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基于2003年1月~2011年8月的月度时间序列,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实证方法,从粮食安全的角度,研究我国粮食进出口与国际国内价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粮食市场与国际粮食市场之间存在着联系,但并不是非常紧密;我国粮食进出口并不能影响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进口和出口都不存在"大国效应",其变动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十分有限,但无论国际粮食价格还是国内粮食价格的变动都会影响我国粮食出口。因此,我国可适当降低国内粮食自给率,加大粮食进口,进一步利用国际市场保障国内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我国小麦进口低贸易依存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粮食生产居世界首位,由于其中作为重要粮食作物的小麦消费量巨大,每年都需要进口来平衡国内供需缺口。近年来我国小麦进口“贸易依存度”不断下降,已经进入低位。影响小麦进口“低贸易依存度”的原因有很多,本文试图分析各个可能的变量以及它们各自的影响程度,从而证明我国小麦进口贸易依存度低,并不存在“大国效应”。本文采用了回归分析的方法,并结合经济学原理对模型以及各变量做了经济意义方面的解释。最后结合国内外观点,对未来几年我国小麦进口贸易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伊朗这个中东地区的产油大国,农业是其传统产业,仍然在国民经济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高涨势必会影响其粮食的进口状况.本文从伊朗的粮食增长率和粮食供求状况着手简要分析了伊朗粮食的安全状况,并分析了影响其粮食生产的内在原因一地理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运用1991~2014年我国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与粮食价格的相关数据,使用VAR模型对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与粮食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粮食购销变动与价格变动之间不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粮食购销变动在短期内对自身和价格变动具有冲击效应,粮食价格变动在短期内对自身和粮食购销变动也具有冲击效应,但随着作用期数的增加,冲击效应逐渐减弱并无限趋近于零。这意味着,在长期不能通过对粮食购销的调整来实现对粮食价格的调整,同样也不能通过对粮食价格的调整来实现对粮食购销的调整;但在短期内能够通过对粮食价格的调整实现对价格自身及粮食购销的调整,同样能够通过对粮食购销的调整来实现对自身及粮食价格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的发展使得粮食价格对石油价格变动的敏感性不断提高。本文结合我国石油价格与小麦、大米、玉米、大豆四种主要粮食品种价格的关联关系,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对石油价格影响粮食价格的机制,以及石油价格对粮食价格的短期影响效应和长期协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稳定我国粮食价格和减少粮食生产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的发展使得粮食价格对石油价格变动的敏感性不断提高。本文结合我国石油价格与小麦、大米、玉米、大豆四种主要粮食品种价格的关联关系,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对石油价格影响粮食价格的机制,以及石油价格对粮食价格的短期影响效应和长期协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稳定我国粮食价格和减少粮食生产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际知识溢出效应主要通过FDI渠道和进口贸易渠道实现,并受技术吸收能力的调节。利用2009—2017年中国20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FDI知识溢出和进口贸易知识溢出对内资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以及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从工业全行业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来看,FDI的知识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但进口贸易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产出有负向影响,两种渠道的知识溢出效应均随着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增强而增强;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来看,两种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效应都不理想,而且进口贸易渠道的知识溢出效应随着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增加而减弱。一方面,应鼓励和支持内资企业加大R&D和新产品开发投入,通过提高自身的技术吸收能力更好地利用国际知识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应加快对外开放的转型升级,加大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FDI引入,为国际知识溢出创造更多机会和更好环境,进而有效促进内资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产出的高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利用包括中国在内的24个国家2000—2012年的服务进口贸易数据,研究了国内市场规模对服务进口贸易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分析服务进口贸易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加深对服务进口贸易的认识。结果表明,国内市场的扩大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刺激服务进口贸易的发生;此外,服务进口贸易具有空间集聚特征,即服务进口国之间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综述和简单的评论。从理论角度看,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对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阐释,认为进口贸易作为国际技术溢出渠道,能够间接地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从实证角度看,国内外关于进口贸易的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展开的:进口贸易溢出效应的存在性检验、进口贸易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和进口贸易溢出效应的国别差异研究。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存在的,但受到进口渗透率、人力资本、贸易开放度、政府管制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粮食价格倒挂是近年来国内粮食市场呈现的典型价格现象,也是制约现阶段粮食托市收购政策可持续性的重大难题。