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指南》规定 :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 ,并不意味着不涉及任何货币性资产。如果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 ,则仍属于非货币性交易。为便于判断 ,一般以25%作为参考比例。如果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高于25%(含25%) ,则视为货币性交易 ,应根据货币性交易的核算原则进行会计处理。当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已确认时 ,应根据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确认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根据《企业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有关会计处理规定》中债务人的会计处理进行账务处理。当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无法确认时 ,根据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确定时)或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无法确定时) ,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涉及补价时 ,按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 ,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下面举例说明。例 :甲公司用一台设备A交换乙公司设备B ,用于生产经营。设备A的账面原值为100000元 ,累计折旧为20000元 ;设备B的账面原值为90000元 ,累计折旧为15000元。设备A的公允价值为65000元...  相似文献   

2.
1.同类非货币性交易不涉及补价的情形同类非货币性交易不涉及补价时 ,由于交易过程尚未完成 ,母子公司双方均不确认损益 ,因此不存在内部未实现利润 ,在编制合并报表时不需要编制抵销分录。但是如果出现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 ,需确认跌价损失时 ,应抵销已确认的损失。举例如下 :若甲、乙公司均为商业企业 ,且乙为甲的子公司 ,现甲公司以账面价值150000元、公允价值100000元的库存商品A交换乙公司账面价值80000元、公允价值100000元的库存商品B。此笔交易属于同类非货币性交易。由于甲公司商品A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 ,甲公司应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 ,A商品发生了减值。因此甲公司的处理分录如下(不考虑税金) :借 :库存商品———B100000元 ,存货跌价损失50000元 ;贷 :库存商品———A150000元。此时编制合并报表应抵销已确认的存货跌价损失 ,借 :库存商品50000元 ;贷 :存货跌价损失50000元。如果交易中交换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发生了减值 ,抵销分录为 :借 :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等) ;贷 :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等)。2.同类非货币性交易涉及补价的情形同类非货...  相似文献   

3.
新《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规定:收到补价的,应按如下公式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和应确认的收益: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15;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应确认的收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15;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同时,《企业会计制度》也对收到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所涉及到的会计科目和分录作了规定,设置“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交易收益”科目来记录应确认的收益。但是,两者都没有提及“应确认的收益”如果是负数时该如何处理,笔者就此作以下说明:例:A公司以其持有的对B公司短期股票投资交换C公司的一台车床,在交换日,A公司持有的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余额为67000元,已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4000元。假设1.A公司收到C公司支付的银行存款3500元,短期投资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70000元。A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①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3500/70000=5%,小于25%,属于非货币性交易;②换入资产入账价值=(67000-4000)-(3500/70000)&;#215;(67000-4000)=59850(元);应确认的损益=3500-(3500/7000...  相似文献   

4.
根据《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的要求,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将集团内部固定资产购销活动产生的未实现销售利润予以抵销,并相应调整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及利润表相关项目的金额,但在实际编制中企业并没考虑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会计处理,本文就此展开讨论。例:假设乙公司为甲公司的子公司,甲公司以100万元的价格将其生产的产品销售给乙公司,销售成本为80万元。乙公司购买该产品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并以直线法按5年年限进行折旧,净残值为零。假定交易时间为2000年1月1日,为方便计算,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在交易当年按12个月进行折旧。按照现行处理方法应该是:2000年12月31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将该固定资产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和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相抵销。合并抵销分录为:借:主营业务收入100万元;贷:主营业务成本80万元,固定资产原价20万元。同时,将当期多计提的折旧予以抵销:借:累计折旧4万元;贷:管理费用4万元。2001年12月31日合并抵销分录为:借:期初未分配利润20万元;贷:固定资产原价20万元。借:累计折旧4万元;贷:期初未分配利润4万元。借:累计折旧4万元;贷:管理费用4万元。2002年1...  相似文献   

5.
资不抵债控股子公司是指母公司实际控制的某年(实收资本)、资本公。财政部印发的《合并报表暂行规定》规定:“非持续。”但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本文将对如何合并作如下探讨。一、长期投资损失的核算关于母公司对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当年亏国《企业会计准则———投:“属于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的净亏损而影,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企业(如提供担保)以外,一般以投资的账面价值减”。但笔者认为,该规定未能完善地揭示母。此外,基于这种决策,母公司很可能要承任(如举借新债所承担的担保义务)。A公司于1996年1月1日以4000万元购入B,该项投资占B公司有表决权的资本80%,购买日B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如下:5000万元,资本公积50万元,盈余公积50万,未分配利润100万元。1996年B公司净亏损70001997年净亏损1000万元(假设A公司除原始,不再对B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根据资料,A公司应作如下处理:①1996年1月1日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B公司(投资成本)4000万元;贷:银行存款000万元。②1996年12月31日,确认应承担的B公司的损:借:投资收益6000万元;贷:长期...  相似文献   

