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具有降低成本等诸多优势,广西林产业的中小企业表现出了一定的集群效应,但是在产业集群化过程中存在着产业链不完善,企业规模偏小,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集群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大力实施产业招商,以大项目带动,积极优化产业发展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专业化市场与珠三角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产业集群与专业化市场的互为依托和联动发展是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显著特色。面对近年来专业化市场与珠三角产业集群互动作用弱化的现象,相应的对策包括:利用专业化市场提升产业集群产业分工协作水平;加快专业化市场和产业集群的扩张延伸和国际化;利用专业化市场和产业集群共同塑造区域品牌;合理配置区域内生产要素资源;加速专业化市场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提升专业化市场的服务能力等。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营销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通过对集群的营销组织、人力资源、新产品开发、电子商务策略、品牌联动、国际化战略、集群文化等七个方面的探讨得出:产业集群营销建设有赖于产业集群的支持性服务组织的建设;有赖于建立一个作为企业栖息地的产业社区;有赖于形成有着紧密经济联系的产业配套圈。  相似文献   

4.
木材产业在莆田市已成集群之势,是莆田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业界缺乏对莆田木材产业集群品牌策略的研究。莆田木材产业集群的品牌建设存在数量不足、产权不清、营销主体及方式单一等问题,可以从思想认识、创新、培育领导企业、外部性及利用优势资源等五个方面的策略来进行其集群品牌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区域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本质是又好又快发展。岳阳市云溪区要实施新型精细化工战略,走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工业因区化、因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集群城镇化来完善市场机制。促进市场化与工业化同步推进。同时要健全产业配套、培育集群项目、优化发展环境,实现区域经济集约型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关于以品牌为导向发展产业集群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品牌的涵义及其在产业集群培育发展过程中的导向效用。以品牌为导向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以企业品牌为导向发展产业集群的模式 ;二是以区域品牌为导向发展产业集群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州园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专业化园区,是通州区规划建设、重点发展的产业基地之一。通州园产业发展初步形成特色,经济快速发展,但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主导产业不够突出,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为加快通州园建设,应明确通州园产业发展定位;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塑造园区品牌,拓展招商渠道,推动园区产业升级;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为浙江产业集群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集群中产品性价比的竞争优势凸显,有利于龙头企业创建名牌,有利于浙江加快建设区域品牌注入资金,改善投资环境.为此,集群内的无牌企业应加大自主创新投入,所有企业都应该加强品牌营销活动,争创名牌,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区域品牌的建设和培育,以促进集群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聚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产业集群已成为一国或地区竞争力的基本因素.甘肃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度缺损、产业链缺损、专业化分工缺损、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缺损.要促进甘肃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提高甘肃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必须做好以下工作:实施有利于产业集群生成与发展的制度创新;培育建立高度分工、密切合作的一体化生产体系;培育、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东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差距,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的西部大开发设想在目前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绩效。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是西部地区走出“产业对接”困境的必然选择,其意义在于扭转西部地区“落后的增长”、弥补地区发展的根基不足、改善招商引资的绩效、引导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区域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结合等。西部地区要积极、努力地创造条件,改善产业集群发展的“钻石”结构状态,培育和提升本地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1.
“三变”改革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和推进乡村产业兴旺提供了积极的尝试。本文总结了贵州省六盘水市推进乡村“三变”改革的背景、内容和运作模式。以此为基础,提出要科学把握“三变”改革形成的经验和取得成功的条件,汲取其制度优势的精髓;今后要进一步完善“三变”改革,仍有一些后续课题要做,即:完善创新创业环境,优化对新型经营主体及其带头人的培训提升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突出加强市场营销网络和品牌服务;引导农村服务业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网络化发展,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和绿色发展;加强产权、要素流转平台建设,推进“三变”改革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强农民培训,增强农民参与产业开发和创业就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重庆的城市产业集群,形成了较强的专业化分工,获得了外部规模经济,因而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大量同类企业的集聚,也提升了重庆汽车摩托车等产业的区域经济的外部性;同时,大中小企业通过区域品牌的产地效应,迅速地扩大了市场,进一步促进了专业化分工,降低了交易费用.应进一步强化重庆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分工,促进专业化水平和技术不断提高,提升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形象,做大做强重庆城市产业集群,才能提高重庆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矿业城市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矿业城市为我国持续快速经济增长提供大量物质保障的同时,其自身的资源、环境及发展问题也更加突出。着眼于矿业城市的持续发展,论文分析了矿业城市资源、环境问题的技术选择导向,构建了矿业城市循环经济的"5R"原则及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并对该体系的具体内容及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①从技术角度而言,资源、环境外部性导向和追求劳动生产率的技术选择,是矿业城市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②基于资源产业运行中对区域资源、环境的强干扰特征,矿业城市循环经济系统应包含开源化、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再恢复五个方面("5R)"原则,产业提升过程中"5R"原则不断耦合与互动,实现矿业城市的持续发展;③围绕矿业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运行,应建立包括"5R"及产业提升六个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④技术支撑体系的实现,需要企业、产业链、生态园区、产业集群体、行业协会及矿业城市等不同层次在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技术整合等方面的协调运行。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与供应链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式与载体,存在相互嵌入、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伴随着两者的耦合,地区产业竞争力将得以提升。现有文献主要构建了一个产业集群与供应链耦合的概念框架,着重于耦合的可行性、组织性、经济性分析;可拓宽理论研究视角,并对具体耦合情况进行定量分析以及对不同类型集群与供应链的耦合情况进行实证探讨,以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有关研究。  相似文献   