尽管现阶段粮食价格倒挂的政策性起因与“统购统销”和“双轨制”时期的粮食价格倒挂相似,但已从绝对倒挂转变为相对倒挂,应对环境也已发生根本性变化。面对现阶段粮食价格倒挂问题,既不能走计划经济的下游管控老路,又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目标价格政策的推广,加上近年来国际粮价低迷以及WTO规则的约束,近期的粮食价格倒挂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粮食价格倒挂问题的解决,需要积极推进全产业链的市场化改革,做到市场化目标下的短期适应(粮食加工业转型升级)与长期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在对CH模型进行扩展和改进的基础上,引入进口渗透率和投资开放度等变量,测度了中国进口贸易和FDI的国际技术外溢效应。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的技术进步主要来源于国内R&D投入和通过FDI渠道发生的国际技术外溢,进口贸易对我国技术进步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2006年9月起,特别是从2007年以来,世界主要粮食价格一路飙涨,其中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已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价位。在国际粮食市场上,充斥着各种传言。近来,更是有“美国粮食阴谋论”的文章称,粮食作为一种战略物资,有可能会被美国当成另外一种武器来对付他国,中国应当小心应对。此种说法虽然有点耸人听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贸易条件和国内粮食价格保护机制对1986-2008年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并应用名义保护率(NRP)、反贸易偏好(ATB)分析了期间中国农业保护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贸易条件和国内价格保护政策在中国2001年加入WTO年前后对国内粮食价格变化有着显著不同的作用;中国粮食保护水平同样呈现出两阶段不同的保护特点。国内的粮食价格保护政策消除了由于贸易条件变化带来的国内粮食价格的波动,保持了粮食价格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边际成本加成反映了产品价格对边际成本的偏离,本文利用中国1999~2005年25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分析进口贸易竞争对我国国内行业成本加成的影响。回归结果表示,进口贸易竞争对我国制造行业的成本加成平均来说具有正的效应,这种效应在高竞争性行业更加显著。高竞争性行业削弱了进口贸易竞争对国内行业企业的价格效应,而强化了其成本效应。  相似文献   

15.
价格策略是市场经济中企业竞争的主要策略,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状态变动产品价格,是一种正常的企业行为,不能简单地把市场中某类商品价格的降低归结为“价格大战”,“价格大战”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在对“价格大战”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指出市场经济中,“价格大战”的典型形式,并分析了“价格大战”的生成原因和市场效应。最后提出“价格大战”不等于过度竞争,“价格大战”正面市场效应的取得,有赖于市场出清机制的完善,“价格大战”问题的解决最终靠市场主体的进一步改革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经济增长与实际汇率对中国进口的影响,文章对进口贸易总额和进口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对进口总额的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进口贸易总额的影响较为显著,进口需求弹性高达1.37,而实际有效汇率对进口的影响微弱.根据联合国SITC,将进口商品分为10类,对2001-2008年的月度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检验经济增长、名义汇率和相对价格对我国进口贸易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价格变动是中国进口结构变动的主要原因.进口结构变化对相对价格的敏感度最高,名义汇率的调节作用主要限于劳动密集型,进口结构变化对GDP的敏感度可以忽略不计.实证结果也显示,矿物和能源进口的绝对值虽然在持续提升,但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技术外溢是发展中国家分享国外技术进步成果的重要路径。本文应用扩展后的“创新驱动模型”,对我国通过进口贸易渠道从G-7国家所获得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考察并比较了以人力资本度量的技术吸收能力时技术溢出效果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进口贸易给我国产生了重要的技术外溢效应,但最终的技术溢出效果却受到技术吸收能力的限制;同时还发现,国内R&D投入时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不确定。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国际传导路径的思路,通过构建BEKK-GARCH和DCC-GARCH模型分析国际饲料粮期货市场对国内猪价的动态传递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国际大豆和玉米期货市场对国内猪价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与中国大豆市场对外依存度高有直接联系;国际饲料粮期货市场对国内猪价的动态传递路径顺畅,玉米市场多年的价格支持政策使得其市场化程度低,导致国际玉米期货市场呈现对国内玉米现货市场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国际大豆期货市场与国内生猪市场走势呈现与"猪周期"相似的动态变化,进一步验证了将国际饲料粮期货市场波动纳入合理规划国内生猪产业和粮食种植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建议政府部门积极鼓励大型规模化养殖厂将国际饲料粮期货价格纳入养殖成本监控体系,进一步规避因养殖成本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同时根据国际饲料粮期货价格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生猪产业政策,从而有效缓解生猪价格的剧烈波动.  相似文献   

19.
选取小麦、玉米、大豆、大米的价格,通过2000-2011年其国际、国内价格变动情况及特点的比较,挖掘国际、国内粮食价格变动的原因.分析发现:导致国际粮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有生物燃料产量迅速增加、石油价格的变动等;而造成国内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价格与零售价格差价较大.科技力量对稳定粮价有帮助,而政府对粮价控制起着重要作用,提高农业生产力则是应对粮价上涨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运行机制与我国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石油进口大国,但我国多年来都是被动地接受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这与“世界工厂”的地位是不相符的。2003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扬对世界经济增长产生了全面的影响,其背后所蕴涵的深刻原因涉及到石油价格运行机制。在这个高油价时代,我国应增加在国际市场石油定价方面的话语权,并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