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间冷空冷机组目前已经在我国进行了广泛的推广,神华神东电力公司新疆准东发电公司是间冷系统在高寒地区的首台机组,其极寒环境温度最低为-30℃,如何在极寒环境温度下保持间接空冷机组的安全过冬,是我国高寒地区间冷机组面临的严峻考验。本文就准东发电公司间接空冷机组在高寒地区的防寒防冻典型事故从安装、检修以及运行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行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生殖中心IVF实验室在试管婴儿培育中起到重要作用,对其室内空气流动数值模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利用N点风口动量模型,以简化描述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模拟室内空气流动时百叶、多孔板类送风口的入流边界条件,利用k-□紊流模型进行计算,数值模拟生殖中心IVF实验室空气流动。  相似文献   

3.
如果不减少柴油机排放的话,清洁发电站也许只能起到反作用。减少化石燃料的整体使用量被证明是一个让人生畏的挑战,但是选择性地降低某些特定的污染物也许可以改善环境问题。例如,最近的研究表明,如果我们可以清洁印度和中国的柴油机和原始炉灶,那么即使在火电厂污染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延迟温  相似文献   

4.
火电厂是电力资源应用中一种新的形式,火电厂能源消耗大,在火电厂工作的中,是采用石油和煤炭作为原材料,这些原料都属于一次能源,更是不可再生能源,因此在其工作的过程中,节能已成为主要的工作手段。本文就火电厂工作过程中的节能降耗方法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改善方法和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我国农产品和猪肉市场的现状,分别从国内市场的供求状况、政府的政策、企业的行为、个人的预期和气候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农产品和猪肉价格波动的因素。在这些因素当中,有些是可以通过人为的干预后降低其对农产品和猪肉的影响,有些则无能为力。如何有效的降低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本文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解析法和数值污,分析了空机部分功能量调节方式对单级实际制冷环和-28℃蒸发温度的氨双级实际制冷徨制冷系数的影响,指出新系列压缩机所带有的能量调节装置,不宜用于季节性负荷变化时的能量调节,提出在不同蒸发温度制冷系统之间进行适当的兼冷运行,是一种较为经济的能量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7.
经过对条件的概化,建立了带有作物根系吸水项的垂向一维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并推导了该模型的数值离散方程,编制了用于该模型数值模拟的计算程序。通改数值模拟对模型的验征,计算值与实测值拟合较好,这表明,该模型是可靠的,数值方法是可行的,可以用来模拟作物生长条件下田间土壤水分的运动。  相似文献   

8.
“抱团股”的出现为研究机构投资者的联合效应提供了合适的环境。以2003—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机构投资者抱团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比例越高,个股的股价同步性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抱团持股可以通过引起个人投资者的关注,降低股价同步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03年—2014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不同贸易方式对工业固废、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和PM_(2.5)等四类污染物排放的差异性影响。估计结果表明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会加剧工业固废、工业废气和工业废水三类污染物的排放,但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收入效应却可以降低三类污染物的排放。对PM_(2.5)污染物来说,一般贸易的估计结果与前述三类污染物相同,而加工贸易的估计结果正好相反,短期内加工贸易会加剧PM_(2.5)排放,长期内却可以降低PM_(2.5)排放但效果有限;加工贸易的收入效应短期内可以降低但长期却增加PM_(2.5)排放。研究还发现,对四类污染物来说环境EKC假说均不成立;"污染避难所"假说现象对工业废气存在,但对工业固废和PM_(2.5)却不存在。  相似文献   

