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以往对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均以年报为样本,本文首次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为样本(共1150个观测值),考察了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安排能够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产品市场竞争则对部分公司治理机制产生了替代或互补的效应。本文的实证结论表明,在中国目前的制度背景下,要提升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需要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与此同时,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面临诸多问题,而相应的改革进展迟缓的情况下,通过降低进入壁垒等方式加强产品市场竞争,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2001~2004年我国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控制权转移前后机构持股对公司治理的作用。研究发现,在机构投资者发展的最初阶段,在接管事件发生之前,机构投资者没有表现出参与公司治理、改善公司绩效并降低公司被接管的可能性,但随着机构投资者的进一步发展,在2003年控制权转移事件之后,机构持股已能够影响公司治理并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促进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以来,中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制度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治理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公司治理效果,需要用事实来验证.文章以河北省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其2007年~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试图探求董事会特性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提供这些问题的经验证据,为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董事会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托宾Q和市净率为被解释变量,以债务融资率为解释变量,对债务融资能够增加公司市场价值的假说在民营上市公司中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具有一定的公司治理效应,且与公司市场价值正相关,民营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需要一定的改进。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股权融资的理论偏好和实践偏好的大背景下,债务融资被忽略,从而使得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便成为认知上的盲点.文章通过对民营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公司治理效率的实证研究,再现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效率悖论的事实,凸现其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弱化,以期建议制定和实施相关措施,助推债务融资回归其公司治理高效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以2005~2008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独立董事治理对公司长期借款融资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独立董事比例和独立董事薪酬与长期借款比重正相关;在民营上市公司和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独立董事治理机制对上市公司获取长期借款的作用更为有效。这些经验结果说明,独立董事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制度安排,其对上市公司获取外部债务融资具有明显的治理效应,当公司外部治理环境较差时,独立董事能够成为公司外部治理的一种有效的替代机制。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公司政治治理对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有效性,以及这种有效性如何因政府干预和财务风险的不同而发生改变。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新兴加转轨的特殊制度背景下,公司政治治理这一制度安排,形成一种制度压力,能有效地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公司政治治理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随政府干预水平和财务风险大小的不同而变化,政府干预水平越高,财务风险越小,公司政治治理效应越好。研究结论有助于从公司政治治理层面理解大股东掏空行为,为政府部门监管上市公司大股东、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提供直接的微观证据和参考价值,同时也为上市公司治理及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2004年至2007年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讨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在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中的治理效应,可以说明,上市公司行业竞争对公司财务决策有益,也有益于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这一探讨可为提高我国市场竞争的公司治理效应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的核心所在。而在我国现有上市公司中,股权结构不合理,股东大会质量低,董事会、监事会功能不健全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主要表现。文章针对我国现有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着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力求使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能逐步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对比分析了实施股权激励后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的公司业绩和公司治理结构特点的变化,比较分析两类公司业绩提升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两方面的异同。本文的研究发现:(1)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后公司业绩的提升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度大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后公司业绩的提升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度;(2)实施股权激励后国有上市公司之间公司绩效的差异大于非国有上市公司之间公司绩效的差异,股权激励对非国有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的一致性大于其对国有上市公司公司绩效的影响的一致性;(3)国有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后,在对公司董事会人员组成和监事会规模调整的同时,要更侧重于降低股权集中度。而非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后,在注意降低股权集中度的同时,要更侧重于公司董事会人员组成和监事会作用的发挥,以期更好地改善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11.
法律渊源理论和约束假说为企业双重上市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对中国双重上市公司和仅在境内证券市场上市的同类匹配公司的时比研究,分析了双重上市对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影响.虽然总体上双重上市公司报告的公司治理指标优于同类匹配公司,但是两组公司的绩效差异不显著,双重上市对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投资者应正确认识双重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而政府管理部门应继续完善相关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2.
美国公司外部董事薪酬结构变更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近十年来美国公众公司外部董事薪酬结构变化的背景、内容与结果进行了研究。指出美国公众公司外部董事薪酬的结构性变更,在实质上是其薪酬制度对激烈市场竞争和加强公司治理的环境变化所作出的回应,反映了新环境下美国公司外部董事的公司治理角色加强。薪酬是行为约束与激励的重要机制,鉴于董事的公司治理角色增强而给予合理和有激励性的报酬,这也是我国加强公司治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基于股权激励与其它公司治理机制共同决定公司治理质量水平进而影响公司绩效的理论基础,使用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实施以来首次宣布股权激励计划上市公司2006-201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治理质量及其对股权激励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显著提升了公司治理质量,股权激励对公司治理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包含股权激励与其他公司治理机制的公司治理质量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证明股权激励机制和其他公司治理机制应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2005年上半年沪深两市中首次被ST的52家公司和52家非ST公司为研究对象,同时利用这些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和公司治理信息来构建财务困境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公司治理特征对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具有显著的影响(;2)公司治理信息不能为财务信息所覆盖。这一方面说明,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的财务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当前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另一方面也说明今后在研究和构建财务困境预测模型的时候,不仅要考虑会计信息,还应考虑公司治理信息等,以构建出更为有效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公司治理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提高公司治理的水平已成为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在学习现有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国有公司与私有公司管理层认知与行为方面的偏差,认为优化公司治理需要从管理层认知行为方面入手,并提出了基于管理层认知行为的国有公司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2—2011年71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动态面板的System GMM估计方法,同时考虑了三种内生性,以动态性的视角研究了公司治理效率与公司非效率投资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前期和当期公司治理效率都与当期公司非效率投资负相关;(2)公司治理效率对公司非效率投资影响的持续时间大约为4年;(3)前期公司非效率投资对当期公司治理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反馈效应;(4)公司治理效率与公司非效率投资间存在动态内生性;(5)公司的非效率投资不仅有损于公司的当期价值,而且也不利于公司的未来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2002年度沪市所有上市公司为考察样本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应,即除了分析公司业绩外,同时从上市公司被侵占、造假的角度分析,来研究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治理效应的相关性,以说明股权集中度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2—2011年71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动态内生性的框架下,运用动态面板的System GMM估计方法,同时考虑了三种内生性,以动态性视角研究了公司治理水平与公司风险承担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公司治理水平与公司风险承担正相关;(2)公司治理水平不仅对公司风险承担有短期影响,而且还有长期影响,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对公司风险承担影响的持续时间大约为4—5年;(3)前期公司风险承担对当期公司治理水平有反馈效应;(4)公司治理水平与公司风险承担间存在动态内生性。  相似文献   

19.
探讨国外董事会及其董事评价的经验与启示将有助于我国企业更好地推行董事会及其董事评价工作。我国的董事会及其董事评价工作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的法律、法规、制度以及我国公司治理的实际状况,系统全面地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董事会及其董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公司治理机制的效率问题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学者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总资产周转率和管理费用率直接计量代理成本,并结合公司控制权性质和成长机会等因素,系统研究了董事会(含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管理层持股、大股东监控和债务融资(包括债务期限结构和债务来源)等治理机制的效率问题。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和治理机制的效率会因公司控制权的性质和成长机会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表现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或低成长机会公司的代理问题显得较突出。在公司治理机制效率方面,管理层持股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不具有治理效用,而独立董事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未发挥出治理作用;大股东监控和短期债务融资在低成长机会的公司中具有明显的治理作用。研究还发现,债务期限结构(短期债务融资)的治理效用是显著的,而债务来源(银行借款)的治理作用则是弱化的或恶化的,其存在不仅未缓和公司代理问题,反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代理冲突,从而为不同性质的债务融资安排的治理效率差异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