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企业的本质是一个多边契约联合体,是由一系列目标不同且可能相互冲突的个体和群体所构成的复杂契约系统。在这个联合体中,每个利益相关者都有自己的利益要求。在不同的利益要求实现方式的作用下,这些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实现程度可能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会最终影响企业的绩效。因而,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企业必须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企业应该采取合适的方式尽量先满足排序在前的利益要求。由于任何一个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在面对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各不相同的利益要求时,企业管理工作最大的任务就是合理配置其人、财、物等多种资源,以求在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取得平衡,这种平衡将直接决定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发展。本文从实证的角度研究各利益相关者的各利益要求,从而为企业考虑利益相关者利益和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采取相关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实现方式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企业的本质是一个多边契约联合体,在这个复杂契约系统中,不仅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不同,而且实现方式也各异.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企业必须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合理配置其人、财、物等多种资源,以求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取得平衡,并采用恰当的方式满足这些利益要求.然而任何一个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企业不可能满足每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因而对于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企业应当根据利益相关者自身利益与企业关系的密切程度、投入要素的重要程度以及利益相关者承受风险的大小对利益相关者分层次地对待.  相似文献   

3.
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治理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认为,“股东至上论”只是“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一个层次;企业是契约的联合体,利益相关者模式是必然选择;最大化股东财富绝不等价于最大化利益相关者价值。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公司治理结构有两种:一是以董事会为中心,二是以财权配置为中心。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除了是一种共同治理、相机治理外,更是一种动态治理。  相似文献   

4.
企业是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合作投资的一个项目,各利益相关者都希望从其中获得更多的回报,会计盈余信息影响以会计盈余为基础的契约的执行,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对企业拥有信息优势和实质控制权的一方或多方利益相关者有可能单独或合谋实施盈余管理,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来看,工程项目是一个众多契约的集合体,每个契约方都是工程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工程项目治理机制,应包括利益相关方的信息交换与处理机制、合作伙伴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冲突处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及利益的异质化将会计准则制定的相关利益者扩大到整个社会公众,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要求不同内容和不同程度的会计信息。由此导致众多的利益相关者愿意参与到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中来,并积极为自身的利益去“会计寻租”。从政府、股东、经营者、债权人、员工、社会公众六个方面对利益相关者偏好进行分析,认为会计准则的形成过程是各个利益相关者依据某项规则相互协商而确定的特殊契约的交易过程,是一个公共选择的过程,是公共契约与私人契约的磨合过程。利益相关者参与会计准则制定是会计准则高质量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和谐社会的观念逐步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和理等利益相关者都是企业风险的承担者,企业的所有权理应谐社会对企业最为重要的启示是:企业必须竭尽全力为各利为各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益相关者服务,而不只是为某个特定的利益相关者服务。财基于以上认识,以契约理论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务会计作为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为,企业是一个由股东、债权人、经理、雇员等众多利益相关者一种工具,也不应该只为某个特定的利益相关者服务。所签订的一系列契约的有机结合体,每个利益相关者都向企一、企业是一个利益相关者的集合业投入了一定的专用性的资源,都是企业风险的承担者,各自根据“股东利益至上”理论,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存在的是的利益都与企业的利益休戚相关。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实际上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作为委托人的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因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失去其中的任何一方,其他各方的利益就而作为代理人的管理者对股东负有一种信托责任,其一切行得不到有效保障,企业这个契约组织就会被破坏,整个企业的为都必须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为实现股东利益最经济目标也就难以实现,最终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可能受大化而努力。然而,随着企业理论的不断...  相似文献   

