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入境旅游等级规模结构的认识与把握,有助于旅游目的地建设以及市场营销.从入境旅游目的地和市场的角度出发,运用首位度模型、位序一规模模型对湖北省入境旅游等级规模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湖北省入境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市场在等级规模上发展不合理,入境旅游目的地首位分布结构突出,入境旅游市场首位分布尚不明显l(2)入境旅游目的地等级规模分布较为分散,具有“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处于核心极化阶段,首位入境旅游目的地——武汉的垄断性强,中间层次的入境旅游目的地较为欠缺I(3)入境旅游市场等级规模分布较为均匀。等级规模体系发育不完善.最后,就湖北省入境旅游等级规模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季节性是影响旅游地发展的重要因素。探讨中国5A级旅游景区季节性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对旅游景区的季节性调控和运营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选取我国209个5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样本,基于2016年的月度网络关注度等有关数据,利用月度指数、季节强度指数、基尼系数和回归模型,揭示中国5A级旅游景区季节性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供给端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1)依据5A级景区的网络关注度月度指数及波动特征,将中国5A级旅游景区按季节性分为四种类型:无峰型景区、单峰型景区、双峰型景区和多峰型景区。2)上述209家5A级景区分布在31个省域。依据这31个省域5A级景区季节性强度指数均值分布,将旅游目的地分为四种类型:强季节性旅游目的地、次强季节性旅游目的地、次弱季节性旅游目的地和弱季节性旅游目的地。3)基于供给端的影响因素模型发现:气候条件对5A级景区旅游季节性具有正向影响,景区的纬度每增加1个单位,旅游季节性强度会提高0.395个单位;景区类型对季节性强度具有负向影响,自然类旅游景区季节性强于人文类旅游景区;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景区季节性具有负向影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提高1个单位,旅游景区的季节性强度会降低0.178个单位;景区建设对旅游季节性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借用基尼系数、变差系数、首位度等计量指标工具,以入境旅游人数为指标,研究了中国20个旅游城市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的空间差异性。研究发现,中国20个城市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的相对差异日渐缩小,旅游产业发展日益均衡,但各城市位序变化的特征不同。根据各城市入境旅游市场规模位序变化的特征,将20个城市分为加速发展型、减速发展型、稳定发展型和波动发展型等4种类型。同时,利用SPSS统计软件测算的城市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的差异与城市GDP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且关联度相当显著。构建统计量对城市入境旅游人数与城市GDP的耦合度进行测算,依据不同城市二者之间耦合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低耦合、中耦合和高耦合3种类型,其中,南京市和杭州市两个城市入境旅游市场规模与城市GDP的发展高度耦合,两者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最后分析了不同耦合度的城市旅游产业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4.
旅游外汇收入是衡量入境旅游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其波动对旅游目的地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经验模态方法对2002年8月以来四川省旅游外汇收入月度数据的波动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旅游外汇收入存在3个月和6个月左右的准周期波动,并以3个月左右的波动为主。从旅游外汇收入波动的趋势量分布来看,2002年8月以来四川省旅游外汇收入不断增长;在对入境旅游人均消费和入境旅游人次数两个影响因子进行EMD分解时发现,入境旅游人均消费是旅游外汇收入3个月左右波动的主要控制因子,而入境旅游人次数却是旅游外汇收入6个月左右波动的主要控制因子。对两个尺度的周期性波动分析发现,四川省旅游外汇收入波动幅度近年来不断增加,这将给四川省的入境旅游接待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  相似文献   

5.
