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在对广西企业集群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之后,提出广西企业集群发展若干对策。认为,只有提高对发展广西民营企业集群认识、注重企业集群发展的战略规划与引导、研究实施扶持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冬展企业集群的环境建设、创新政府职能、培育企业集群发展所需要的企业家化,才能有效地促进广西企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企业在空间上的聚集不仅是一个地理现象,而且还有着深刻的经济学涵义。从交易费用的观点看,集群可以通过形成一个汇聚众多买方和卖方的市场而产生稠密市场效应,降低交易费用;从分工角度看,集群是企业间分工对企业内分工的替代,这种替代提高了分工水平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实施集群启动战略时应注重提高市场化水平,优化企业边界,提高产业整体配套能力,以实现产业的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3.
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是江苏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产业竞争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路径。苏南地区产业集群单体规模大、集群的科技含量较高、集群发展有特色、集群形成与发展模式呈多样化,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同质化现象、根植性较差、创新意识不足等问题。要提升苏南产业集群竞争力.需要从发挥地方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促进外资企业与本地民营企业的“对话”与融合、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和健全风险投资机制与企业支撑体系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河南省县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飞速发展,企业规模和实力有了很大提升,但在研发与创新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以河南省柘城县金刚石产业集群为例,针对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问题,提出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新产品研发力度、创新组织结构、加大与科研单位的合作力度、加强供应链成员的协作关系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纺织产业集群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推动了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但也存在产业体系发展不全面、集群内企业之间竞争过度,缺乏合作、产业集群内的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出口压力增大,国际环境恶化等问题。解决的对策主要是建设全面发展的产业体系、提倡群内企业的协同竞争、鼓励科技创新,提高产业集群的研发能力、多渠道开拓市场有效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6.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保持要外商直接投资(FDI)规模的稳定增长,更要注重其质量和结构的提升,以创新型产业集群为代表的高水平产业发展则可以有效促进高质量外资流入。以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5—2020年276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双重差分检验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能够显著促进所在城市的FDI流入,其中存在试点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来促进FDI流入的机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显著促进了劳动力成本低城市的FDI流入,但会抑制劳动力成本高城市的FDI流入;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的FDI流入促进效应在财政实力较强的城市更加明显;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对FDI影响高质量发展具有调节效应,可以通过促进FDI的规模增长和质量提升进一步推动创新质量改善、产业结构升级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从而助力高质量发展。应加快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继续扩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充分发挥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对高质量外资的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7.
培植特色产业集群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县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河南省巩义市目前形成了以五个重点特色产业集聚区为骨干,以乡镇特色园区和重点企业园区为支撑的三级园区发展格局。巩义市产业集群的发展归功于地域商业文化、资源禀赋、交通区位、政府推动等因素。为使特色产业集群更好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应充分发挥政府扶持作用,促进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注重创新。  相似文献   

8.
提升大连市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地区都把产业集群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式。结合管理学、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发现大连产业集群发展存在以下问题: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支持体系欠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人才外流,科研成果转化不足;品牌意识弱、地区特色不显著等。要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必须从法规、区域合作、品牌建设、人力资源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创新的机制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的集群化决定了产业集群创新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集群竞争优势的必然性,创新优势的实现在于特定需求对集群的创新的压力和动力,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的推动,知识技能的扩散集聚效应和地方资源与制度环境的催化作用,政府应从宏观市场机制、产业集群环境以及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上促进产业集群创新优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助于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克服融资难现状。空间聚集能够提升企业信用,解决担保难题,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由于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尚未成熟,企业融资时常遭遇集群内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直接融资方式单一,创新融资模式不足,中小企业集群意识淡薄等问题。要想充分发挥集群融资的优势,还需加强政策支持,深化金融改革;完善融资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推广融资新模式;引导产业集群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并不是众多企业在同一区域内的简单拼凑和集中,它的产生和发展遵循着本身的内在逻辑和运行规律。用博弈的分析框架来研究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可以清楚地看到产业集群在其萌芽、发展、成熟等不同阶段集群内企业之间表现出来的不同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本身也反映出企业在追求效率和利益方面采用方式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博望镇机床生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存在品牌意识不强、产品档次偏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政府、行业协会应更好地营造企业发展环境,机床生产企业应增强品牌意识、重视产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依托产业集群培育品牌,提高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产业集群在世界各国的迅速发展及其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使其成为近年来众多学科关注的热点.本文根据产业集群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依次对古典与新古典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理论、传统与现代经济地理学的产业集群理论、新产业区理论、竞争战略中的簇群理论以及区域创新环境理论等进行了追溯.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从整体看,人文、整合、创新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维度。当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面临三大困境:产业集群发展缺乏持久的人丈基础条件,缺乏必要的整合机制,缺乏创新的动力。推进我国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大力弘扬和谐精神,增强产业集群发展的人丈底蕴;充分运尽道德资本,强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整合力度;加强体制与机制建设,提高产业集群创新实效。  相似文献   

15.
临空产业发展一般经历三个阶段,以机场建设为中心的空间集聚阶段,以延伸临空产业链条为重点的成长阶段,以构建区域创新网络为核心的成熟阶段。河南省临空产业起步阶段应重点发展直接服务机场和依托机场资源的临空指向性的物流业、电子信息业、生物医药业;成长阶段应围绕核心产业,推动产业链条纵向延伸,构建航空产业集群、临空高科技产业集群、现代临空型服务业产业集群;成熟阶段应重点通过完善创新机制和优化创新环境,推动三大集群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的要素有企业、市场、品牌、协作关系、生产基地、专业化配套环境、公共研发机构、制度创新等。产业集群的模式有轴轮武产业集群、多核武产业集群、网状武产业集群等。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是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建设配套环境、实施专业化园区建设、培育品牌集群以及实施“目标招商”和“策划招商”。  相似文献   

17.
我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已成为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调研和统计分析表明,群内企业与集群存在着协整关系、产业集聚效应普遍存在。但由于产业集聚程度偏低、产业集群数量偏少、自主创新能力偏弱等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产业集群效应的发挥和集群风险的控制;因此,有针对性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集群形成;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联姻结盟,促进产业集团发展;加快融资体系建设等将是产业集群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汽车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长、辐射范围广等特点决定了发展汽车产业宜走产业集群的道路。论述了烟台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烟台地区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共同发展的产业集群优势正在形成,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如企业规模较小、相关产业发展滞后等。研究了烟台市发展汽车产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提出了发展烟台汽车产业集群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战略调整期的中国科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十五”期间,受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新态势,国家的新目标,社会的新需求的影响,我国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战略调整时期,在这一阶段,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更加强调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更加强调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集群,更加注重科技管理或编织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更加注重调动企业及全社会力量来参与创新和科技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具有降低成本等诸多优势,广西林产业的中小企业表现出了一定的集群效应,但是在产业集群化过程中存在着产业链不完善,企业规模偏小,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集群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大力实施产业招商,以大项目带动,积极优化产业发展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