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区域经济金融发展总体呈现非平衡增长的典型特征,发达地区拥有更快的经济增速和更高的经济质量,东部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从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看,区域金融深化、产出弹性和资本配置效率呈现同步提高的特征,三者具有很好的统一性.从金融动员储蓄看,发达地区储蓄率高、储蓄-投资转化率低与欠发达地区储蓄率低、储蓄-投资转化率高形成鲜明对比,区域金融动员储蓄的能力和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都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资本短缺一直是困扰欠发达地区经济迅速增长的瓶颈。对贵州经济增长中的资本来源,运用及其调控的研究结果说明,在资本形成问题上,城乡居民储蓄不足和企业积累能力低下是其两大关键。保持与经济增长要求相适应的储蓄率,广泛动员和利用不同渠道的资金来源,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和提高获利能力,推动资本市场加快发育和完善,是包括贵州在内的欠发达地区经济走出资本困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金融深化的目标是发挥利率杠杆作用,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价钱国动员储蓄到投资的实际效果来看,高成本的储蓄动员,低成本的储蓄资金配置,使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二元金融制度使国有金融资源低成本配置给国企以支持体制内经济增长;忽视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利率效果的发挥必须使国企受制于硬的预算约束;金融机构应以灵活的利率为杠杆面向国企、非国企和消费者,提高甑别投资的能力,逐步实现金融资源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4.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随着经济发展,二元经济结构会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银行融资制度能有效地动员储蓄,但在向资本转化方面存在着诸多障碍。与财政融资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相比,无论是金融中介还是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促进都有逐渐弱化的趋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正日渐脱离;同时,还存在着地区间和企业间资源的逆配置、企业运营效率偏低、资本运用效率总体偏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受人口增长轨迹的非正常波动、转轨经济的不确定性及经济结构二元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居民的储蓄水平已经超过了经济最优增长所要求的储蓄水平。过度储蓄在劳动力资源无限丰富的经济条件下更易转化为资本积累,当资本存量超过黄金率资本存量时,就会引起投资和最终消费的总量不均衡,使经济运行最终陷入动态无效。  相似文献   

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国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在发挥金融核心作用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银行业能否正常运行和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能否顺利发展.在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中,金融税收制度是影响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政策变量.当前,我国银行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特别是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改上市,金融税收制度已经成为影响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表现的重要因素,需要政府调整税收政策尽快扶持银行业发展壮大,通过调整税收结构,降低银行业税负,来进一步提高银行业的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和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二元经济与二元意识互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的二元性决定社会意识的二元性,两者之间具有互动性的关系。伴随着二元经济向完全现代经 济转化。二元意识也向完全现代意识发展。但在转化过程中,社会意识,尤其是传统意识,或者成为我国经济发展 的障碍性因素;或者渗透到经济运行中,使我国经济的运行具有了某些来自传统意识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资本作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历来是经济理论界研究的重点,被认为是与劳动力、土地并重的生产三要素之一,它介入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并推动经济的持续运转。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使得资本的重要性更加不容忽视:从宏观看,政府对社会经济的调控将由对产品控制分配的直接方式转向对资本总量及资本的行业和地区结构进行合理配置的间接方式;从微观看,企业将由产品生产型向商品生产型、由单一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的基础上,实现生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的再次飞跃,最终达到资本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10.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必然现象。作为经济相对欠发达省份的吉林省,经济发展同样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并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加速发展的过程当中,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走出二元结构,是一个刻不容缓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银行业的分业经营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经营策略 ,伴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到来 ,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的再次融合 ,实现全能银行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这有利于中国加入WTO。政府应实行渐进式改革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以保证全能银行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产权、市场结构与中国银行业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入产权结构变量修正了传统的SCP(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并基于该框架利用截面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2000-2004年间以产权改革为主导的中国银行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产权结构单一和行业过于集中是影响银行业效率和绩效提升的两个主要因素;产权和市场结构对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绩效影响是不同的,产权结构和市场机构对国有商业银行绩效影响显著,而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对绩效的影响更大。因此,当前银行业改革在侧重于产权改革的同时不能忽视行业市场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引入产权结构变量修正了传统的S-C-P(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并基于该框架利用截面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2000~2004年间以产权改革为主导的中国银行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产权结构单一和行业过于集中是影响银行业效率和绩效提升的两个主要因素;产权和市场结构对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绩效影响是不同的,产权结构和市场结构对国有商业银行绩效影响显著;而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对绩效的影响更大。因此当前的银行业改革在侧重于产权改革的同时不能忽视行业市场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经济也随之步入下行调整期。但在国家“保增长”政策的支持下,银行业发展既面临诸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也面临新的机遇和市场机会。本文通过对2008年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回顾,分析2009年银行业发展的趋势、存在的风险和潜在市场机遇,为我国银行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改变了银行业的经营发展环境,加速推进着商业银行的发展动力升级和经营模式转型的步伐。向交易银行转型逐渐成为银行业的共性选择。交易银行转型发展重在立足金融本职,回归交易本源,处理好转型战略实施中的各种复杂关系,统筹做好战略定位、组织构架、业务建设、客户服务、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工作,提高交易银行业务稳健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银行信贷技术对中小企业具有不同的影响,银行业的逐渐开放,竞争的日益激烈,银行间并购逐年增加,银行业竞争结构的变化严重影响着中小企业融资。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程度的加大,《新巴塞尔协议》的逐步推行,将不同程度影响银行业竞争结构及中小企业的信贷供给。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充分考虑金融政策的传导机制,不仅考虑其对金融体系及金融中介竞争结构的影响,而且还要考虑到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条件下,以信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为主导的网络经济的兴起,网上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对整个银行业乃至金融业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网上银行已成为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网上银行作为商业银行发展的新突破点和重要推动力,如何拓展完善其发展,是商业银行面临的迫切问题。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阐述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对长尾理论的概述,验证了长尾理论在网上银行成立的基础。并基于长尾理论视角,分别从产品创新、建立CRM管理系统和营销方式创新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英国和美国的工业化过程中,也产生过二元经济问题,而其能在工业化中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工业化道路对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起到关键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思索和总结工业化中"二元经济"结构不断被强化的教训,并希望探索一条新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以解决我国的"二元经济"问题.我国在工业化中解决二元经济问题,一方面要采取各项措施加快工业化的发展,这是基础;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金融业在近代中国经济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业对经济发展既可以起正面作用,也可以起负面作用。中国近代金融业兼有这两方面的作用,大致以1935年为分界线。金融业扰乱经济的情况大家比较熟悉,本文主要谈正面作用。金融业在近代中国经济中的正面作用是围绕储蓄转化为投资这一核心功能展开的。效率和安全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两个支撑点,金融制度的演进便是建立在这两个支撑点的基础之上。金融业是举借外债的平台,外债大部分是为了解决中国政府的财政问题,但也有相当部分进入铁路、电力等基础产业部门。金融业通过投融资行为,对推动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业大力支持支柱产业的发展,如棉纺织业、面粉业及稍后的化学工业,影响产业结构的演变。金融业优先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在弱政府的背景下以习惯法进行行业治理,并且履行部分公共职能,努力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休闲社会是人类追求的发展目标.由休闲消费滋生的休闲产业,在全球范围引人注目.马克思主义的休闲学说,既是对人类进步的关怀,也是西方上个世纪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发展方向转变、休闲产业壮大的理论基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施,为中国的休闲与休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