10.
利用eQUEST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对比分析了不同外围护结构改造方案对夏热冬冷地区某图书馆建筑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窗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最大,外墙次之,屋面对建筑能耗几乎没有影响。对于夏热冬冷地区而言,应选择低传热系数和低遮阳系数的窗体材料。当选用遮阳型Low-E双层中空玻璃时,建筑总能耗和空调制冷制热能耗节能率分别可达7.64%和14.77%。制热负荷会随外墙保温性能的提高而降低,但制冷消耗可能会增加。在现有多孔烧结砖基础上添加20 mm厚膨胀聚苯乙烯外保温层,可使建筑总能耗和空调制冷制热能耗节能率在窗体改造基础上分别继续提高1.45%和5.58%。该研究为夏热冬冷地区图书馆类建筑节能改造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矿业城市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矿业城市为我国持续快速经济增长提供大量物质保障的同时,其自身的资源、环境及发展问题也更加突出。着眼于矿业城市的持续发展,论文分析了矿业城市资源、环境问题的技术选择导向,构建了矿业城市循环经济的"5R"原则及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并对该体系的具体内容及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①从技术角度而言,资源、环境外部性导向和追求劳动生产率的技术选择,是矿业城市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②基于资源产业运行中对区域资源、环境的强干扰特征,矿业城市循环经济系统应包含开源化、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再恢复五个方面("5R)"原则,产业提升过程中"5R"原则不断耦合与互动,实现矿业城市的持续发展;③围绕矿业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运行,应建立包括"5R"及产业提升六个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④技术支撑体系的实现,需要企业、产业链、生态园区、产业集群体、行业协会及矿业城市等不同层次在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技术整合等方面的协调运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宽甸满族自治县的入户调查发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镇从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家庭的收入水平,但是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正反两个方向的四种动力:城市不仅存在吸引农民入城务工的"拉力",也存在将外来务工者推回农村的"推力";而农村不仅存在将剩余劳动力推往城市的"推力",也存在将外出务工者拽回来的"拉力"。正是在正反"拉力"与"推力"的综合作用下,部分农民选择了"离土不离乡"或"离—返交替"的半农半工模式。因此,小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拉住"劳动力,以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农民选择适合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多元化和逐步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3.
当下,资源型城市面临着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需要策略创新,基本策略包括: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创新体制机制;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多元;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优化;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4.
当下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产业经济的历史发展必然趋势,为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绘制了鲜明的世界图景:现实存在的软实力竞争国际环境,使得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而发挥特殊作用;世界城市文明形态从“政治型城市”、“经济型城市”向“文化型城市”的转型,赋予了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的文化产业绿色经济内涵;世界范围内的城市群战略规划,在推动西江经济带以城市群形态进入国家战略框架的同时,凸显西江城市群与文化生态之间的矛盾,生态优先战略由此成为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特别关注的命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成为竞争的主体,品牌化战略日益成为城市重要的竞争策略。文章从城市品牌外部资源的研究视角,将生态位理论引入到城市品牌的研究之中,从品牌支撑、品牌维护、品牌实现三个维度构建城市品牌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和重叠压力测度函数对城市品牌的资源获取能力和品牌间的竞争态势进行分析。并以济南等周边八个城市的旅游品牌作为研究样本,辨识城市旅游品牌的竞争结构,通过对不同层次城市旅游品牌的发展趋向及竞争区间的辨识,提出相应的旅游品牌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16.
矿业城市作为矿产资源开发的一种特殊类型区域,但由于矿产资源被开采殆尽而出现停滞或萧条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因此研究矿业城市形成、发展、变化与运动的特殊规律,寻求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推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探索产业生态化下的贵州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作为青山绿水的代名词已深入人心,但是贵州也是“两欠”地区,贵州经济要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产业的发展,为此构建以“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为特征的产业生态化,这既是保护青山绿水的需要,更是推进贵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15个副省级城市的发展历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大连的发展历程非常有代表性。以大连市为例,分析了影响中国副省级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指出"发展路径"、"政府引导"、"城市定位"是影响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结合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发展协作化的趋势,中越边境城市越来越成为中国一东盟边境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心、商贸中心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引擎。故本文提出“中越边境城市跨国整合”这一促进边境城市与边境地区共同繁荣的发展途径,并以“中国东兴一越南芒街整合发展”为例论述了选择这一途径的客观基础及其可行性;同时,初步探讨了“东芒”两市整合发展的切入点和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是实现湖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湖北应当以建设"低碳城市"为中心,通过促进居民生活方式与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湖北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科教优势,构建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约束体系、制度保障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促进湖北低碳经济的发展,使之成为湖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与此同时,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态文化旅游、金融服务、循环农业和低碳装备制造五大低碳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