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湖北省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进城但不愿意放弃土地承包权,耕地细碎化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是目前农业生产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规模经营分析发现,三类新型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经营使农业机械替代劳动的趋势明显,适应了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的要求和劳动力老龄化的现实。目前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能阻止耕地细碎的恶化,但没有改变农地细碎化特征。为了从根本上破解耕地细碎化,需要设立足够的替代性社会保障,逐步让进城的农民永久退出农业耕地。要通过降低农地流转交易成本、重点培育土地股份合作等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规模经营,进而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解红  侯瑞 《西部金融》2014,(10):41-45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在此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信托受到各方关注。相比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融资方式,土地流转信托在坚持农村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发挥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融资功能,找到了一种既让农民流出土地后获得稳定收益,又帮助各类主体流入土地后获得足够金融支持、实现土地高效利用的模式。农民、农业经营者以及信托公司三方以土地流转信托项目为平台,产融结合,实现了农地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经营,推动了农地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运行中产生的一个问题是土地经营细碎化,无法取得规模经济.目前理论界有观点认为使农地产权私有化,可以促进土地流转和集中,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获得规模经济.通过对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农地制度变迁与土地经营规模变化的研究,表明农地产权私有并不必然产生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的显著上升,土地产权的私有化既不是土地经营规模扩大的充分条件,甚至也不是必要条件.可以考虑在维护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及其产权安排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产权改革,完善农地承包经营权功能,克服农地承包经营权的产权残缺,在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鼓励以多种形式流转农地承包经营权和发展多种规模经营主体、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土地制度创新一直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创新,搞活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根据对学界农地流转文献的梳理,可以总结如下结论:在土地流转中要始终把农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要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要根据农民的意愿进行流转;各地农民土地占有及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在农地流转中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尽可能减少农民农地流转的后顾之忧;要加快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  相似文献   

5.
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商品化、集约化经营需要土地的成片规模化,这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散、细碎的土地耕作方式不相适应。洞口县香芝然米业公司在没有流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情形下,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了粮食产业的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司与农户之间搭上了一座崭新的桥梁,它不仅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没有改变农业土地的用途,而且在解决三农问题、保护农用土地资源、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有积极作用。这种经营模式是土地规模经营的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农地流转经历了一个逐步探索和认识的过程,先后经历了政策外的允许,到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困惑与探索,再到对土地流转的规范与引导,直至形成现代农业发展与生产方式转变的基本路径这样一个过程。与此相对应,农地制度也发生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经营权(平分地权)、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三次质的变迁。所以,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必须与农地制度的变迁结合起来,才能准确理解其内涵和把握其实质。农地流转是一个政策工具,现代农业发展是其根本目标,农地制度的变迁是一种规范化的要求。经济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调整,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与环境。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内容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在农地制度变迁规范约束下的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7.
土地承包法的颁发与实施是为了赋予农户安全稳定的农地产权,以加快农地市场流转,促进农地有效、可持续利用。但由于农村土地政策在实施上长期过度依赖于农村集体,因而出现偏差。以农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为初始形式的农地登记制度的引入,提高了国家对农民合法土地权利的保护力度。农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或发证在使农民获得完整的合法土地产权、增强农民对土地权益的了解与信心、对抗农村集体干预、降低土地交易成本等方面创造了有利于农地市场流转的条件。江苏南通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农地承包经营权发证率较高的地区,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越发达,农户对农地产权稳定性信心越高,农地交易费用越低。中国有必要按照规范土地登记制度要求,继续农地登记制度建设。以彻底实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8.
新型职业农民是具有高综合素质、强生产经营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以农业作为独立和稳定职业,并以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取最大化经济利润为目的的农民.培育和造就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以发展高效农业,推进农业经营产业化以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完善农地流转政策以实现农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新型职业农民成长提供新机遇,创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创新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解除农民职业化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9.
论农业经营模式变革与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转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经营模式变革与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转变之间存在着内在相关性.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转变是农业经营模式变革的前提和推动力;同时农业经营模式变革的要求又是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转变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其次回顾二者相互作用的历史进程,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经营模式经历了合作化、分散化、再到产业化的变革过程,每一阶段都存在着二者的相互作用;再次,对郫县农业产业化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直观地验证了二者的内在相关性;最后得出加快农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针对目前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尚存问题,应着力建立和谐农地使用权流转关系,建立健全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市场机制,健全农地社保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土地主要执行社会保障功能,阻碍了农地使用权的流转.要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同时,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地使用权流转和农地社会保障功能的和谐互动,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中国、印度、美国、法国为研究对象,利用反映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农业体制和效率的关系,发现土地经营规模小是制约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瓶颈。同时,具体分析了中国农业体制的成功和局限,阐述了农业现代化趋势和改革家庭承包制的必要性。并借鉴美国和法国的经验,提出了通过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西北部农业开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规模经营带动中国农业转型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为其成为一项独立征收客体,并能获得征收补偿提供了正当性理论基础.然而现行的农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理念是建立在债权性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基础之上的,忽视对失地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单独进行相应的补偿,这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产生了严重的偏差,并受其强烈冲击造成了现行农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缺憾和系统性缺陷.因此,急需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征收补偿进行制度化构建.  相似文献   

13.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以规模经济理论为基础,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所以现实中并不存在农业生产的最优规模,只能是适度规模经营。河南省人多地少,农业生产以小规模农户分散经营为主,"三农"问题尤为突出。适度规模经营是解决河南省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小规模与现代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随着农地流转速度加快,河南省农业规模化经营态势日趋明显,农业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现代农业技术和农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稳步提升,规模经营效益逐步显现。为解决农地流转比例仍然偏低且区域不平衡,资金短缺、融资难,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差不齐等突出问题,河南省农业适度规模必须结合区域人地关系状况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积极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扶持、服务和管理职能,逐步建立健全农地流转的市场机制,激活土地流转供给和需求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地租视角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法学研究成果与经济学理论成果相互抵牾的困境,从地租视角揭示农村土地制度演变的内在机理,在对传统地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地租理论。新地租理论应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实现为研究对象,要将制度环境变化作为最重要的实现条件,其核心问题是形成一个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业用地地租分配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农民素质偏低以及地方政府职能缺失等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文章分析了形成这些制约因素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土地政策等措施破解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因素,使农村经济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成为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土地流转后农业新的经营方式对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国的农村金融正处于改革与深化的进程中,自身还存在许多制度性的障碍,难以适应需求方式的转变。为了促进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需要结合农村金融需求的新特点,在农村金融竞争体系、监管机制、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推进农村金融领域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与农用地、建设用地市场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农民私有、集体所有和集体所有家庭承包三个阶段。当前,由于受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约束,使得中国农村土地生产要素的流动,还不可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广大农民群众还无法充分享受土地市场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成果,这就必然制约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也不利于城乡差别的缩小。这就存在着如何因势利导地培育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以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问题。  相似文献   

18.
虽然中央为农村改革发展和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是由于我国尚处于新旧体制过渡时期,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度困境在一定时期内还将长期存在。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产品流通体制,发展企业化的批发市场、加快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重构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体系、构建民营农场制度、创新农村人力资本形成与积累制度,将为破解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制度困境提供有益出路。  相似文献   

19.
研究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地流转,有助于提高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我国粮食安全水平。根据农户调查数据,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和多元logistic方法对农户实际的农地转入转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农户的种植经营实力、综合经济实力、农业人力资本、农业固定资产、农忙时农活工价比、地域差异等对农地转入转出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农户的种粮补贴金额、满足口粮程度、土地政策理解程度对农地转入转出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应从明晰农地产权、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等方面采取措施来促进粮食主产区农户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