6.
在非货币性交易涉及补价的情况下,若收到补价方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即换出资产有账面未确认的增值额时,这部分增值的盈利过程已经完成,已经实现的盈利作为非货币性交易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中计算收益的公式为:应确认的收益=补价-补价&;#247;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15;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247;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15;应交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就其本质而言,非货币性交易的收益是换出资产盈利实现额。会计账务处理中,根据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在企业资产发生增值时,这部分增值额并未入账,但在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出资产的这部分增值额在交易过程中体现了出来,并且在收到补价的同时实现了增值部分的盈利。简而言之,非货币性交易收益的确认其实是在换出资产实现盈利额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之间按一定比例来分配收到的补价,其公式可以表示为:应确认的收益=补价&;#215;[(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交的税费)&;#247;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例:甲公司将一批存货与乙公司的一项固定资产进行交换,交换后存货与固定资产的用途不变。设甲公司存货的账面价值为8万元,公允价值为10万元,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值,增值税税率为17%;乙公司固定资产公允价...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4万元;贷:营业外支出—计提固定资——当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得以恢复时,应按照固产减值准备16万元,累计折旧8万元。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三、累计折旧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时核算的分析及建议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在第一种情况下,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数=固定资产产折旧额时,对此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进行调整。但在实减值准备-(不计提减值准备时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可际计算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时,必须补提累计折旧。补提收回金额);冲销的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计提的累计折旧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数与冲销的营业外支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补提的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出两者的倒挤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数由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转回数-冲销的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可收回金额确定,它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本文借助例题不计提减值准备时固定资产净值 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进行分析。账面价值。在第二种情况下,补提的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一、可收回金额大于账面价值小于不计提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8.
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或当期损失。债权人则应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显然,如果重组明显是债权人作出了让步,按新准则处理的结果只是债务人将重组债务账面价值超过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与相关税费之和的部分确认为资本公积,债权人却没有确认由于此项重组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这样处理既不能客观反映经济现实,也不符合谨慎原则的要求,并可能为债权人操纵盈余提供新的机会。债权人可能会将一笔正常的以非现金资产偿债的债务重组交易变造成带有附加条件的债务重组交易,并通过附加条款的执行将让步损失转为账面利润,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举例说明如下: 例:A公司欠B公司5 850万元货款,A、B两公司目前都经营不佳,为了共渡难关,双方达成如下债务重组协议旧公司同意A公司以账面成本为4 500万元、公允价值为4 000万元(不含增值税)的机械设备抵偿所欠B公司的债务5 850万元刀公司对此项债务重组作出让步1170万元。但作为回报人公司需购买B公司钢...  相似文献   

9.
冯晨光 《新智慧》2005,(11):28-28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规定,当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得以恢复时。应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对此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进行调整。但在实际计算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时,必须补提累计折旧。补提的累计折旧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数与冲销的营业外支出两的倒挤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数由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确定,它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本借助例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一)以现金出资用现金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时,以支付的全部价款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若支付的价款中含已宣告发放而尚未领取的股利,还应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此种情况下不影响企业利润,所以不涉及纳税调整。(二)以固定资产出资按《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规定,当公司以固定资产对其他单位投资时,按投出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股权投资”科目,按投出固定资产已计提的累计折旧额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投出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按公允价值小于账面净值的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或按公允价值大于账面净值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科目。以固定资产出资往往涉及纳税调整问题,下面分两种情况举例说明。1.将公允价值低于账面净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支出,减少了当期利润,那么,在计算所得税时,此项营业外支出是否应在税前扣除,即是否进行纳税调整?按《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接受投资的企业以该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其账面价值,即作为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基础,因此使该项固...  相似文献   

11.
钟朝宏 《新智慧》2000,(10):46-47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准则”)指南部分指出,若一项非货币性交易涉及补价,补价占换人资产公允价值(或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补价之和)的比例超过25%(不含25%),应按货币性交易的核算规则进行会计处理。但是,“准则”并未对具体处理予以说明。本文拟就此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柳世平  赵建国 《新智慧》2000,(10):23-24
在非货币性交易中,常常由于交换双方的非货币性资产不等值,一方要以货币性资产给予另一方以补偿,即支付补价。补价对于交易价格的确定没有重要影响,但可能会改变交易的性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指南规定,当交付韵货币性资产占换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则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易。  相似文献   

