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代农业:美国模式和中国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农业实质是资本密集型农业,成就斐然,但代价惊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补贴、高风险是其突出特点。我国农业发展的时代背景、资源禀赋、经济社会结构、体制环境、经营方式都不同于美国,复制美国农业模式,非但难以解决我国的问题,反而会产生许多新的困难。中国农业必须走自然资源节约、劳动和技术集约经营、精耕细作的传统技术和农业现代化技术相结合的道路,采取高就业、低成本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
美国、日本、法国农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农业的高度发展必须依靠财政对农业的巨额投入、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利差补贴和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以农村金融市场理论作指导,已出现诸多问题。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确定的工业反哺农业和对“三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正确方针,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应借鉴美国、日本、法国财政金融部门扶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大大增加财政信贷对“三农”的投入。  相似文献   

3.
论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农业经济体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与中国共产党农业经济理论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五十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农业经济理论在农业经济体制观方面,就农业生产资料所有制、农业经营体制、农业经济运行机制和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等问题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成熟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体制观。这是当代中国农业经济理论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经验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法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法国的文化政策特征、法国文化政策的历史渊源、近30余年来法国文化的部分衰落及其原因分析、法国的文化模式与美国的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等五个方面,论述法国的文化政策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但所遇到的困难则值得中国借鉴。法国的文化治理模式是典型的国家主导型模式,强调国家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取得历史的辉煌,这一点与中国相似。但是由于法国没有建立起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市场主导型的文化产业,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会随着国家的经济社会意识的兴衰而波动。将法国与美国文化模式作一个比较后这一点看得更清楚。  相似文献   

5.
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的出版业非常发达,这与他们的宏观管理体制已日趋成熟密切相关.从法律政策、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经济调控等方面考察出版业发达国家学术期刊的宏观管理体制,有助于为我国相关部门对学术期刊进行宏观管理提供借鉴,使我国学术期刊少走弯路,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美日公司治理类型角度重新审视美、日企业外部和内部治理结构差别,从而看到美国外部和内部治理结构采取退出体制,日本内部和外部治理结构采取进言体制。同时还看到,美国退出体制是以“强董事会、弱股东会“模式体现出来,而日本进言体制是以“强股东会、弱董事会“模式体现出来。因此,针对中国国有独资与国有控股公司而言,借鉴美国退出体制与日本进言体制的优点,依据现实的经济条件吸纳进言体制和退出体制的各自优势,真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央企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秦蓉 《新智慧》2004,(12A):43-4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以及《预算法》执行中许多问题的出现,使得改革现行《预算法》变得十分必要。笔以美国、法国、日本三国的预算执行与审批体制为借鉴,扬长避短,兼收并蓄,以求探讨我国《预算法》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工业助推     
<正>在麻省理工学院的40多年里,政治学家苏珊娜·伯杰从研究法国农业转向了美国工业复兴的前沿研究。苏珊娜·伯杰(Suzanne Berger)于1968年来到麻省理工学院时,正逢美国30年经济扩张的中期。当时的增长之所以发生,大部分原因是美国人花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法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演变历史,着重研究了法国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管理权限与管理模式;对法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及呈现出的运行管理模式,即自治性、面向市场、学术自由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农业企业家的产生是中国农村经济的新鲜事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时代背景条件.农业企业家的成长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亟需要培育一大批农业企业家。在现阶段,农业企业家陷入一系列的成长困境而难以健康成长,主要表现为动力困境、体制困境、文化困境、人才困境、资金困境、信息困境等方面。针对一系列的困境,笔者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安徽省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稳步增加,规模逐渐加大,对促进农业增产和农业现代化效果显著,对农民增收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也有积极影响。农地规模化流转及经营完善了农业家庭承包的经营结构,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可以与农户经营互荣共存。促进农地规模化流转要注意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成为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土地流转后农业新的经营方式对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国的农村金融正处于改革与深化的进程中,自身还存在许多制度性的障碍,难以适应需求方式的转变。为了促进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需要结合农村金融需求的新特点,在农村金融竞争体系、监管机制、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推进农村金融领域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建立在农业小规模经营基础之上的日本农协在促进日本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以及组织建设上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就。中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面临着与日本农协发展之初的相似背景:小规模土地经营格局、大量兼业农户的存在以及城乡一体化的诉求。发展中的日本农协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完备的组织网络,并根据分化的农民及其多元化的需求不断调整组织功能,促使日本农协发展壮大。借鉴日本农协发展的经验,可以更好地思考中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庄经济为解决当今“三农”问题以及低山丘陵山区开发特别是新农村建设问题创造了一条新途径。现代农庄经济的基本特点是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集规模化、集约化、民营化为特征的一种乡村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形式。现代农庄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适度集中;有利于农业科技的示范与推广;有利于加速乡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但是,目前我国现代农庄经济普遍存在的规模小、同质化严重、经营管理水平落后、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认识存在误区、农庄地位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发展,需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对现代农庄经济战略地位的认识,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力推进生产经营组织的体制机制创新,引导农民就地转移就业,促进乡村小城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开辟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加快城市化进程对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乃至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而河南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城市化水平却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发展区域差异显著、城市职能单一、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少等问题。因此,必须探索具有河南特色的新型城市化模式,进而完善城市规划,缩小区域差异;强化城市功能,强化民生保障;扩大城市规模,加快城市化进程;发展低碳经济,打造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合理流转。鉴于土地与乡村旅游的密切关系,土地流转对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必定产生全面的影响;且近年全国各地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因此,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现实实践中,研究土地流转对乡村旅游的正负效应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7.
进入工业化中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作用发生显著变化,已经由单纯“经济功能”向复合型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多功能转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今后农业在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启动农村市场消费需求、稳定农村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的贡献更加重要。只有通过农业的稳定发展,才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缓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才能为顺利实现工业化奠定坚实基础和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土地流转制度在我国农村形成了"三类人群":失地农民、农民工、农业劳动者,这"三类人群"是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特有约束。破解土地流转背景下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困境,切实保障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利益,是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笔者在肯定土地流转制度有效的前提下,借鉴经济学中对弹性的分析思路,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土地流转制度下社会保障涉及的三大人群对社会保障制度的需求弹性和供需缺口,并基于制度变迁理论,设计出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和谐三角"。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制度关系着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关系着“三农”问题的妥善解决。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向来都是与时俱进的,现在也不例外。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经过近30年的社会实践,已经暴露出一些社会问题。围绕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这一核心问题,提出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希望借此来推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虽然中央为农村改革发展和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是由于我国尚处于新旧体制过渡时期,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度困境在一定时期内还将长期存在。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产品流通体制,发展企业化的批发市场、加快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重构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体系、构建民营农场制度、创新农村人力资本形成与积累制度,将为破解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制度困境提供有益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