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一)教育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诸侯纷争,天下分裂,礼乐崩溃。孔子向往西周盛世,不满当时现状。所以,他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伦理道德观念、教育思想等都充满了一种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孔子把“礼”作为最完美的伦理规范和制度,同时他又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仁”既是孔子所理想的普遍社会道德风范,又是君子的道德修养标准。他把仁德作为治国之道。他所理想的国家就是《礼记&;#183;礼运篇》中所说的大同社会。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闻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但是,孔子提倡的大同,至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这只是一个公认的理想社会,上述这段话树立在各国孔子像前。我国提倡以德治国,为此做了一系列工作,如老年社保工程、下岗再就业工程、推行医疗保险制度、九年义务教育制、重视希望工程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等。孔子推行以礼为制,以仁德治国,实现大同之治,因此他主张实行贤能教育,培养治理国家...  相似文献   

2.
张以宽 《新智慧》2005,(12):9-11
一、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一)教育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人才 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诸侯纷争,天下分裂,礼乐崩溃。孔子向往西周盛世,不满当时现状。所以,他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伦理道德观念、教育思想等都充满了一种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孔子把“礼”作为最完美的伦理规范和制度,同时他又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仁”既是孔子所理想的普遍社会道德风范,又是君子的道德修养标准。他把仁德作为治国之道。他所理想的国家就是《礼记&;#183;礼运篇》中所说的大同社会。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相似文献   

3.
孔子身为鲁国人,鲁文化的代表人物,对鲁的邻国齐国备加关注。他对齐国的著名人物齐桓公、管仲、齐景公、晏婴、陈文子等人,都从儒家文化的立场上,进行过积极而客观的评价。他在鲁国内乱之际,还到齐国去谋求发展,面见齐景公,在齐国推行其儒家学说,以求施展其才能、实现其政治理想。当齐国发生内乱时,孔子敏锐地看出这是一场乱臣贼子发动的叛逆活动,请求鲁君予以干预。他亲自参与了齐鲁夹谷之会,捍卫了鲁国的独立和尊严,为其他小国、弱国树立起以弱胜强的榜样,显示了孔子的政治、外交才能。为保全鲁国,他还委托得力弟子子贡导演了一场连环战争,存鲁、乱齐、强晋而霸越。孔子的这些活动对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孔子身为鲁国人,鲁文化的代表人物,对鲁的邻国齐国备加关注。他对齐国的著名人物齐桓公、管仲、齐景公、晏耍、陈文子等人,都从儒家文化的立场上,进行过积极而客观的评价。他在鲁国内乱之际,还到齐国去谋求发展,面见齐景公,在齐国推行其儒家学说,以求施展其才能、实现其政治理想。当齐国发生内乱时,孔子敏锐地看出这是一场乱臣贼子发动的叛逆活动,请求鲁君予以干预。他亲自参与了齐鲁夹谷之会,捍卫了鲁国的独立和尊严,为其他小国、弱国树立起以弱胜强的榜样,显示了孔子的政治、外交才能。为保金鲁国,他还委托得力弟子子贡导演了一场连环战争,存鲁、乱齐、强晋而霸越。孔子的这些活动对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无为,是庄子思想的核心,有着深远的自然的和人性的根源.政治观上,庄子认为无为之作为是君主和一切有道德修养的人根本的、最高的行为准则.有着深远的自然和人性的根源.孔子和老子都有“无为“的政治观,庄子沿着这一思路加以发展,而形成了自己的理想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代社会动乱,老子清醒而敏锐地提倡"无为而治",孔子积极面对现实提出了"复周礼以礼治国"的政治策略,而造成两者完全迥异的政治理想,是因其各自的价值观和对社会状况认识的不同造成的。本文就其二者不同的政治理想及不同理想形成的原因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7.
孔子认为,"无为而治"是政治统治的最高境界。不过,这种境界极为高远,一时尚难达到。"必也使无讼乎"则是更为现实的政治理想。要实现这一理想,建成一个没有诉讼、没有犯罪的国家,就必须确立"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贯彻"尊五美,屏四恶"的施政方针,推行"正名"的政治举措,维护好君臣、父子的伦理关系。只有这样,政治活动才能有序开展。而一切政治活动的中心是道德建设,统治者是道德建设的主体。一方面,统治者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胸怀仁爱之心,依仁而行,力行不怠;另一方面,统治者还要担负起教化民众的重任,夯实道德建设的群众基础,建立诚实守信的社会。这样,"天下有道"的政治生活、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淳朴自然的田园生活,必将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8.
孔子办学主要是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治世人才。他希望通过办学,达到恢复伦理、改良政治的目的,并广泛地传播学术文化,最终实现自己学以弘道的理想。  相似文献   

