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有没有根本矛盾,中国为什么要搞市场经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首先是领导干部要从理论上搞懂,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7页),以免少走弯路,加快发展速度,顺利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2.
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三个方面的困难:一是探求市场经济规律的困难,人类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还处于探索阶段;二是对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特殊环境的认识任重道远,中国的经济体制是由计划经济体制硬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否了解中国的情况,决定转型能否成功;三是解决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结果之间的矛盾,面临种种困难,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既能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又要使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个人。  相似文献   

3.
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研究方法是总体的和平均的分析方法;效用价值论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力,研究方法是个别的和变化的分析方法。深化价值理论的认识,就是要把两者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用来认识资本利润的两种形式: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的利润和价格背离价值形式的利润,以区别于资本利润全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的传统认识,揭示市场经济的运动规律,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这一命题,是基于一定意义而言的;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的阶级性时,必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阶级性的表现形式进行认真的研究;不仅要充分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的作用,而且还必须研究和造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作用实现的条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需要种种现实的条件和进行多方面的努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的实施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需要从认识上、制度上各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5.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既基于对市场经济性质及其作用的认识,亦取之于改革十几年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一个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本文试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关系问题谈点认识。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通过宏观调控发挥计划经济的作用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问题,虽然人们对两者的性质、对市场经济重要性的认识有所转变和逐步提高,但如何正确看待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否应该退出经济舞台?仍然是理论和实践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改革以前,我们在计划体制及计划工作方面确…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市场主体对市场经济的最低道德底线——诚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当代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前接受合乎市场经济规律的、正确的诚信教育,匡正错误的诚信意识是非常必要的。一、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它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关于发展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所以,我们必须在深刻领会邓小平关于发展的思想的基础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确立,但是刚刚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明确政府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离不开宏观调控,但是目前政府职能的发挥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政府要清楚认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资本具有贪婪的逐利性和对社会进步的积极推动性两个方面,金融危机从其产生的原因、到金融监管的缺失,再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救市计划,资本的贪婪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充分认识资本的两面性,既要不断深化对资本运行规律的认识,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又要深刻认识资本的破坏性和贪婪性。不唯资本是从,不做资本的附庸,防止资本的无序化。  相似文献   

10.
<正>市场经济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比较完善的形式。因此,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要符合世界市场经济大潮的发展趋势,同时,又要突出自身的特点。我国的市场经济就是吸收和借鉴了别国的成功经验,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同时在总结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但大家知道,要使我国这样一个经济还较落后的国家步入市场经济的海洋并且经济秩序迈入健康有序的轨道,学习借鉴别人的东西很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勾画之后。主要应该借鉴别人市场经济成功的经验,而现在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使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规范化,从而给我国比较脆弱的经济注入生机和活力,并且最终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规范化经济。本文仅就市场经济应是规范化经济这一问题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自1998年我国提出公共财政以来,对公共财政的理论探讨颇多,但很多研究立足于经济增长,带有明显的生产性和投资性。政府的财政收支集中在哪些方面,更应是一个伦理问题,应从公共财政的民主化、公共产品化和市场化三个基本特征出发,深入分析公共财政的伦理性质,并通过法律规范、预算建设、收支调整等措施对公共财政的伦理性进行构建,以期在市场经济下,真正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从而实现个体和集群的美好生活以及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共同促进着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研究发现两者发展中所表现出的互动性共同助推了整个经济水平的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间的关系始终一致。通过分析发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作用路径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健全的资本市场体系能够使利率如实反映资金存量的变化状况,避免了因利率水平下降而导致的贷款需求扩展和资金缺口扩大风险,实现资本的最优配置,进而实现对整个实体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反之则会因为资本运营的低效而阻碍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实体经济也通过其初始发展路径与具体变迁方式直接影响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未来应充分发挥我国资本市场中各类金融机构的效用,为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持续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提升其在资金配置上的效率;通过诱制性变迁实现实体经济对资本市场发展的助推效用;减少实体经济波动,增强金融类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个人信用制度是成熟的市场经济的重要表现,它起着提高信贷效率、降低信用风险的作用.目前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应建立个人基本账户制度,培育专业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建立科学严谨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创建必备的外部环境,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道德责任意识淡薄、消费者维权难度较大、国家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等原因,导致我国企业道德缺失问题十分严重。不道德的企业行为是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消极和破坏力量。因此,要从提高企业道德自律意识,健全法律法规,发挥社会舆论导向和政府监督作用等方面入手,加强企业道德建设,重塑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建设城乡统一的市场经济制度,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在经济发展中实现经济系统内部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协调;并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进社会经济统计。  相似文献   

16.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有损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 ,我国现行法律对其规制在主体范围、操作内容、滥用目的等方面尚显不足 ,应借鉴他国成功立法范例 ,合理界定我国企业市场支配地位 ,对各种滥用行为单独列示以分别规制 ,并强化企业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7.
农村财政体制问题的根源是原来束缚农村生产力的计划经济体制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因此我们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构建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按照市场经济法制规范化、竞争平等化、市场主体自主化、政府与市场互有分工的要求重新审视农村税费体制改革,进行目标明确的、系统性的、有步骤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培育和扶持碳金融市场是转变经济方式、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内容和途径。碳市场、碳金融及碳金融市场三者紧密相关,碳金融市场是碳市场与碳金融的结合体。国外碳金融市场已具相当规模,中国的碳金融市场起步较晚,但已初见成效。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进一步融入全球碳金融市场,完善相关政策与法律,避免国内碳金融市场的过度竞争,使中国碳金融市场能够统一、规范、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农村征地中产生的种种矛盾,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根本原因就是征地制度及其法规有缺陷和不完善。因此,要严格界定公共利益范围,按市场经济要求转换政府职能,按市场机制定价及合理分配补偿资金,健全纠纷调解和法律诉讼等途径,来改革和完善农村的征地制度。  相似文献   

20.
价格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处不在。但在我国,人们对价格竞争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本从格兰仕成功运用价格战略的经验出发,论述了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理解价格竞争以及如何成功地运用价格竞争战略,并对竞争观念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