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关于农业税制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促进农业发展的角度,提出近期及远期改革农业税制的设想:近期之内应进一步理清农村税、费关系,完善现行农业税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远期的改革应在农村建立健全资源税制、环保税制,并积极拓展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的适用范围,逐步以现代复合税制取代独立的农业税制。  相似文献   

2.
建立适应电子商务的税收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商务以其贸易的高流动性、隐匿性,交易手段的高科技性、数字性,对针对传统经济贸易动作方式的需要而制定的现行税收制度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冲击。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和全球一体化进程对我国贸易的冲击波及范围,我国应从坚持税收公平原则入手,采取强化居民管辖权,加大科技投入等相应措施,建立起一套规范的税制模式,使得我国现行税制既能有效体现传统税制的相关原则,又能涵盖电子商务这一新兴贸易方式,使国家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最注重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必将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以法治精神与法治原则来规范自己的执政能力建设,以法治来规范自己的决策、执行、监督和行政,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加强党的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4.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秉持什么样的执政价值取向这个党执政中的关键问题,这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核心问题和基本立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内涵丰富,尤其表现在对“公”和“民”的理解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进入到又一个重要时期,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日益尖锐化和复杂化,使农业税制改革成为当前重要的现实问题。关注既有农业税制的研究思路和现实改革,以农村土地、户籍等项制度改革为基础,重新认识中国农业税制的征课原则、依据等基本理论问题,推进城乡税制统一,从根本上赋予农民以良好、公平的制度环境,是中国农业税制改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制定公共政策的利益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资源实行权威性分配的手段。公共政策中的利益主体大致可以分为政策制订、政策实施和政策对象,公共政策在三类利益主体的博弈中制定、执行和评估,在这一博弈过程中,引出了制定公共政策的博弈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标税制不仅决定了税制变迁终点的税制状态,同时,影响税制变迁具体衍生过程及其理性判断。不同的出发点就有不同的衍生过程和过程中的具体结构及合宜性判断。体系完美与公共精神是两种不同的税制变迁方式。体系完美型目标税制,把税制体系本身的完美和秩序的完满作为衡量税收制度的基本标准,并以某种先导的概念和符号为出发点;基于公共精神的税制变迁,希望通过改革既存税制,使行为人能获得更大的幸福,并将目标税制的构建建立在对行为人及其利益充分尊重的基础上。二者最为本质的区别表现为对行为人的利益和税制变迁过程本身的合宜性及目标税制具体结构与制度背景相互关系的不同界定。  相似文献   

8.
税制改革十年,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税制改革的成功实施和税收政策的调整,税收征管的不断加强,依法治税使税收收入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1994年税制改革存在历史的局限性,改革重点基本不涉及纳税人之间的利益调整,没有实现税收制度的创新。新一轮税制改革的时机已成熟,核心是减税。增值税改革应创造条件扩大征收范围,转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适当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和征税品目。要求取消农业特产税,逐步降低农业税率。个人所得税将分类课征制改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课征制,增加一些专项扣除或特殊扣除,以增强税法扣除的适应性。建立统一的法人所得税,开征物业税。  相似文献   

9.
西方国家反避税税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发展,跨国纳税人的国际避税活动越来越多样化,给各国经济带来损失,也给目际贸易的正常发展带来影响。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打击避税活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制定出自己的反避税税制,使各种反避税的措施制度化和法律化。本文主要对各国的反避税税制的基本内容及特点作一综合分析,并希望我国能尽早借鉴西方经验。完善自己的反避税税制。  相似文献   

10.
问题确认是执政成本投入的起点,议程建立是执政成本成为公共政策的过程,依据一定理论制定公共政策,这是政策制定的三个步骤。把握问题确认的方法与议程建立的程序,科学地确立制定依据,这是执政成本作为公共政策制定的三个环节。执政党的执政成本投入必须将其转化成公共政策,这是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率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党提出城乡一体化思想,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党的“三农”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也是“十二五”时期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通过梳理概述城乡一体化思想的理论基础,深入研究阐述我党城乡一体化思想的提出背景,总结了我党城乡一体化思想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生产力决定现代农业组织演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85~2005年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和农户性质变迁的实证研究,揭示了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决定农业组织演进的变化过程。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的存在状态,产生了农户打破自给自足和"小农均衡"状态的经济剩余。农户作为配置和利用农业生产要素的经济组织,正从传统农户和商品农户向现代农户转变。促进我国农户向现代农业组织演进的根本途径是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的税收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税收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向城市偏向的二元税收制度,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对农村和农业发展关注的力度不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应继续调整和完善现有的税收政策,适时开征新税种,适当增加有利于“三农”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现税收政策对“三农”领域的倾斜和支持,充分发挥税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循环经济发展中相关税制的绿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关注资源减量、实现资源循环及再利用的生态经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要求与有限的资源和环境支持能力都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此过程中政府的税收政策和优惠支持倍显重要.本文以此为基点,按照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分析了国内循环经济发展中税制上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提出了绿化现有相关税制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结构决定农村金融结构,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的货币信用活动之所以没有瓦解小农经济,没有成为导向资本主义力量,其原因在于中国农村经济制度的特殊性:农户经济超稳定性、国家与农户之间的经济制衡、独特的财产继承制度等,导致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中独特的融资顺序。因此,在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过程中,有必要创造一种有效的金融制度供给以取代传统模式。  相似文献   

16.
政革开放初期,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从所得税到流转税,中国建立并实施了一套比较独立的涉外税制。1993年到1994年中国进行了系统性的税制政革,统一了流转税制和个人所得税制,但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依旧实施独立的所得税法。2008年1月1日,遵循国际税收惯例,实施统一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结束了内外两套税制的历史。中国涉外税制,为中国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发展经济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突出表现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因此,把稳步提高农民收入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古代社会士大夫的田园情怀赋予了古代农村自然美和生活美的特征,这深刻影响着农村留给国人的印象。但田园情怀不仅受到士大夫个人因素的强烈影响,也和古代农村生产力发展迟滞缓慢有密切的关系。我国当代农村面貌和古代农村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仅吸收士大夫田园情怀的合理内核,即格外注重农村社会和谐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更注重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尊重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财税体制”及“改进个人所得税”。本文试分析现行个人所得税中有违公平的现象,提出实现公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三农”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整体现代化进程。造成“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村的各种旧体制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因此,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深化农村各项体制改革,实现体制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