9.
“仁”是孔子思想中的中心范畴。它是人格的规范,又是政治理论,既包括对人的内在要求,又是评判社会的价值尺度。“仁”把个体道德修养和变革社会的理想结合起来,真、善、美均统一在“仁”中。孔子仁学思想现代化的可能性有:一是仁学的内在精神要义使其现代化成为可能;二是仁学与时俱进的品质使其现代化成为可能。孔子仁学思想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孔子仁学思想有益于人与自然相和谐;第二,孔子仁学思想有益于人与人相和谐。  相似文献   

10.
德政思想是孔子仁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出孔子的政治理想和主张."孔子之言政治,亦以道德为根本",这点可从<论语>一书记载的孔子有关"为政以德"的大量论述中得到印证.这些论述直接勾勒出孔子德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在孔子看来,德政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本文通过对<论语>的解读,从中探微孔子的"德政思想".  相似文献   

11.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是进行会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会计“分岗位协同综合业务实训”的研究与思考,以全新的视角提出会计专业“仿真性·跨专业·分岗位·协同性”综合实践的创新方法,从而对构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理论与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金圣叹的心态复杂、微妙,甚至自相矛盾。这些复杂心态对其从事文学批评活动动机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希图通过评书展示其才、引导读者阅读“才子书”方面,更在于他借助评点活动来寄托人生理想,传达他对社会人情的独特认识,发抒他的“怨毒著书”的社会批判思想,甚至还承载着他培养后继才子的深切期望。这些复杂心态使其在作品中直面现实,大胆揭露社会的黑暗,同时强调才情在情节构思等方面的作用,推崇典型人物的艺术美;并对其小说艺术成就标准和审美理想的提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冯憬远先生之治中国哲学,紧跟时代步伐,倡导学术争论,推动学术进步。游刃于先秦诸子之间,驰骋于宋明理学之域。先生注重范畴研究,梳理了中国哲学物质概念演进的历史脉络,辨析了中西哲学物质概念之异同。通过对物质概念的研究,先生揭示了中国哲学史上唯物主义思维模式由发生论向本体论的转变。先生关注道德修养,崇尚理想人格;探讨社会理想,追求社会和谐。先生学行兼修,亦仁亦智,堪称学界楷模。  相似文献   

14.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歌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给人留下了美的享受。在他的相当一部分作品里 ,诗人同时采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既艺术地描写美好的理想生活 ,又真实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5.
从旅游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建设转变为注重"双师素质"队伍质量建设,关系到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学生培养的质量。分析了旅游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特别是资深"双师型"教师对专业建设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提出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章士钊是近代著名的无党派人士。他一生建树甚多,争议也最大。他先后经办过多家公司,但大多是为革命需要。他最早接受西方先进理念,在国内广泛传播,他的政治理想、法治观念,一直为人们所重视。但他的经济思想很少人重视。农业立国争议最大,产业经济已为人首肯。但其经济思想如同其政治思想一样,以调和为主。这种观念,是湖湘文化的特点之一,在今天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孔子终生致力于复兴东周,其自我“角色期待”是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这一角色期待使孔子一生面临理想与现实、目标与手段等多重矛盾和困惑,由此给他带来了不绝如缕的生命焦虑感。周游列国而“遭遇隐者”时尤为明显的体现了这一点。晚年以“作《春秋》”为显著标志的整理六经,是他应对政治追求失败带来生命焦虑的反思与抉择,但并未由此使自我的生命焦虑彻底消解。  相似文献   

18.
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其深层原因是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说是美国金融机构的自利性、复利制度和主观评价方法脱离经济和社会的实际从而导致金融危机。中国高校金融人才培养应当接受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调整金融教学内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重视职业迁移能力培养,形成自己特色金融培养人才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在实践当中,现行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方式--统筹缴费无法为社会保障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开征社会保障税,应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完善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人的发展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人的社会属性,要求高等教育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在人才培养与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育人功能,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实现人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