8.
股东本位论是现代企业理论和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的核心,本文从股东作为公司主体的治理结构出发,阐述了股东本位论的不足,从而提出了建立以各利益相关者为核心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邹志豪 《全国商情》2009,(10):39-42
根据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生产经营之间的关系与承担风险情况,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分为五类:核心型利益相关者、辅助型利益相关者、交易型利益相关者、环境型利益相关者和其他型利益相关者.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所有权配置分为"利益相关者群体对于企业的所有权的配置"和"利益相关者个体对于企业的所有权的配置"两个层次.各利益相关者群体对于企业的所有权的配置主要由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企业的行业特点决定.利益相关者个体对于企业的所有权的配置不仅要考虑客观因素,更应该考虑主观因素,即考虑利益相关者本人对于企业及企业所有权的主观预期与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突破传统股东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目标的局限性,辨析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从而揭示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的内在根源和主要表现形式,寻求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制衡的有效路径。本研究既为补充和完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做出了有益探索,同时也为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于我国企业治理和管理实践提供了一种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1.
企业社会责任似乎已成为企业提升绩效的良药,但消费者对企业执行社会责任的态度如何却较少被企业所重视。同时,文化的不同是否会使消费者接受企业社会责任的态度有所不同,也值得深思。两岸之间过去面对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文化背景有所差异,企业若有捐献活动,消费者究竟持何种态度,值得进一步讨论。因此,本研究针对知名咖啡馆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对两岸消费者进行态度的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157份,得到两岸消费者对企业执行社会责任的态度无差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实证研究了33家公司债券条款、公司债券标的资产以及公司债发行时的宏观经济环境对公司债券信用价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债券的期限、债券的信用评级和债券发行公司的长期负债能力与公司债券的信用价差呈负相关关系,债券的票面利率与公司债券的信用价差呈正相关关系,而债券发行公司的短期负债能力和发行时宏观经济环境对公司债券信用价差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一直都备受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企业社会责任事件,说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比较不尽如人意。文章根据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现状,分析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因素,并提出改善信息披露的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14.
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联网运行近4年,企业信用报告的用途也日益广泛。然而,当前人民银行企业信用报告出具制度仍存在着企业信用报告版本单一、防伪标志缺乏、企业信用报告部分内容缺失、企业征信数据查询使用的规范性文件缺乏等问题。今后,应根据企业信用报告的不同用途、建立企业信用报告的不同版本,增加信用报告防伪标识,加盖信用报告查询专用章,增加相应的信用报告说明部分等,以优化人民银行企业信用报告出具制度。  相似文献   

15.
在假设不同回收率的基础上,利用信用衍生资产定价中估计信用价差的方法对我国不同发行人的具有不同到期日的债券分别估计了价差,发现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至今已趋于理性,但是估计的价差结果明显偏大,与AAA信用级别不相符,对此做出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以2000-2006年间总经理由非MBA学历拥有者更换为MBA学历拥有者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总经理变更前后经配对调整的公司绩效(含业绩和风险两个维度)的变化进行考察,结果显示:MBA学历拥有者的接任整体上并没有带来公司绩效的显著改善;MBA不同办学模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外资模式和中外合作模式培养的MBA显著改善了公司绩效,而自主模式和商业化模式下的MBA在改善公司绩效方面则乏善可陈。由于外资模式和中外合作模式拥有优良的师资及悠久的办学历史,研究结果意味着高质量的MBA项目能够培养出色的经理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司债券市场不统一、效率低、地位低下。从法律角度看,根本原因是监管法律制度造成的多头监管体制、行政化监管方式以及由此派生的不同监管机关制定不同的发行和交易制度,从而形成公司债券两个市场分割的状态。因此,改革我国目前公司债券法律制度,建立统一的监管机关,实行统一的发行制度和市场化监管方式,是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得以健康发展、公司债券的融资功能得以发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2000年以来,我国一些学者就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绩效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但这些实证分析中普遍采用的线性回归方法却无法解释企业的信用风险水平与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努力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用现代风险管理和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较为典型的研究中出现的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利用因子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再实证我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绩效,据此可给出目前我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特点和加强我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员工离职率居高不下,导致饭店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含直接成本和向接成本)、组织的效率下降。离职倾向是离职率的预测指标,国内外学者已经对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尚缺乏从系统的视角思考饭店企业价值观、领导者行为与离职倾向三者之间内在逻辑关系,不利于深层次解决员工离职率偏高的问题。通过构建饭店企业价值观、领导者行为与离职倾向的关系假设模型,采用来自长沙市高星级饭店员工的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饭店企业价值观对领导者行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领导者行为中转换型领导者行为会抑制员工产生离职倾向,饭店企业价值观对离职倾向存在负向影响。加入领导者行为变量后,抑制作用减弱,领导者行为是饭店企业价值观与员工离职倾向的中介变量。饭店企业价值观通过影响领导者行为,最后作用在员工身上,可以抑制员工的离职倾向。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的公司治理浪潮的影响下,各国的公司治理制度出现了彼此借鉴的局面,引发了学术界关于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前景的广泛争论。我国的公司治理制度变迁采用了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方式,然而,一系列治理制度安排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配套法律和文化传统等因素产生的路径依赖约束,我国公司治理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国际优秀治理模式的形式趋同,但远未实现功能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