,清晰受托经济责任的问责机制。按照受托责任理论,并结合我国政府组织构架,可以推理出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应该是法人代表(自然人),而非法人。同时,审计主体、审计对象和审计实施者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审计主体决定了审计对象。由此可知,以政府为主体的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应该是政府职能部门和下级政府机构的主要领导人,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不应成为政府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或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7.
国家审计的最终目的是在监督中促进公共责任的履行,审计风暴和问责风暴相结合才能产生完美风暴。从风暴问责向常态问责,从依赖权力问责向依赖制度问责的转型,需要建立一个具有回应性、先导性、建构性的有效问责法律保障机制。只有依法明确向谁问责,为什么问责,如何问责,并且跟进相关配套制度、切实执行,实现问责有力、责任有度、权力有序,才能有助于真正实现审计问责的功能预期。  相似文献   

8.
我国行政领导问责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领导问责制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限责任政府的重要途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处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中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了责任政府的形象,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行政领导问责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并分别从完善问责体系,强化异体问责力度,深化行政问责制度的文化建设,加快行政领导问责的配套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行政领导问责制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政府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改善国家治理的功能,同时国家治理也对政府审计产生重要影响。可以通过发挥政府审计的监督、评价和抵御功能,沿着经济安全、政治民主、社会和谐、资源环境保护等具体路径,推动国家治理的完善。政府审计参与国家治理,未来可能循着审计目标人本化、审计理念国际化、审计程序制度化、审计内容精细化、审计手段信息化、审计结果透明化等发展方向,向政府绩效审计、权力审计、人力资源审计、社会责任审计等领域拓展。  相似文献   

10.
冯均科 《新智慧》2008,(11):35-36
本文从国家审计问责制度的目标出发,讨论国家审计问责制度目标设定的社会环境基础,以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准确理解不同社会环境如何影响国家审计问责制度目标的设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