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海派特色和工商文明特色,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上海百姓的文化取向和审美情趣,是上海历史的见证,海派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上海建设文化大都市的重要内涵和资源。应培养保护意识、筹集保护资金、弘扬传统文化,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走入大众视野,焕发出盎然生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界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与物质文化遗产一道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贵州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历史背景造就了贵州独特、丰富的地域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通过对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分析,研究环境因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和分布的影响,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不仅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亟待保护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与旅游业实施联动开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手段,再通过旅游收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这是实现两种产业良性互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要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立性,维护文化的主体性,就需要保护好我们的文化基因。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形势严峻,主要面临着社会变迁、技艺失传和人才断层三个方面的困境,故高职高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文化使命。通过实践,高职高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课程体系建设与专业相结合、专业博物馆打造和研究学会相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坊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等方式作出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与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个国家、民族现存的文化记忆以及区别于其他国家、民族的独特的发展标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下,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快速变异甚至消失。应该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旅游价值,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现状及影响因素,在对其旅游开发时,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调查评估,要注重传承人的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要发挥行政保护作用,建立健全法规和各部门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尤其是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多姿多彩,其中包括各民族的民间文学以及作为载体的语言文字、各种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和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民间艺术.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是现代民族团结奋进的基础和重要表现.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延续城市的历史脉络,就是延续我们的民族文化独特特征和主权.  相似文献   

8.
真实性是关于世界遗产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真实性既是衡量遗产价值的标尺,也是保护遗产所需依据的关键。文章介绍了文化遗产真实性的概念,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原则。文章指出了目前非物质文化面临的真实性困境,并因此指出,以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为依据,立足于当前实际,实施保护性旅游开发策略,兴建民族生态旅游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性延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体现着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也构成一个民族、社会、国家的根和源,其保护、传承也因而成为目前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立足于遗产的需求主体,通过对沈阳市民的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实证研究,调查了民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状况、需求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论为:沈阳市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度整体较低;表现出类别认知不均衡,认知度与民众需求显正相关态,遗产认知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等特征;文化程度、职业、年龄是市民遗产认知的重要影响因素;结合市民的遗产认知特征,文章进一步提出了提升市民遗产认知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作为农耕文明重要精神产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举步维艰。让曾经精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继续辉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基本目标。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以文化与创意为核心价值的经济模式与产业类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持久生命力,并在现代社会顺利传承发展的路径与措施。文化与产业的联姻,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产生了与原生态相异的"衍生态"并依此重获了生命力。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态"衍生之源,与其公共文化属性传播不无相关。以公共文化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由传播后源生的意义由解码过程决定,由于该解码环节发生于接受者对文化原义部分认同、部分对抗的协商立场中,最终产生的将是一种经过修整的意义。由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经由传播后发生意义变迁进而产生"衍生态"成为了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因其蕴涵着丰富的经济价值,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国内外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我国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将通过对目前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运用法律途径对西部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法律参考。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精神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会经济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客体上的所有权,可以是个人即个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国家,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是集体、群体,即集体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分类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制定单行的法律针对不同所有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客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4.
民族村寨文化空间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村寨是一个由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的组织严密的社会文化有机体。为有效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民族民俗文化及其文化空间,坚持原真性原则和“文化自觉”,并通过新农村建设、历史保护、产权管理等制度设计和政策措施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节庆旅游二者关系相辅相成,节庆旅游活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节庆旅游活动的灵魂与核心.笔者认为通过策划各类节庆旅游活动,发掘山西省古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于保护与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古村镇的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企业是一种将商业运作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的创新型社会组织。社会企业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有助于其"保护"使命的达成、"生产"目标的实现、文化传承主体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文化类社会企业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在中国还处在尝试与探索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人才匮乏、资金短缺与运营不善等诸多困境。社会企业有效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需要加强政府对文化类社会企业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培养、壮大以"社会企业家"为引领的文化类社会企业人才队伍,拓宽文化类社会企业的资金来源和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留下的宝贵财富,如何有效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一个现实的重要课题。旅游开发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的有效手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中,应遵循保护为前提的原则,坚持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根植于原生态文化土壤,积极发展社区旅游,使之成为“未来遗产”,以期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继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8.
婚姻习俗涵盖了一个族群的宗教、观念、习惯法与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核心内涵,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其群体的人生态度、性别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都有很大影响。彝族的婚姻习俗是这个古老民族在生存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淀的文化精华,是彝族传统文化及彝族社会生产、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彝族的婚姻制度、说媒订婚、婚姻缔结等方面完整地把彝族"原生态"婚姻文化展现在读者面前,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分析彝族婚姻习俗存在与演进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独特的和谐观、道德观与审美观的承载,提出新时代婚姻观、性别观及多民族文化共生共荣的当代选择。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近年来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重大的挑战。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运用数字化技术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全面、系统、真实地纪录这些遗产并建立数据库和档案,全面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刘鑫 《大众商务》2010,(16):152-152
研究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应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进行产业化运作着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可进入市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不可进入市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类,并分别进行保护。对于市场能够发展和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由市场自身进行产业开发。对于市场保护不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由政府出面加以行政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