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午战后,中国思想界在西学影响下,对中国传统伦理中的孝观念进行了反思。甲午战后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前,中国思想界对孝观念进行了新的诠释,明确了孝观念在近代中国的转型轨迹,探讨了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黑格尔曾说:"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而梁漱溟先生亦说:"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自是没有错"。一如《中国孝文化研究》一文中所称:孝道可以说即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孝是贯穿天、地、人,祖、父、己、子、孙之纵向链条,孝是中国文化向人际与社会历史横向延伸的根据和出发点,因此成为中国文化逻辑之纲的纽结和核心。  相似文献   

3.
儒家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文章通过儒家文化中的"孝"忠"义"利"观念,深入分析了申生之死的历史原因,明确阐述了申生的人生价值,同时也指出了他的行为的价值意义和实践方式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4.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伦理型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堪称传统文化的"标本"。凝结了我们民族先祖对亲子关系及其规律的探索,在历史上是起过积极作用的。只要人类亲子关系存在,孝的伦理感情和伦理义务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传统孝文化的精华也将被恒久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地域性的商人崛起,新兴的商人阶层对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冲击,传统文化对新兴的商人阶层又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学术界都有涉猎。然而,作为传统文化核心的孝文化对商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术界却很少企及。徽商受传统孝文化影响较深,他们继承了传统孝文化的衣钵,他们善事父母,友爱兄弟,讲究仁义,忠于朝廷。在继承的同时,徽商也发展了孝文化,赋予了孝文化新的内容。把徽商放到传统的孝文化背景下考察,可以更清晰地看出传统文化对商人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期,随着人本主义、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作为奴隶制宗法道德体系基础的孝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孝德失去了对人们行为的强制约束力,孝观念的宗教意义悄然消隐在政治、伦理意义的背后;“敬养父母”逐渐成为孝观念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7.
孔子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需求,改造西周以尊祖敬宗为主要内容的类宗教倾向性的"孝",使其成为家庭伦理的核心理念。推其实,则是为了以家庭为单位,打造合格的社会人,最终以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盛世。孔子的做法对我们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公序良俗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人对"忠"的理解有一个变化过程。忠在唐代逐渐由一种做人准则演变为臣民对君主、国家的态度,特别是官吏、高级官吏对君主的态度。移孝于忠,扬名显亲是忠孝关系最好的结合点,唐人重视为国建功立业,不过"死事一君"的忠节观念在唐代尚非主流认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青年报》的孝文化报道可有效反映我国孝文化传承的现状以及发展的潜力。通过对《中国青年报))(2006年7月至2012年6月)这6年的152篇孝文化报道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出《中国青年报》的孝文化报道具有以青年群体为本位、报道形式多样、教育倾向性强、政治印记鲜明等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战国策·秦策三·蔡泽见逐于赵>中:"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的记载,对其中"调轻重"进行了解释对比,最终确定"轻重"是指货币而言."调轻重"--就是"调整商品货币制度".商鞅第二次变法中含有统一货币的内容,应是事实.  相似文献   

11.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中国自魏晋开始,至唐、宋、元、明、清一直下来,就提倡"以孝治天下"。孝道也因此一直视为一种道德评判的标尺,然而辽宁锦州的一位孝子却因尽孝成为了行业的典范。细究起来,走差异化道路是他成功的关键。他就是"腰侧尿袋"发明人郭文学。  相似文献   

12.
《孝经》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详细阐述了孝道的思想,对弘扬中华孝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的译本数量不多,且没有充分传达出孝道的精神内涵,这就有碍孝文化的对外传播.可以翻译对等论中的内容对等为指导,以今文《孝经》的原文本和现有《孝经》的六种英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孝经》中有关孝文化的六个概念术语的讨论,或许可以发现译文中存在的省译和误译等问题,并拓展出新的英译思路.  相似文献   

13.
儒家重要经典《孝经》详尽地记载了关于孝道的思想和言论,内容涉及孝道在道德规范中的重要地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五等之孝”及孝道的基本原则、孝治思想等。《孝经》中将孝奉为德之本,要求子女诚心诚意孝敬父母,在父母年迈、困难时竭尽孝心,这些合理内核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但对于其中存在的“天地神灵”、“因果报应”等唯心主义思想,“三日而食”、“服三年之丧”的陈腐观念,人分五等的等级观念,“事君”、“忠君”的专制主义思想等封建性的糟粕要予以批判和抛弃。  相似文献   

14.
以儒家的“和”为思想基础,从文化内含上界定“孝”、“乐”、“和”三者的含义,并站在政治与社会伦理的角度,分析其三元同构的合理因素。“孝”、“乐”、“和”三者既紧密相连又相互补充,三元同构,共同丰富和延展了中国音乐的“和”文化意识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机关和谐始终是税务系统领导层密切关注的问题。实现机关和谐的方法很多,尝试以"儒家孝文化"为切入点来进行和谐机关建设,并重点阐述用儒家孝文化去构建和谐机关的原因、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孝文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孝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它的产生与人类的性本能的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真正促使孝上升为一种化行为的却是性禁忌。在孝化的形成过程中,中国传统农耕经济具有决定作用。从本质上来说,孝是人类通达“天人合一”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7.
儒家融"爱"与"礼"一体的仁学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爱精神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灵魂,贯穿于儒家忠、孝、悌、恕各项封建伦理、政治原则规范。经剔除封建糟粕,我们须充分认识儒家仁学所蕴含并强调的公忠爱国、民本爱民、忠恕爱人、修身自爱的思想精华,对我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尤对加强官德政德党风行风建设,以促进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有积极意义,我们须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18.
孝是人类诞生以来父母子女之间相生相养的一种自然情感,其之所以产生并存续,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在现代社会,“孝”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孝”必须建立在对中西方、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传统与现代三对关系范畴的综合考量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9.
翟镇煤矿美德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是通过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德"教育,确立全员"爱德、诚德、孝德、仁德""四德"规范,弘扬"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孝老爱亲"五种善行,在全矿凝聚道德力量,推动企业和谐发展。翟镇煤矿美德文化建设的基本架构是"一体四翼五项分支",基本原则是整体规划、继承创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基本路径是施"双德"建设工程、开辟六条"四德五星"美德文化的实施渠道、健全完善三项"四德五星"美德文化建设保障体系和建成文明道德服务的专业品牌。  相似文献   

20.
孝和忠的范畴都源于中国儒家思想,“孝”在中国根深蒂固,“忠”却在日本发扬光大。我们应积极挖掘传统孝忠文化中的优秀成份,使之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理念。弘扬孝道,使社会形成敬老爱老的风尚;扬弃忠的观念,让人懂得,忠不仅体现在忠于国家上,更体现在忠于家庭、忠于团体、忠于企业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