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尊师爱生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尊师爱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教育过程中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规范。尊师爱生体现的是教育关系中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交往的情感基础。重新审视尊师爱生,对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不无裨益。所谓尊师,就是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对教师有礼貌,了解和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理解教师的意愿和心情,诚恳地接受教师的指导,虚心向教师求教,主动协助和支持教师的工作。尊师是人类的美德。教师以学生和社会的尊重为最大的幸福和需要。所谓爱生就是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应有的权利,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并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爱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是教师个人修为的彰显,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对学生施教的情感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只有对学生奉献无私的爱,才能获得学生的无比尊重,也才能使师生的爱双向流动,构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爱是学生自尊、自信、自爱的重要精神力量,只有学生具备了这种精神力量,师生关系才能提高到较高层次的水平。尊师爱生是...  相似文献   

2.
师生关系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理智、情感和行为诸方面进行的动态人际交往的过程。高职教育强调教学过程中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施过程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健康和谐的班风、有利于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设计者、教育过程的主调控者和教育成败的主责任者。所以,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工作作风和人格品质。笔者主要从教师方面入手,探讨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如何从自身方面着手,努力完善班级中的师生关系,建设和谐班级。  相似文献   

4.
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不仅表现在高学历和高职称,也表现在高尚的道德素养.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一定要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有了高尚的师德,教师才能热心于教育教学改革,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相似文献   

5.
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是教育活动中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然后从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对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当前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教师强制输入,学生被迫接受;这种教育方法造成了主客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日渐暴露,主体与客体的二分法所面临的困境也日益增多。由灌输走向对话是克服这种困境的必经之路,在对话交流中形成的"双主体——创生"模式是主客关系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7.
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来解读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主要参与者和实施者。文章拟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来阐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提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健康心理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至关重要。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的适应。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交往中的情感因素。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做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格,使其对世界有个正确的态度,并能充满信心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这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应尽其所能地做到: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提倡仁慈,施以宽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开放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构建这种关系要树立"学习用户"的理念,调适师生心理距离,利用系统优势,创建多元的沟通途径,完善面向过程的学习评价,促进师生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10.
创建和谐校园已经成为教育的主题。学校、教师、学生是创建和谐校园的主体。本文针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教师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应发挥积极作用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方法有:树立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教育理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形成的语文课堂教学机制,完善语文课堂教与学的激励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新型师生关系准确定位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人际关系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师生关系作为社会人际关系的一部分必须与时俱进。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有赖于师生双方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型的师生关系,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并在教育思想、教育行为上做出适时的调整。能否树立正确教师观、学生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率乃至教育、教学的成败。民主与平等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以人为本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出发点,民主与创造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本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一种动力。  相似文献   

13.
高校师生关系是打造文明的高校校园文化的基础,也是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从"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出发,研究发现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师生交往频率低、师生交往功利化、教师权威下降等问题,并对影响高校师生关系的"德学"因素进行分析,从教师、学生层面提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韩愈说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最好概括。在传统的教育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的关系 ,教师在知识、技能、道德等多方面具有绝对的权威 ,学生很少能够从其他渠道获得知识 ,师生关系单一 ,教师的角色也单一。20世纪70年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未来教师的角色曾作了这样的描述 :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 ,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 :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随着社会的发展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来 ,师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了 ,学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 ,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威胁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 ,把自己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而不是“操纵者” ,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必须从传统的单一的传递知识的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一、教师应成为教育过程的指导者具备...  相似文献   

15.
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一切教育无从谈起。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在教师。一个有亲和力的教师能给学生可信赖感。在提倡终身学习的新时代,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方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除了关爱尊重学生之外,教师还应以学生为师,向学生学习,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是全新的教育理念,其实施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师生关系。文章从创新教育与师生关系的关系入手,论述传统师生关系对创新教育的束缚,探讨创新教育需要的心理环境,近而提出构建主体间性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诸多因素对英语学习者选择何种学习策略有重要影响,其中教师这一外在因素对英语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阅读和听力的教学方法会对英语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形成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策略和听力策略。同时教师的情感因素对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学习策略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作为一门互动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实施适当的情感教育,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双方的了解与理解,以此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不仅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也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体育教育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和谐师生关系是一种较为民主的师生关系,通过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和思想交流,实现师生之间人格魅力的互相影响,实现师生双方的和谐发展,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在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能否成功地开展教育,师生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分析了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重要性,和谐师生关系的实现需要班主任和学生形成精神交往,通过交流进行互动,实现互相理解。具体交往方式有三种,即分享、对话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亦师亦友型师生关系模式"的基本要点。  相似文献   

20.
赏识教育是教育过程中一种科学的教育手段,是青年成长的强大动力.教师对赏识教育既要有明确的目的,又要有明确的手段和方法,做到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真正从另一角度去看待学生,认识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