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桂林"印象·刘三姐"独具匠心地将实景演艺与传统旅游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不仅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还引发了一股旅游产业融合的商业热潮;文章从文化及艺术审美、资源开发、运作模式及资本融合、市场营销及旅游综合效益五个方面进行归纳,从实景演艺与传统旅游融合及其商业模式的角度,指出"印象·刘三姐"研究的不足及今后有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旅游演艺产品是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而形成的新型业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印象.刘三姐》为例,分析根植于其中的桂林地域文化元素及其特征,并对其中的文化元素开发展开了思考。经研究认为,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合与展示是旅游演艺产品开发成功的关键,地域文化在旅游演艺产品中的融合程度越高,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能增强旅游演艺产品的生机与活力,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3.
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产物,是近年来的朝阳产业.民族文化是广西的优势资源,民族文化产业应成为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优先领域,也是建设文化广西的必然选择.广西要明确文化产业的战略思路,采用多种途径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4.
农村文化产业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广西农村文化产业处在起步、探索和培育阶段,总体实力较弱,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但拥有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政策和区位等优势。随着产业基础条件和环境不断改善,广西农村文化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此外,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广西本土的文化消费潜力凸显、来桂旅游人次的高速增长,都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5.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我国正在逐步打造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这为具有得天独厚地理位置的广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但由于文化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导致广西各个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某些偏远地区文化资源丰富因资金不足、开发滞后而无法充分利用。在文化产业面向东盟发展上,广西应抓住"一带一路"新机遇,利用好绿色自然生态环境优势与地理位置优势,充分挖掘壮乡文化的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广西特色文化产业和开放的步伐,进一步促进与东盟各国间文化交流合作,从而有效提升广西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文化产业在新媒体的崛起中张力倍增,变化斐然.广西应紧跟时代脉搏,抓住中国—东盟关系迈入“钻石十年”的历史机遇,利用好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合作交流平台多、政策扶持力度大、媒体传播渠道广、消费群体多等优势,借势新媒体,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建设数字化产品交易平台,进一步拓展东盟市场,加快广西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7.
从1991~2011年统计数据分析,认为广西城乡文化消费需求增长"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幅度明显下降,与之相对应的广西人均积蓄处于逐年增长势头,两者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2010~2011年,广西人均文化消费逐年增长并持续较大幅度回升,而广西城乡人均积蓄年度增长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显著。城乡文化消费需求体现出一种"积蓄增长负相关效应","十一五"期间广西城乡之间非文化消费增长的差距略有加大。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必须从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中拓展出来,更需要落实在自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上。以扩大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和促进城乡、区域均衡共享成为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未来十年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党的十八大对文化的总结性认识,因而提出要"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以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本文在简要梳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十八大的重要精神以及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探寻促进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家大力推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知识密集、信息密集、技术密集的特点决定了科技创新是其发展的强大引擎。广西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增长较快;但文化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结合不够,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新型产业,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要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广西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广西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首先要依托广西独有的民族资源优势,形成差异化发展战略,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其次是以创意和现代科技融合驱动广西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再创作和深开发,使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产业优势,推动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再次要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农民创富发展相结合,与民族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保障民族文化拥有主体的文化权利和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1.
桂林依托得天独厚的梦幻漓江、童话山水、阳朔西街、历史文化名城、印象.刘三姐和龙脊梯田等优势旅游品牌,走过了三十多年辉煌的旅游产业发展之路。百里漓江童话山水及其神话传说、壮侗苗瑶民族风情及其史诗故事、地方童话题材及其表现形式、广西作家群体与漓江画派群体、日益增长的童话动漫创作人群及其庞大的旅游市场客源等天然优势,为桂林童话动漫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起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市场条件、智力条件和投资条件。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广西与越南在国际旅游、物流运输、煤炭能源等方面开展了宽领域、深层次的密切合作,由于产业互补性强、通过人文地缘相近,双方合作前景乐观.中国政府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既广西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也为广西与越南务实推进"两廊一圈"合作带来新机会.本文从广西与越南贸易总额和广西GDP的相关性入手,对广西1996-2008年的有关贸易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利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的方法对广西与越南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得出广西与越南之间贸易对广西GDP的增长具有较大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重庆红色文化产业是依托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而进行红色文化产品生产与经营的产业。通过树立新型文化产业观,培育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氛围,构建以政府为主导,遵循市场运行规律,多元投资主体共存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实现了城市地域性红色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对产业融合和创意农业的概念与内涵以及国内外文化产业与农业融合的方式与典型模式作了简要阐述。对广东农垦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管理体制变迁以及产业优势和主要问题等作了综合分析。基于传统文化产业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农垦传统农业面临发展新机遇,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的时代背景,分析了广东农垦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发展文化创意农业,促进文化与农业融合发展"的农垦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发展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15.
数字文化产业是指以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发展和文化消费模式转换为特征的科技与文化融合型新经济形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广州而言,要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态势,把数字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把握数字文化产业的运行机制和内在逻辑,通过主体协同、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内容、技术、平台、管理的一体化协同发展,助力广州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广西和东盟各国不仅在文化上,在地理上也有着共同的联系,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广西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前景,文化产业在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广西文化产品要实行品牌战略、加大营销人才培养力度、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作用及加快发展经济、拉动文化消费等营销。  相似文献   

17.
文化和科技的融合问题既关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也关系着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现实需求。文化和科技是一种辩证关系,文化决定了科技发展的内涵和方向,科技让文化产业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模式更为丰富。文化和科技融合涉及"术"和"道"两个层面,过于重视"术"会导致文化产品和服务缺乏内容的厚度。用科技伦理视角审视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引导当下通过共性和关键性技术的应用来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在桂林的传统旅游文化元素中,"刘三姐"这一代表壮乡歌舞艺术的"歌海神女"的民族民间文化精华,成为壮乡民族文化意象传递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作为新世纪旅游和地方文化融合的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典范,《印象.刘三姐》依靠各种现代电子技术手段和精美的舞美设计,给观众带来了视听互动呼应效果,在创造艺术美的同时,使观众得到审美的体验和情感的升华,并且在地方民族文化意象传递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云南和广西两省区地域接近,它们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条件相当,两省区的文化产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总体上来说,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效益和品牌影响力超过广西。通过对两省区的文化旅游业、文艺演出业、影视业、会展业、出版业、民族民间工艺品业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云南除了出版业略弱于广西之外,其他几大产业都保持强势。为促进云南广西两省区文化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两者必须相互借鉴对方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0.
陕西是文化资源大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陕西文化产业取得了很大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阻碍,其中文化产业投融资问题尤为突出.文化产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特征,金融部门应加强调查研究,增强服务陕西文化产业大发展的理念;针对文化产业特点强化金融创新,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选择重点文化企业进行上市培训,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进行直接融资.同时,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更大支持,在文化强省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