运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指标、城市地理学中的首位分布理论和统计学中的差距分析工具泰尔指数,研究1997-2008年间西部各省(市、区)入境和国内旅游收入总体差异、位序变化及地带间、地带内和省际差异变化状况。研究发现:①西部12省(市、区)旅游业发展不平衡,而且其不平衡格局相对稳定;②入境旅游收入首位分布特征不明显,国内旅游收入首位分布特征显著;③云南省是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势头最好的省份,陕西省入境旅游优于国内旅游,四川省国内旅游优于入境旅游,重庆市的旅游地位与其直辖市地位不相匹配,内蒙古自治区入境旅游发展相对较好,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潜力大,贵州省的国内旅游发展突飞猛进,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国内旅游发展则不容乐观;④入境与国内旅游收入地带内差异明显大于地带间差异,是省际差异的主要来源;入境旅游中西南是地带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而国内旅游2004年之前呈你追我赶之势,2004年之后西北成为地带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⑤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差异主要是旅游资源、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服务设施及政治与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李丹  胡云龙  王国梁 《现代经济》2009,8(1):108-108
旅游需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每一个旅游目的地都有相对稳定的客源地,从数量上度量旅游需求随客源地的空间分布变化,对旅游决策和宏观规划很有帮助。本文使用地理集中指数算法,从通过分析山西省入境旅游的空间集中度,找出山西省入境旅游结构方面存在问题,对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建议,试图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季节性是旅游业最典型的特征之一,也是旅游业常面临的风险问题,但有关如何规避旅游季节风险的研究比较少。基于1998—2007年中国入境旅游台湾客源市场客流月度分布数据,引入被广泛应用于证券市场的证券组合理论(Financial portfolio theory,简称FPT),构建旅游市场季节风险规避模型,运用季节分布曲线、SRI指数、SRCV系数对台湾市场的季节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并依据规避模型计算出一系列台湾市场季节风险最低时的有效月度市场组合,绘出规避台湾市场季节风险的有效边界,为规避其季节风险问题提供一种定量的分析方法,为制订针对台湾客源市场的入境旅游战略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也为今后类似问题的研究提供分析方法的借鉴,指导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居民唤醒域中目的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形象认知属性及其评价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调研基础上。分别从长假和短假行为角度。分析江苏省居民国内旅游需求的空间模式.研究结果显示:长假目的地选择有省域、城市和风景区3类,唤醒域以1~2个目的地为主,分布以西部原生态地域为主,其次是东部海滨地域和国际化都市。居民偏好的省域和景区旅游形象是原生态自然风光、或兼有民俗文化特征、探险和刺激、能够参与运动项目及美食品尝等特征的自然风光区,偏好的城市旅游形象是有文化、能体验购物和有海滨属性特征,部分兼有美食特征.短假唤醒域主要由1个城市或景区目的地构成,且以江苏省内和周边上海、浙江、安徽、山东的城市和景区为主。偏好的旅游形象为园林特色、娱乐或休闲特色、历史或现代文化特色、环境优美和美食特色等.对周边海滨城市形象、以及可以体验登山运动的风景名山也比较偏好.  相似文献   

9.
中国入境旅游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来分析影响中国入境旅游市场需求的各种主要因素,并评价其发生变化时可能对中国入境旅游市场需求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影响中国入境旅游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入境游客在中国旅游的成本,旅游客源国本身的经济条件,与中国相竞争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价格水平和入境旅游者的“自我宣传效应、旅游持续性行为”等。文章最后对中国入境旅游者的需求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为中国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决策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特征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数量上度量旅游需求随客源地的空间分布变化,能指导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规划和经营决策。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运用GIS对其国内客源市场进行了空间分析,利用距离累计曲线分析影响其客源分布的因素;最后在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旅游客流空间潜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客源市场分布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足鼎立的格局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市场优化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需求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影响张家界旅游客流波动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来分析其旅游客流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评价各因素发生变化时对其旅游市场需求产生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得到的基本结论是:影响张家界旅游客流波动的主要因素是宏观政治经济环境,游客在张家界旅游的成本,游客本身的经济条件,与张家界相竞争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价格水平和旅游者“自我宣传效应、旅游持续性行为”等。  相似文献   

12.
旅游城市意象是旅游研究的核心命题之一,其研究成果对旅游市场拓展具有重要的实证参照意义。以中国两个一级入境旅游城市北京和上海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学界同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指标选取原则确定了入境旅游城市意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入境旅游城市意象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3.
