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担保机构发展迅速,同时存在种种问题。担保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凸显引入第三方信用评级的必要性:担保机构经营管理不善、普遍的不规范运作行为大大降低行业整体信用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亟需第三方信用评级的制约;担保机构缺乏代偿补偿机制需要第三方信用评级的补充和推动;对担保机构监管的缺失需要采取信用评级作为对其实施有效监管的手段;担保机构平稳开展担保业务、树立良好信用形象必须有信用评级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在资产证券化的实施过程中,信用评级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直接决定了资金融通的成本,而且对于资产征券化整体业务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信用评级业还存在着如机构缺乏独立性、评级体系不健全、评级功能不全面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评级体系、保持评级机构独立性、扩大评级范围等方面实现突破,将对我国资产证券化进程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美国金融危机表现为房贷机构、投资银行、评级机构和联邦政府的缺信行为.其深层原因是管理制度安排上的缺陷、信用评级机构反应滞、法律制度与监管上出现漏洞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是:要充分认识建设信用体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认真做好信用管理系统的基础性工作;建立起严格的法律体系和惩戒机制;保证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后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改革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也导致了一场信用评级危机.在危机中的拙劣表现使得评级的价值以及评级机构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受到严重质疑.本文首先分析现有信用评级机构业务模式中内在的利益冲突,得出评级购买、声誉机制削弱和模型错误可能是导致评级虚高的原因,进而在此基础上,评述美国最新的信用评级体系改革方案,最后结合国际社会对本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体系的相关经验教训,为我国未来信用评级体系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次贷危机暴露了现行以评级机构为主体的信用评级机制的诸多内在缺陷。采用双重委托代理模型从理论上刻画了评级过程中投资者、发行者与评级机构的互动关系,得出评级结果必须建立在发行考与评级机构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发行者自身提供真实可信的信息是评级真实可信的基础、发行者评级目的不同直接影响评级结果等结论。  相似文献   

6.
企业债券市场中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对企业债券市场融资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对我国现行的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制度进行改革,由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债券进行信用评级,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债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同时,通过评级机构的专业化运作降低信用评估成本,提高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7.
分析金融危机前美国评级监管体系、金融危机中关国信用评级及监管存在的问题、金融危机后美国评级监管体系的改革与思路,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加快征信立法以规范促管理、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完善评级机构制度建设、保持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债券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债券市场中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对企业债券市场融资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对我国现行的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制度进行改革,由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债券进行信用评级,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债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同时,通过评级机构的专业化运作降低信用评估成本,提高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9.
信用评级机构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国评级体系的现状是行业监管制度存在空白、市场准入及资格认证制度缺乏、评级机构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行业标准建设相对滞后。反思此次金融危机,我国应通过完善监管体系,建立评级行业及从业人员认证制度,保持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与中立地位,切实割裂评级费用与评定等级间的联系,构建符合国情的信用评级业。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存在担保机构规模偏小、担保放大倍数较低、担保资金来源中政府资金比例不高等问题,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对策主要有:明确担保基金来源的主体,广开财源;革新信用担保业务流程,组合担保和个案担保相结合;建立再担保制度,淡化反担保;设置合理的担保比率,不提倡100%担保;等等.  相似文献   

11.
此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的拙劣表现表明,仅靠信用评级业的行业自律是不够的,信用评级机构应当被纳入金融监管的范畴。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体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教训,我国应建立健全信用评级法律法规体系,尽快明确信用评级的监管组织体系,制定信用评级行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执业行为,完善信用评级的认可机制,加强行业自律,进一步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  相似文献   

12.
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危机中暴露了缺乏竞争、不透明、利益冲突等问题,严重影响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为此,欧盟和美国加大了改革力度,前者注重外部监管,后者注重内部防控.欧美改革对中国影响深远,结合我国情况,可看出,欧盟模式更适合中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临汾市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和微小企业评分工作在监管、信用评级范围与运用、信息披露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对评级行业的认识不足、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不够、信用评级报告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因此,应重视评级行业的发展,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评级机构的自身建设,扩大信用报告应用范围,逐步将其纳入央行征信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利益冲突影响资信评级的独立性,使评级失误屡屡发生,不仅危害评级业自身发展,还对社会信用体系、资本市场产生不利影响。资信评级利益冲突表现为投资者与筹资者利益对抗、评级机构信息优势、评级机构与筹资者利益关联、高风险筹资者机会主义行为和松散的外部约束。结合理论解释,从暴露的现实问题着手进行改革,建立利益冲突规避机制,从根本上确保资信评级质量。  相似文献   

15.
摘要: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融资性担保机构在为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做担保时,同样也存在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致使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着一定的信用风险,进而妨碍银保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因此,如何有效缓解银保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决定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综合运用市场均衡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等相关经济理论,分析融资性担保行业信用风险管理和监管引入外部信用评级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结合融资性担保机构外部信用评级的实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供监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6.
信用评级机构参与借款企业信用评级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社会信用评级机构参与借款企业信用评级工作的五个难点:宣传不力,难以取得政、银、企的理解、配合和支持;法律缺失,评级机构参与难度大,人行推动效果不佳;依靠人行"唱主角",不利社会信用评级机构业务健康发展:评级标准不统一,社会信用评级机构持续发展难;评级过程缺乏说服力,影响评级公信度.提出了推动社会信用评级业进一步参与借款企业信用评级的建议:加强宣传,增强社会认知度;增强自我推介能力,循序渐进,扩大发展;当好参谋,赢得借款企业信任;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外部评级与内部评级的有机结合;制定统一评级标准,为外部评级提供公平参与机会.  相似文献   

17.
信用评级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但是由于信用评级具有准公共产品特性及内在的利益冲突,仅靠自律及市场机制难以保证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及评级的质量,因此,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盟强化了对评级业的监管。本文借鉴欧盟的做法,分析了目前我国评级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就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评级业监管体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信用担保体系快速发展,为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同时存在信用担保业监管体系亟须完善、信用担保机构杠杆作用发挥有限、信用担保业地区间发展水平不均衡和信用担保机构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因此,应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细化,加强银行机构与担保机构的合作力度,建立政府、银行和信用担保机构相结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促进我国担保业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外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制度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为信用评级机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信用评级机构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即如何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资质进行认可.本文通过对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制度的相关实践经验进行综述、比较、归纳后,结合我国内地信用评级市场的现实情况.提出从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法律法规、建立统一、动态的信用评级机构认可标准等方面着手,构建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制度.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外部评级能够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透明度,加快商业银行信贷审批进程,提高中小企业信贷的可得性。目前,内蒙古自治区信用评级发展滞后,难以促进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其原因是:评级市场凋敝,中小企业参评意愿不足;评级指标和方法等信息披露程度低,评级机构公信力不足;配套制度不健全,评级机构行为不规范。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促进信用评级有效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建议找准市场突破口,拓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应用覆盖面;完善评级体系,提高评级机构公信力;健全法律法规,完善信用评级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