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和分析三大城市群的高技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水平。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讨影响高技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的外部环境因素。结果显示:(1)三大城市群高技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长三角最高,其次为京津冀、珠三角。(2)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对高技术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二者间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升;现阶段传统型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在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方面仍发挥显著影响。(3)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达性对推动高技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科技创新对二者协调发展的作用取决于科技成果能否有效落地转化。(4)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不利于高技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实证分析2014—2018年长三角地区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综合评价指数呈逐年外扩趋势,耦合协调度从初级协调上升到中级协调。三省一市各自的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耦合协调度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但变化特征各异。为进一步提升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耦合协调等级,需要建立和完善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平台;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各省市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推进长三角地区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30个城市2003—2012年面板数据,可以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推动制造业升级、促进制造业创新和支撑制造业集聚三个角度作用于制造业竞争力。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正向作用于制造业竞争力提升,且通过空间外溢辐射影响周边地区制造业竞争力,长期趋势稳定。FDI、城市交通水平和人力资本对制造业竞争力加强促进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机制出发,利用2003~2011年全国230个城市数据,以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并进行了标准化,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聚集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及其空间外溢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对本地区制造业升级的影响,而且通过空间外溢效应对周边区域制造业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交通发达程度与信息化水平通过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间接地促进了制造业升级。  相似文献   

5.
盛丰 《产业经济研究》2014,(2):32-39,110
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机制出发,利用2003~2011年全国230个城市数据,以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并进行了标准化,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聚集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及其空间外溢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对本地区制造业升级的影响,而且通过空间外溢效应对周边区域制造业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交通发达程度与信息化水平通过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间接地促进了制造业升级。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4—2010年全国以及分区域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与制造业附加值进行计量回归,研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及内部各行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影响的差别。分析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生产性服务业及各个行业对制造业升级有积极的作用;区域范围内,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作用均显著,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作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议题。文章首先从经济效益、创新能力和结构高度3个维度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然后运用DEA方法,结合全国时序数据和省际截面数据,从效率视角评价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1999年以来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综合促进作用明显改善,主要得益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的持续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益提升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对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却未有改观,对制造业结构高度提升的促进作用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此外,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效率还表现出显著的省际差异和区域差异。结论意味着,应注重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结构、推动产业价值链融合以及实施差异化的区域产业政策来促进制造业升级。  相似文献   

8.
采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动态关系变化。研究发现,从2002年到2007年,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不仅存在发展速度不均的问题,而且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发生了结构失衡的问题,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变弱,福建省制造业的发展有被孤立的风险。对此提出了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加快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及进一步吸引台湾生产性服务业的转移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针对200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可以使用汉森(Hansen)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总体上生产性服务业FDI可以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研发投入水平在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确实存在门槛效应;生产性服务业FDI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与人力资本水平及研发投入水平之间呈非单调的关系: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这种提升作用就会发生显著性改变;随着研发投入水平的提高,生产性服务业FDI促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系数就发生由负转正的变化,由抑制作用转变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增长与结构升级的双重压力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互动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采用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产业关联指标,对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程度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两者互动不足,相互拉动作用不强.  相似文献   

11.
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推动作用越来越大.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角度出发,基于"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模型,并对"哈大齐工业走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进行实证研究,定量分析走廊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贡献和拉动作用,力求探索出走廊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2.
嘉兴融入上海大经济圈的综合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的实质是综合竞争力的较量,嘉兴融入上海大经济圈,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开展竞争与合作,时时处处都与综合竞争力密切相关。该文对嘉兴在上海大经济圈15个城市中与综合竞争力相关的一些指标作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阐述了嘉兴市融入上海大经济圈的十个优势和必须着重解决的六个问题,从而对嘉兴市的综合竞争力从总体上作了基本的勾划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对制造业效率乃至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28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与制造业整体相比,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复杂度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更大;将服务贸易分类考察时发现高技术服务贸易进口复杂度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作用更显著;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复杂度对不同类型国家的制造业竞争力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4~2011年的省域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模型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之间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也就是随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会由抑制作用转变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制造业的发展中,与制造业的关系日趋紧密。以湖南省为例,通过构造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对1995到2007年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是单向的因果关系。政府应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和湖南省的产业结构情况,通过加强信息化发展、建立服务环境和加速园区建设等措施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利用我国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选取动态的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和13个固定的制造业细分行业,并剔除进口因素的影响,分别计算各年度制造业使用生产性服务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和生产性服务业使用制造业的完全消耗系数。结果表明,近十年来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完全消耗系数大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二者之间技术联系不断加强,已经进入了高度互动关联的阶段。应通过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新型生产性服务业,在加快各自产业升级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降低制造业成本,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本文在测算我国物流业效率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多种因素对我国物流服务业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铁路运输方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铁路营运线密度、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助于物流服务业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对于全面提升产业层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厦门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应根据厦门市“二、三产共推进”的战略部署,采取相应措施加快制造业产业升级,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对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入手,探讨了浙江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所产生的原因,分析了浙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浙江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北京市投入产出表,以服务业扩大开放这一视角,从多个层面探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最新动态。结果表明:随着服务业扩大开放不断深入,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度显著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结构也趋于升级;同时,高技术生产性服务业向制造业主动融合的能力也得到提升,但扩大开放对制造业高端需求的带动作用还不显著。因此,应深入推进北京全域服务业扩大开放,发挥北京科创、金融优势,构建产业融合链条,推进高端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