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立足于公共性视角加强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对于提升城市活力,及促进社会长治久安有着深远意义。本文先分析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性本质,接着研究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缺失公共性的表现,最后提出解决对策,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285个城市2008-2017年的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提高了城市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且对后者的促进效应具有动态增长趋势,但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不显著;与沿线国家的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提高了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开通中欧班列只提高了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位于"一带一路"的节点和枢纽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都具有促进作用;"一带一路"倡议提高了东部、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在西部地区只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技术提升效应、产业转移效应和第三产业发展效应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结论为我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城市营销是21世纪增强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中央直辖市的重庆,应当借鉴"营销城市"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大力实施营销重庆战略,以求提高重庆城市核心竞争力,推进重庆城市发展战略的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4.
以长三角城市群41市为样本,利用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专业化、多样化对长三角城市群内部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专业化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且专业化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产业多样化不利于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且多样化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U"型非线性关系。因此,城市产业发展战略需要立足自身特征,适度调整产业结构;城市产业布局需要在长三角产业共生网络寻找立足点,共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摆摊设点越来越突显为城市管理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我们一直着力把握城市市容、维持生计、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以弱势思维管理城市,以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目标,正确处理好"共建"与"共享"  相似文献   

6.
喀什提出"打造喀什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战略构想,喀什的中心城市突出, 构建"喀什二小时城市经济圈",有利于大喀什市的构建,促进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新疆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7.
城市的发展要靠政府财政的支撑,公共财政政策的制定为促进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但目前,我国城市财政支出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降低了城市财政支出的效率.要加强城市财政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在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和培育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上财政应给予有效的支持;进一步发挥税收在城市经济中的调节作用;完善预算编制方法;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和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监督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式相比,当前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运用截面数据回归对影响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的结论显示:不同行政级别城市具有不同的增长水平,城市经济增长也存在"中部塌陷"问题.城市内部的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密集度、对外开放程度是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经济联系的准确判断和度量是制定城市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研究城市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有利于城市和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有利于明确城市实体的空间发展方向,有利于交通运输的合理组织.本文主要研究了"京津冀"、"山东省"、"辽宁省"之间的经济联系,探索了环渤海经济圈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提出了环渤海经济圈共同发展的可行性及促进其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节庆的灵魂,节庆是重要的文化载体。铜陵有着悠久灿烂的青铜文明,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紧扣"铜文化"主题,促进城市精神的塑造,厘清城市文化发展脉络,打造青铜文化品牌,推进了城市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港为城用,城以兴港"是世界范围内港口城市成长发展的最为普遍的规律。大部分港口城市都是依托着优越的交通条件发展起来的,作为港口城市发展的一大优势,惟有不断发展才能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在交通运输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城市的发展又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怎样的支持?如何促进交通运输业的综合化枢纽化成为当今港口城市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对连云港发展历程回顾及同类城市比较结合连云港交通运输的现状对该问题进行进一步解答。  相似文献   

12.
在英国利物浦举行的"全球市长峰会"指出,各国政府应实施向城市倾斜政策,赋予其更大的权利,而国际城市之间的纽带也在此背景下得以加深,并促进彼此的信任与联系。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则在全球首个"可持续城市综合性会议"上认为,随着城市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大,城市在减少贫困、保护自然环境、增强减灾适应力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3.
爨玮 《全国商情》2012,(24):16-17
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正是在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下,城市生态环境状态得以改善,使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获得双重的丰收;同时,城市生态环境也会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只有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更阻碍了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从经济理论上分析城市生态环境特性,并以此为切入点,列举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以缓解城市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结合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发展协作化的趋势,中越边境城市越来越成为中国—东盟边境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心、商贸中心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引擎。故本文提出"中越边境城市跨国整合"这一促进边境城市与边境地区共同繁荣的发展途径,并以"中国东兴—越南芒街整合发展"为例论述了选择这一途径的客观基础及其可行性;同时,初步探讨了"东芒"两市整合发展的切入点和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15.
特别关注     
我国创业扶持政策年内出台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于法鸣日前在"2008中国创业观察报告发布会"上透露,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1部门起草了《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若干意见》,其中对创业企业所享受的优惠政策进行了"打包"和提高。今年酝酿在全国选取20个城市作试点创业城市。我国创业扶持政策年内出台  相似文献   

16.
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不仅有利于促进中部崛起,而且对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从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出发,提出了重点建设航空港综合试验区,打造国内外重要交通枢纽的核心地位以及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三条路径,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的优化完善对推进该地区一体化和城镇化进程意义重大。根据2006—2012年京津冀地区35个县级以上城市城区常住人口数据,发现该体系中不同规模等级城市数量结构呈"类金字塔型"分布特征,人口规模结构呈"T型"分布特征。首位度以及位序—规模分析结果显示,该体系中首位城市北京的优势较为明显,中小城市发育相对较弱,城市人口分布差异较大,并提出从推动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促进高位次城市之间合作、培育中小城市等角度优化京津冀地区的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18.
构建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并采用"核心—边缘"式空间关联探究城市群发展引起的土地价格影响,研究发现:土地价格并非全域或局域空间关联,而是"核心—边缘"式关联;城市群发展的交通一体化和产业一体化提高了土地价格的空间关联,后者甚于前者;城市群空间结构以及次中心城市发展水平越高,城市群交通一体化越有可能促进土地价格空间关联,但对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影响甚微。土地"核心—边缘"式关联可以促进边缘城市的经济发展,这不仅需要加强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而且需要推动城市群内产业的相互融合,以及促进城市群结构的高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以往研究多围绕高铁开通对旅游经济发展"有无"影响的基础上,观察到高铁网络化演变对城市经济地位和角色功能的影响,引入SNA网络中心性指标,结合DID模型进一步探究城市在高铁网络中的空间特征对旅游经济发展的"程度"影响.结果 表明:高铁开通对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产生的动态效应会随着高铁开通时间的推移变为不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高铁站建设和城市发展规模的差异均会影响高铁发挥旅游促进效应.其中,高铁站是始发站,或其与市区距离小于30km,则该城市开通高铁会产生旅游促进效应;而三线及以下小城市"交旅融合"的潜力还需进一步挖掘.机制分析表明,高铁开通产生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是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城市在高铁网络中占据较高的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为"交旅融合"的正确性与先导性提供了经验证据,对城市编制高铁旅游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对工业碳排放强度具有重要影响。运用2006-2013年的中国省际数据,通过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表明:随着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集中程度不断提高,工业碳排放强度呈现"U型"变化。与过度分散或过度集中的城市体系相比,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更有利于工业碳排放强度的降低。而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体系规模结构集中度对工业碳排放强度的"U型"影响将会进一步强化。这反映出城市体系结构失调对工业碳排放降低的制约作用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而自动缓解,因而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城市体系结构优化来促进减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