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技术背景下物流产业向智慧化转型,物流人才培养定位脱离产业发展需求,有必要重新定位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的规格,探讨物流管理专业转型与人才培养再定位路径,即基于《悉尼协议》框架的物流管理专业转型,围绕"学习型"师资队伍打造、智慧物流课程体系构建、智慧物流实训体系共建三个关键点构建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框架。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物流供应链产业也急需优化升级,尤其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对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了巨大冲击。在抗击新冠疫情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物流供应链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急需提升现代化水平。本文将从物流供应链产业相关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物流供应链体系的完善与构建、物流供应链资源整合、物流供应链柔性能力提升、物流供应链智慧化五个维度展开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加快物流供应链产业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3.
物流支撑产业链,是驱动国民经济循环运转的重要载体。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赢得国际竞争新优势的主动战略选择。数字乡村战略立足于我国数字经济的后发优势,将数字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新发展格局为数字乡村的加快推进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数字乡村也在提升物流畅通性、助力物流与产业协同一体化发展、衔接双循环物流的战略新支点、促进农村市场融入物流双循环体系上发挥了巩固和夯实国内大循环的协同作用。“十四五”时期,构建新发展格局意味着我国生产与消费的规模、结构与时空分布会发生重大变化,需要现有的物流格局做出重大调整,从加快传统贸易港的动能转换、建立系统化联通枢纽网络、推广物流资源共享模式、共建数字乡村生态集群等方面入手,打造新一批引领国内大循环、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物流的物流战略支点,借助数字乡村建设打通城乡物流通道,积极有效地将农村市场纳入国民经济发展循环体系,巩固和提升我国在国际循环中的地位与优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是对智慧物流体系以及物联网的相关概念进行介绍分析。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必定会对智慧物流体系的变革及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绿色物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流在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要使物流顺利地发展,发展绿色物流势在必行。构建企业的绿色物流体系可从正向和逆向两个方面加以建立,正向绿色物流体系的构建包括绿色供应、绿色生产、绿色运输和绿色标准化三个子体系的建立构成;逆向绿色物流体系的构建则围绕旧产品的回收处理和产品再循环以及废物体系的建立进行。  相似文献   

6.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配送体系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配送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但也还面临着周边地区的激烈竞争、区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企业观念落后、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配送体系应采取整合区域物流资源、重点发展港口物流,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壮大腹地经济,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强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园区建设,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增强物流企业实力,加强物流人才培养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考察当前河北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构建政府监管与食用农产品供应链各参与者质量安全保障措施相协调的河北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模型。结果表明,河北省应逐步完善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优化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的协调机制;改进物流技术,使用冷链物流;整合共享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强化可追溯体系;引导建立产地批发市场;建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业向"智慧物流"的转型升级势不可挡。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温州市物流企业现状,分析传统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如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智慧物流发展基础薄弱、智慧物流发展政策导向不明确、缺乏智慧物流专业人才等,进而提出温州市智慧物流发展对策,促进传统物流产业向智慧物流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相当大的支撑,低碳物流也势在必行.然而企业自运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低碳物流的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资金问题,并掣肘着其发展.本文通过对低碳物流面临的资金缺口的分析,通过构建金融支持系统框架图,得出从政府财税政策、银行体系、资本市场、保险体系系统性的给予物流各方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0.
构建完善的中原城市群统一物流体系是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原城市群建设统一物流体系应实行"整体规划,产业联动,优先发展"的战略,具体需做到:统一规划,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发展一体化的物流市场体系;建设高效的现代物流信息网络;设立统一的交通税费标准;加强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实现政策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郴州建设"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优先构建省际区域物流中心。郴州市构建省际区域物流中心既存在地理区位优越、陆路交通发达等优势和货物量增长迅猛、商贸流通活跃等机遇,同时也存在物流软硬件条件仍不够完善、物流企业实力弱小等挑战。为实现郴州市构建省际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目标,应着力采取构筑物流运输、物流信息和物流政策三大平台,实施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体系建设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论文分析认为,新媒体将对物流全过程实时监控的实现、物流运作效率的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监督评估体系的建立、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等方面产生影响。建议物流企业应该借助新媒体从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打造、业务范围的拓宽、营销手段的创新和个性化服务,以及员工的更多潜力挖掘等多方面实现现代物流行业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共同物流通过“竞争-合作-协调”运行机制将物流机构组织在一起,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地工作,以完成任何单一物流实体不能完成或虽能完成但不经济的任务,从而实现总体效果优于各个单独效果之和。中部地区共同物流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优先发展战略、生态化发展战略、共同物流发展战略及全球化发展战略,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发挥物流组织者的作用并构建共同物流交易平台。  相似文献   

14.
新零售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庞大的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更带来了分布广泛的消费者日益增加的碎片化物流需求,现有的物流体系已经不适应新零售的发展,构建物流生态圈势在必行。在分析物流生态圈定义、结构、构建主体、形成动因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纵向协作、横向协同、业务协作、资源共享、技术保障五种物流生态圈协同联动机制。为保障物流生态圈高效运行,要整合物流资源,理顺产业结构,发展智能技术,搭建协作平台,推进标准化建设,发展绿色物流。物流生态圈协同运作机制的构建,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物流服务柔性,降低区域物流运作成本,挖掘新零售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国家农业和流通等部门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分析了构建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的两种基准理论,考虑当前我国已经形成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标准内容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校培养的物流人才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本文分析了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并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为例分析了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以来,我党把城镇化发展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而城乡一体化发展则是我国实现城镇化的重中之重。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物流一体化是基础,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要环节。本文中,我们首先分析了城乡物流一体化的内涵,并指出城乡物流一体化具有整合性、区域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城乡物流一体化的评估体系,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Pearson相关分析法,得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机场货邮吞吐量、第三产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国内生产总值、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货物进出口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等9个因素与河南省物流业发展存在显著的强相关性,铁路营业里程、第一产业增加值与河南省物流业发展存在显著的较强相关性。因此,建议河南省提高经济水平,消费拉动物流;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短链物流;加强要素投入,提高物流产出;支持跨境贸易,发展智慧物流;发展多式联运,强化综合物流。  相似文献   

19.
韩松 《全国商情》2008,(10):23-25
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国家农业和流通等部门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分析了构建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的两种基准理论,考虑当前我国已经形成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标准内容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物流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电子商务的支持。贵州农产品物流目前仍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存在农产品物流系统不健全、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滞后、农产品标准化体系不完善、人才缺乏、思想观念保守等问题,构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有助于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