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客运需求特性变化,分析高速铁路客运产品的内涵、特点及其表现形式,提出高速铁路客运产品模型,通过研究高速铁路客运产品设计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流程,分析高速铁路客运产品设计的关键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客运市场多级细分技术、真实需求行为预测技术、开行方案优化技术、列车分组席位协调优化配置技术、产品组合及差别定价技术等,研究提出高速铁路客运产品设计策略,即应注意树立以需求为核心的产品设计理念、针对不同层次产品合理设计多级细分市场、正确平衡产品的公益性与盈利性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速铁路的投入运营,其客运产品设计与营销至关重要,对此提出高速铁路客运产品的设计思路,以及高速铁路客运产品的营销策略,包括高速铁路客运产品的营销重点,采取灵活的票价机制,拓展客票发售和支付方式,实施累积乘车优惠措施,延伸产业服务链条,压缩旅客旅行时间等,以实现高速铁路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客运产品的形式比较单一,在旅客出行需求日渐丰富,差异化逐渐凸显,迫切需要结合旅客的差异化需求设计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高速铁路客运产品。结合我国高速铁路的特点和市场需求,研究客运产品的组合设计方法。首先,阐述组合产品的概念,分析不同层次产品的内涵和设计要素;其次,基于京沪高速铁路客运产品要素分析,建立基于供需匹配的产品组合设计方法;最后,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差异性需求,给出各细分市场的产品组合策略,对高速铁路客运产品组合设计的实际应用有效性进行验证,为高速铁路客运产品设计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的吸引力,选取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旅客作为调查对象,从旅客的基本属性、出行意愿、选择偏好、旅客来源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旅客群体特征,并采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对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进行竞争力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全周开行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合理确定列车始发终到时间和动车组速度等级、引入收益管理、监测既有客运产品客流等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客运产品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速铁路动卧列车的开行状况剖析当前客流市场,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挖掘分析高速铁路客流市场趋势、客流市场成分、旅客倾向性选择,以及航空与高速铁路的旅客行程距离选择。在此基础上,从高速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席别分配、车票价格3个方面对其客运产品进行设计,提出节点换乘为主、直达为辅的运行方案,最后从宣传和体验、价格、促销、服务对高速铁路客运产品提出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高速铁路网大规模建设、客运产品逐步成熟的现状下,旅客出行的需求日渐丰富,客运产品差异化逐渐凸显,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产品已出现多品种、高需求的发展趋势。为打造客运产品多元化的价值链,取得更好的运营效益效果,设计动车组旅游产品已经是大势所趋。在旅客出行选择行为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旅客出行行为选择模型分析动车组旅游列车产品的分类及设计要素,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动车组旅游产品的关键指标,构造判断矩阵并确定指标权重,分析动车组旅游产品设计要素,为我国开行动车组旅游列车,打造旅游化的创新客运产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已经从单一趋向多元,铁路客运需求将呈现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对铁路客运产品在速度、价格和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铁路大提速运输市场份额提升和高速铁路列车客运量增长为切入点,分析列车速度与市场份额、旅客运量之间的关系,剖析高速铁路列车市场竞争力影响,构建Logit离散数学模型。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探讨400km/h高速铁路列车运量预测,研究提出400km/h高速铁路列车可以扩大客流吸引范围,增加铁路客运量,提升高速铁路旅客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速铁路路网的逐步建成,完善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质量成为提升高速铁路客运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分析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维度的基础上,围绕结果质量、环境质量、互动质量3个要素构建高速铁路客运多层次服务质量维度模型,包含可靠、舒适和便利、规范和增值等一级维度,以及相应的二级维度。基于模型分析,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管理实践,从体验式设计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要素、多维度提升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分阶段推进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对策,为提升我国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质量提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9.
