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柯灵一生笔耕七十余年,涉及电影、戏剧、小说、散等诸多领域,晚年钟情于散创作,成就卓。他“以真为骨,以美为神”的创作宗旨及实践为其赢得了“散大师”的关誉,成为散作家中独特的“这一个”。深入研究他晚年的散创作,将给当今散领域的创作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试图从作家雨果创作《巴黎圣母院》的主观意图;“巴黎圣母院”的象征意味;及小说的内容和情节等几方面来分析:小说的真正主人公应该是副主教克洛德,而非传统所认为的爱斯梅拉达。  相似文献   

3.
威尔第是继贝里尼、罗西尼和多尼采蒂之后,欧洲歌剧创作上升起的一颗灿烂巨星。他继承并发扬了意大利歌剧的优秀创作传统,题材丰富、创作手法多样,以其质朴的创作风格,发展了歌剧演唱的风格,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辉煌唱法”。  相似文献   

4.
莫泊桑在处女作《羊脂球》中成功地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创作手法,一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和几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在他的笔下体现了高尚的人格与强烈的爱国之情。这对后来的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在20世纪早期盛行于世。这一学说深深地影响了沈从文并成为他诠释“人性”的最好工具。在沈从文的创作及其作品中,这种影响具体地表现在主题和题材的选择、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纪梦”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根据在战争中的亲身感受创作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反映了战后美国青年的幻灭与迷惘,成为“迷惘的一代”文学的宣言书。书中采用了大量的象征来反映主题,本文试着分析了这些象征意义及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平则鸣”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平则鸣”是韩愈重要的学思想。它是指创作主体因受到外物感发而产生情绪波动,必然要借助艺术作品表达出来。在情感色彩上,“鸣”具有和乐性与怨愤性双重性质,而从韩愈的创作实践看,他较为偏重怨愤性的“鸣”。“不平则鸣”合符艺术的抒情法则,是主体创作出真美合一作品的重要因素。它是一种非中和的学创作主张,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被称为“钢琴诗人”的肖邦,其创作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他将斯拉夫民族的情感贯穿于创作生活,尤其是波兰民族性格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使波兰民族的高昂激情和热烈情怀强烈地流淌出来。这些突出地表现在他的波罗涅兹舞曲和玛祖卡舞曲之中,在这两类作品中,他吸取了波兰民间音乐极富个性的热烈高亢的旋律因素,具有高度的感情表现力,从而使作品浪漫热烈。  相似文献   

9.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并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王维被封为文人画的始祖,他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也是引领了时代风尚的人物。他的作品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60年代,科斯在提出其产权理论过程中,将他在30年代所提出的“发现有关价格的成本”引入经济分析之中。这一概念经过斯蒂格勒等人的规范,逐渐形成了交易费用理论。在交易费用的理论基石上,新制度经济学家将制度纳入不同的领域进行分析,形成了包含企业理论、...  相似文献   

11.
柳德米拉·彼特鲁舍夫斯卡娅系俄罗斯当代较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她的写作风格独特,作品形式多样,然而研究者普遍将目光聚焦在她的小说创作上,往往忽略其童话创作。提及她的童话创作,则不得不想到陌生化。陌生化理论作为俄国评论界的产物,许多本土作家纷纷尝试将其应用于文学创作中,彼特鲁舍夫斯卡娅也不例外。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解析彼特鲁舍夫斯卡娅童话创作中的陌生化特征:语言的陌生化、形象的陌生化以及情节的陌生化。  相似文献   

12.
肖邦是波兰民族伟大的钢琴家、作曲家,被誉为“钢琴诗人”。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在钢琴音乐领域中却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他所创作的24首钢琴练习曲第一次完美地将技术性与艺术性融合在了一起。他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  相似文献   

13.
汪敬熙是在白话小说产生之初开始进行小说创作的,作品不多,人也很快退出了文坛,继而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但鲁迅从开始就注意到了他的小说作品,在自己的文章中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并对汪敬熙本人的创作报以很大的期望。另外,汪敬熙也是客观写实的作家,与鲁迅相似,写作为了揭示现实,是“有所为”而发,尽管他本人对此并不赞同,客观的效果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都本伟先生的诗集《和风细雨集》收入了他所创作的一百余首古体诗和今体诗,他以诗畅情达志,吟诵山水,表述情怀。在第一辑“感悟生活”中,都本伟书写亲情友情,情感至真至切,折射出他的一片赤子之心;第二辑“寄情山水”多是将自身投入自然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通过赞美自然,折射生命的意义;在第三辑“思古幽情”中,诗人用很大的篇幅去赞美中国古代才女和美女,对她们进行再创造,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性别意识,诗人关注性别,却超越性别。都本伟对于诗歌的守望表现出他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5.
在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与张爱玲的《金锁记》中,都有一个与传统和时代格格不入的“疯女人”。这两个“疯女人”历来被作为文学作品中的负面形象,然而正是这两个“疯女人”却以独特的方式言说了女性这一性别在父权制社会中的不幸。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冯梦龙的生平和创作个性出发,结合当时的社会风俗和时代潮流,深入分析他对传统通俗小说的借鉴与创新。在对传统的借鉴上,他极力追求创作的平民化、大众化。肯定情欲的合理,反对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冯梦龙并非一般书会才人。他一生深受三教的影响,使得“三言”呈现出复杂斑驳的主题思想。他的改编始终遵循着艺术虚构和雅俗共赏的原则,对后代小说由选编到独创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韩愈墓志铭创作的成就是空前绝后的,他使墓志铭从一种应用文体上升到文学散文的高度。本文从韩愈之前墓志铭的写作情况来考察韩愈墓志铭的变体,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及文体自身的发展过程来考察变的原因,归结到其对后世的影响,他使“变”成为“正”的创体之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没有散文诗,它是一种“舶来品”.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开山鼻祖的沈尹默,一生共创作了十八首现代诗.他的诗歌贯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诗学理论,又有古代“赋”体的影子,意象、意境兼容、押韵和工整对仗随意变化;同时又受二十世纪西方新兴文学思潮的影响,表现出英美意象派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特征.他的散文诗不拘一格,语言上打破形式格律的束缚,彰显二十世纪初“民主”、“自由”和“科学”的主题;在直觉状态下回归诗歌的本真,呈现出返朴归真、妙然生趣、虚实相生和节奏和谐等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创作常常蕴含着深刻的道德主题,他的“丛林小说”更是着力于探讨欧洲文明社会所谓的“进步话语”的实质。文章将以《海隅逐客》、《进步前哨》、《黑暗的心》等三部小说为研究对象,以小说中主人公的形象分析为切入点,揭示出“进步话语”背后殖民掠夺的本质,展现在“物”的诱惑下人性的沉沦。  相似文献   

20.
董学文是我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之一,他的文艺本质观的争论、文学理论的科学性问题、从“经典形态”到“当代形态”的提出的文艺思想和创作成果,对于我国当代文艺学学科建设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