15.
烟台市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激烈化的背景下,要提升城市竞争力应该城市营销作为促进城市发展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实施有效的城市营销策略,加强城市营销工作。大力推进实施城市营销战略,需要在深入学习城市营销理论、确立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注意做到确定目标市场,细分目标市场;改善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优化投资环境;促使核心产业集群化,培育核心产业竞争力;加快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东盟市场已经成为广西工业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广西著名工业品牌、一般工业品牌、新创工业品牌在品牌知名度、产品质量、技术先进性、国际经营人才和经验等方面有较大差异,这些品牌所在企业在开拓东盟市场时"创建品牌"、"推广品牌"、"亮响品牌"、"伸展品牌"的路径和过程就不同,采取"单独开拓"、或"与文化产业联姻开拓"、或"与国内外品牌联姻开拓"的方式也有别,应针对不同品牌特性,采取不同的路径和对策,进一步拓展东盟市场,促进广西工业品在东盟市场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当前民营企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的深入,在浙江、珠江三角洲等地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集群或称"块状经济".研究表明,这种集群模式极大地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存在集群区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因此,建立"产学研"结合机制和集群区之间利益协调机制,提高集群协同创新能力应当是促进民营企业集群发展提速与升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际制造业中心如何实现和自主品牌战略如何实施存在理论分歧。本文基于新的国际分工形态,实证研究代工生产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归纳和提出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或品牌结构2—8律。这一规律的发现,对于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的研究具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交换的发展,商的学说、商学、商学教育随之兴起。商学教育在外部环境、社会需求和自身变革三大动因的推动下,经历了古代起源、近代雏形和现代成长三个阶段的历史演进。进入21世纪,商学教育出现实践导向、国际对接和品牌运作的新商学趋势。  相似文献   

20.
解决零供冲突对理顺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关系、完善供应链管理、维护零供双方以及消费者的利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零供冲突具体表现为低、中、高三个层次,高层次营销领域内的冲突才是零供冲突最终的表现形式和真正的发展趋势。零供冲突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零售商牢牢掌控零售终端,供应商在销售渠道建设方面力不从心、产品缺乏差异性、长期“寄人篱下”并利用零售商卖场“做广告”以及品类管理与品牌管理所产生的冲突等方面。供应商应加强产品创新、以品牌力量为导向强化市场推广、组成联盟对抗零售商、自建销售渠道摆脱对零售商的依赖以及与零售商共同商定合理的供应链利益分配比例,有效化解零供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