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和评价我国高速铁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客运产品的质量评价体系;根据客流调查报告计算出高速铁路对于公路、航空的优先权,说明了高速铁路这一客运产品具有极大的优势、吸引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客运调度命令是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目前存在大量文本式和半格式化的调度命令,且调度命令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导致人工解析调度命令时间较长,执行反馈不够及时,直接影响了调度计划编制与执行效率。为了解决高速铁路客运调度命令管理不够精细化、精准化的问题,研究利用知识图谱技术,通过知识抽取、知识融合、知识处理构建了高速铁路客运调度命令知识图谱。同时在构建的知识图谱基础上,提出高速铁路客运调度命令闭环管理流程,结合既有调度数据与相关信息系统,有效实现调度命令精细化管理,提高了高速铁路客运调度工作的整体效率,为推进高速铁路客运智能调度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孙林  杨琴 《铁道经济研究》2012,(6):13-15,19
为推动我国涉外铁路客运立法,以国际铁路旅客联运法规规章为研究对象,从涉外铁路旅客运输合同、车票、旅客的权利义务、赔偿责任及限额规定以及联运承运人的责任分配与追偿等方面,分析相关法律制度的内涵、特点,通过与我国现有铁路客运立法的比较,借鉴国际铁路旅客联运立法经验,为完善我国铁路涉外旅客运输法规体系提供立法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旅客运输需求是我国铁路客运专线运输组织与经营管理的基础。从市场总量、客流性质、旅客平均运距、跨线客流比例几方面概括我国铁路既有线客运市场的现状特征,基于京津城际铁路客流调查数据,分析城际客运专线客流量的周期性与波动性特征以及客流构成情况。参考国外高速铁路运营的成功经验,提出在坚持路网整体性和产品多样性的前提下,合理运用节拍式列车开行方案,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对我国客运专线客流组织原则及合理开发客运专线产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铁路运输在综合运输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铁路客运站客流的监测和疏散一直是困扰中国这个人口大国的难题。根据现状以及客流特点.尝试设计一套铁路客运站客流监测及疏散辅助决策系统,这套软件集实时旅客监测系统、及时应急预警系统以及智能化旅客疏散系统于一体,旨在加快旅客运转,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加强旅客运输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武汉铁路局从2006年至2011年客运量持续增长现象,结合武汉铁路客运市场特点,分析客运量持续增长的原因。根据2012年客运营销目标,探讨营销思路,提出在市场开发、推广渠道、激励机制、营销重点、营销机制、服务质量等方面应采取的具体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复杂系统的铁路客流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复杂系统的理论,从时间、空间、客流属性、运输价格和运输能力等方面,分析研究客流的影响因素,得到铁路客流影响因素集和参数集,为铁路客流预测和铁路旅客运输系统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石太客运专线客流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改进的重力模型和灰色理论模型,从石太客运专线的本线客流、跨线客流和诱增客流3个方面,分别以客运通道周边城市的GDP和人口分布密度、石太客运通道既有线的旅客运输量、城市间的加权运行时间为影响因子,对石太客运专线的旅客运输量进行预测分析。预测结果为客运专线合理制定运输组织方案、设计车站规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铁路春运组织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提出从市场调查、临客开行、售票组织、运能安排等方面,加强系统分析,统筹安排,提高组织效率,推动管理创新,从而不断提高铁路春运的驾驭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消除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内乘客拥挤、踩踏等安全隐患,提出基于稳定性的综合交通客运枢纽乘客服务设施系统优化方法,为提高综合交通客运枢纽运营效率、优化枢纽的乘客服务设施系统配置、提高安全运营管理等提供应用基础理论支撑。综述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以乘客和服务设施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排队网络的视角出发。提出乘客聚集状态变化分析方法和适应乘客聚集状态变化的乘客服务设施系统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旅客运输服务品质的提升,高速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已经成为我国综合客运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高速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综合客运枢纽协同管理较为薄弱、协同管理服务水平有待突破、协同管理机构有待健全等问题,从规划建设协同、运营管理信息协同、管理机构协同等方面提出高速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协同管理对策,为高速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提升服务品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根据铁路发展明显滞后于公路和航空发展的现状,分析铁路在承担全社会客货运输量方面的作用,提出综合运输网络骨干运输方式的衡量标准,说明我国铁路在综合运输网络中的骨干作用。通过论述铁路在主要运输通道中的作用;铁路在提高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铁路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指出我国铁路还处于大发展过程中,今后应进一步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