科学合理地分析区域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分布的演变特征对于准确预测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和合理确定规模体系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指数和Zip法则等理论和方法,对1996-2011年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分布的现状和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扩张速度较快,规模发展地区差异明显。但从总体而言,随着区域次级中心城市(宁波、嘉兴、金华等)和次级旅游经济圈(浙中旅游经济圈、浙西南旅游经济圈)的发展和崛起,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规模结构逐渐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4.
伴随北部湾区域高铁建设的快速发展,研究城市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配置和旅游市场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北部湾核心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数据,定量分析城市居民的高铁旅游行为特征,将城市旅游者划分为主流、意愿和犹豫三个群体,并针对群体差异向旅游目的地提出了相应的旅游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韩国旅游者对中国旅游目的地形象评价因子的满意度情况,并进行了排序,同时研究了韩国旅游者基本人口统计学特征,运用逐次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中国目的地整体满意度模型,期望此次研究对于中国对海外入境旅游宣传与市场营销方面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旅游外汇收入为测度指标,采用统计学和ESDA方法,分析2003—2014年湖北省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了入境旅游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时间演变特征方面。绝对差异呈持续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N”形变化,处于高位运行;依泰尔系数分解特性可知,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的主要贡献者;Global Moran’s I值表明,湖北省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在空间上相邻。(2)空间演变特征方面。湖北省各地区入境旅游经济等级层次增加,等级数量结构趋向于“瘦高形”,但低于平均水平的地区占绝大多数;高于平均水平的地区为省会城市或拥有高级别旅游资源的地区,它们对全省入境旅游起决定作用;Local Moran’s I值表明,湖北省入境旅游经济呈现“双核”空间结构。(3)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产业政策、重要事件是湖北入境旅游经济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采用滤波分析方法等、TRAMO-SEATS方法,从不同时间尺度对林芝的旅游客流分布及波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5年间林芝旅游接待总人数增长迅速,但年度变化强度较大,整个旅游业的发展阶段可划分为起步阶段、平稳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2)除受突发事件影响的时段之外,林芝的旅游月度客流量基本呈现波动式上升,与此同时季节性特征也较为明显;(3)从景区角度来看,林芝景区可分为三大类,每一类景区都有自身典型的客流波动特征。分析认为,气候条件、公共假期、突发事件等是影响林芝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的重要因素。最后,从开展反季旅游、打造全域旅游等方面提出优化林芝旅游的对策,以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旅游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区域内各旅游城市在开发旅游市场、吸引客源方面既相互协作,也相互竞争,稳定客源、开发国内外旅游市场则成了各城市政府旅游工作的重点。文章以无锡入境旅游市场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剖析了无锡开发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提出了无锡开发入境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相关数据, 为缩小中部地区城市旅游经济差异、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以促进中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方法/过程以旅游外汇收入为测度指标, 将统计学和ESDA方法结合, 分析2003-2013年中部地区城市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 结果/结论(1) 时间演变方面:绝对差异持续扩大, 相对差异表现为波浪形下降趋势, 但依然处于高位运行; 依泰尔系数分解可知, 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省内差异和省际间差异交替变化, 为差异主要贡献者; Global Moran's I分析表明中部地区入境旅游经济未形成明显的高水平城市集聚区。(2)空间演变方面:高水平城市基本为各省省会及其周边城市或拥有高级别旅游资源的城市; Local Moran's I说明中部地区入境旅游经济逐渐形成两级"核心-边缘"空间结构。(3)中部地区入境旅游经济差异影响因素: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特殊事件。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际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需求日趋多样化,选择自助旅游的人数在全球范围内迅速递增。越南以独特的旅游资源禀赋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自助旅游者。云南和越南地理位置相邻,边境相连,口岸互通,旅游合作基础体现为地域环境的相似性、国际旅游发展的快速性和口岸互通的便捷性等特点。从滇越自助旅游目的地各要素比较,云南和越南资源目的地各具优势,滇越国际旅游合作的市场潜力很大,可相互取长补短,探索一条合作共赢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