13.
2001年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对原准则作了较大修改,并且在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也规定了相应的账务处理方法。它们对规范企业间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笔者拟就此谈以下几点想法。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问题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缩小了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或尽量避免使用公允价值的概念,而将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这种规定有利于减少企业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操纵利润的可能,有利于规范我国企业间的非货币性交易行为,但却没有反映出非货币性交易的实质。非货币性交易主要是通过资产的交换,换出自己认为价值不大或作用不大的资产,而换入相对有价值或有用的资产。实际上交换双方主要关注的是资产的未来使用价值,而资产未来使用价值主要通过市场交换的公允价值来体现,而不是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换入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使用得较为普遍,这主要因为国外存在完善的资本市场和活跃的商品交易市场,其市场价值能相对客观地反映商品真实价值信息。相对而言,我国缺乏相应的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而且对本身愿意并善于做...  相似文献   

14.
过程操纵型财务舞弊是指在不改变交易结果的前提下,款(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通过操纵交易过程来改变会计处理结果,从而达到财务舞弊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为:①赊销时,借:应收账款100万元;的目的。它是一种形式合法、隐蔽性极强的造假手段。笔者结贷:主营业务收入100万元。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70万元;合下例谈几点看法。贷:库存商品—A商品70万元。②收到乙公司用来抵债的——(一)B商品时,借:库存商品—B——商品100万元;贷:应收账款例:甲公司用一批A商品与乙公司的B商品进行交换,100万元。乙公司的会计处理为:①赊购时,借:库存商品———A、B商品的成本分别为70万元和80万元,市价均为100万A商品100万元;贷:应付账款100万元。②以B商品抵债时,元。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借:应付账款100万元;贷:库存商品—B——商品80万元,资这是一笔典型的非货币性交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0万元。会计处理结果是:甲公司————非货币性交易》的规定,正确的会计处理应为:甲公司:借:库确认了30万元的销售利润,乙公司确认了20万元的资本公积。存商品——B商品70万元;贷:库存商品——A商品70万元。...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对于主要的会计事项如何处理有较全面的阐述,但对比较细节的问题则没有加以具体讲解。本文拟就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时递延税款和资本公积的账务处理说明如下。例:A企业以固定资产向另一企业B企业投资,占B企业普通股的10%,故而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A企业投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46000元,评估确认价值为48000元。假设A企业适用的税率是33%。对于这项业务,A企业所作的会计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48000元;贷:固定资产46000元,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1340元,递延税款660元。两年后,A企业将该项投资转让,并假设A企业在这两年内没有追加投资。一、处置时原未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一)转让所得价款大于投资的账面价值承上例题,假设转让所得款为56000元,A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1.结转长期投资,计算投资收益。借:银行存款56000元;贷: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48000元,投资收益———股权出售收益8000元。2.计算所得税和应交所得税。借:所得税2640元,递延税款660元;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300元。3.结转资本公积。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1340元...  相似文献   

16.
《财会月刊》2001年第8期刊登了李庆德同志的《对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时冲抵资本公积准备的异议》一文(以下简称“李文”)。笔者认为,产生纳税额或抵税额与资产的真实收益或损失不符是由于“李文”作者对《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以下简称“投资准则”)的理解不正确所致。该文是以1998年颁布的投资准则为基础来说明的。事实上,财政部已于今年年初颁布了新的投资准则,与旧的投资准则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新投资准则规定:“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现仍采用“李文”举例:企业将一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账面原值100万元,已提折旧20万元,投资评估值为85万元,期间计提投资减值准备3万元,股权转让收入为86万元。按照新投资准则规定,投资时会计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85万元;贷:固定资产80万元,资本公积3.35万元(5&;#215;67%),递延税款1.65万元(5&;#215;33%)。就该项投资来说,从取得之日至处置完毕累计实现投资收益1万元(86-85),应纳所得税额0.33万元。处置时还应缴纳递延税款1.65万元,合计应纳税额1...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制度》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都涉及以非货币性资产换入资产的内容,但二者对换入资产的计价原则是不一致的,这就导致了同一资产两种人帐价值的问题。应该以换出及换入资产的市场交易价格或双方协商价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中费入帐,对非贷币性交易如此处理,能使债务重组与非货币性交易很好的协调。  相似文献   

18.
于立金  于桐 《新智慧》2006,(3):54-54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规定.如果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已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各种因素发生了变化.使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则以前期间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应当转回。转回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按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应计提的累计折旧与因计提减值准备而少计提的折旧额的差额.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相似文献   

19.
企业的固定资产可以通过交换取得,这是当前资产置换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依据新实行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对置换资产入帐价值及损益的确认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举例说明交换取得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刘晓丽 《新智慧》2004,(2A):42-42
公允价值是国际会计界公认的价值概念,在会计学理论与实践中已得到广泛运用。而我国从开始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简称“旧准则”)到2001年财政部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简称“新准则”),却先后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公允价值的态度。旧准则提倡运用公允价值来计量换入的非货币性资产的价值,但是,很快发现公允价值在我国目前的宏观环境下很难得到应用,并且容易造成证券市场的混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