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世界进入二十一世纪,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整个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的产品市场都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对顾客的需求通过快速反应来予以满足。这种快速反应依赖于企业内所有部门、所有员工共同配合和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内步调一致,反应敏捷。然而,各个部门和员工所拥有的技能、知识、信息处理的能力等存在差异,要充分发挥企业的综合能力,必须在内部实现知识特别是默会知识的共享,而由于共享难度和障碍的存在,使得相应激励机制的建立显得异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对于知识密集型企业来说。智力资源是其存续与发展的动力引擎。企业能否成功,取决于其所发掘的智力资源的质量和资源应用机制,而知识员工作为智力资源的载体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如何激励他们创造性地发挥自身的最大潜力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而知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应用则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增添了新的工具。一、知识员工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施乐公司的知识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知识管理是企业面对新形式所做出的战略反应。知识管理,简单的说就是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如何对知识进行搜集和整理,如何使每一个员工都最大限度地贡献出其积累的知识,使企业实现知识的共享,就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知识管理要求企业实现知识的共享,运用集体的智赢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使企业能够对外部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资源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在知…  相似文献   

4.
《中外管理》2014,(9):68-70
企业需要建立的“超级后台”,能够在员工面临任何业务时,提供快速的知识供给和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5.
海澜集团建立大学、MBA班、企业管理班、财会班,并引进一大批高学历的人才,从总体上来说,是构建人才高地,打造学习型企业的需要。这为员工提供了再次充电的机会,员工的再次充电也推动了公司管理、技术不断创新,增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企业不断发展,有利于企业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与学习型企业相适应的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绝非新生事物。数百年来,家族企业的商业智慧世代相传;工艺大师们呕心沥血授艺于徒;工人们在一起交流心得和技艺亦由来已久。但直到本世纪90年代,企业领导们才开始谈论知识管理。现代经济的基础已…  相似文献   

6.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断言:“知识是唯一的经济资源。”近年来,发达国家中无形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并超过有形资产,据O EC D的统计,O EC D国家G D P的50%以上是基于知识所做的贡献。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整体的知识创造力及由此引起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成为企业之间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因此,要想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需要加速企业的知识孵化能力。在企业中,孵化知识的机器是知识员工的大脑,要开发和提升知识孵化能力,无疑就是要使这些智慧机器高速运转。企业要对这些拥有知识机器的员工加以高度关注。这些知识员工包…  相似文献   

7.
企业为了顺应技术与管理水平的快速变化,建立了"学习型组织"。使各类知识能够在企业内部扩散,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然而随着员工的离职等原因,容易导致知识向外扩散,培养了竞争对手,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危害。预防知识扩散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永恒不变的话题,如何防止自己的知识被竞争对手学习,保持竞争优势需要从各方面入手,既要拥有高道德的员工,更要制度建设;既要培养员工的忠诚度,更要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让企业与员工都有美好的愿景,让员工知道企业将有辉煌的未来,自己有很好的前途。通过多种措施的采取,内部知识的对外扩散一定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8.
企业所有权安排是企业契约理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知识资源则是企业战略管理中资源基础论关注的重要资源,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文章结合了这两种视角,从知识的隐性化/显性化以及通用化/专用化两大特性出发,分析了不同知识特性所决定的非流动性的大小、企业和员工的锁定效应大小及由此带来的企业所有权安排问题。由于知识的非流动性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文章还动态分析了环境因素、劳动力市场等对知识非流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谁是核心员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企业最需要的是与其核心能力相联的核心员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或所谓的知识员工只有成为核心员工时,才是企业最可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种资源,已经被提到和资本、土地等一样重要的位置,知识就是财富。在企业中,知识的传播与生产的重要载体就是知识员工。他们具有和传统工人不同的特点,因此对知识员工的管理是摆在企业面前的全新的课题。正如知识管理专家达尔-尼夫在知识导言中所说:“在新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企业已不能通过用低技能、低工资的雇员不断重复生产商品来保证增长。”所以,企业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取胜,必须在知识员工的管理中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1.
知识员工的薪酬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知识创新已成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而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知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最终都要靠知识员工来实现。因此,如何建立健全一个能够有效吸引、培养和激励知识员工的薪酬管理体系,是企业在人才竞争中赢得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企业内部雇佣关系市场化是指劳动力市场的逻辑在企业内部员工管理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改变了传统雇佣关系中的长期职业保障、内部晋升和员工忠诚度,形成新的受市场驱动的雇佣关系。快速变化的环境、信息技术的普及、新的管理方式加速了雇佣关系市场化,这种变化在给雇主带来更大弹性的同时,也可能增加员工流失率、降低员工忠诚度并造成更大的社会不平等,因此,提高雇员的可雇能力,是雇佣双方适应这种变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经济环境的变化、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为了提升竞争力逐步引入了资源规划系统,设计出一项整合性、一致性和实时性的企业作业流程,从而提升企业适应环境不断变化的能力。然而在各个企业投入设置过后,单纯依靠企业的资源规划难以获取一定差异的领先优势。对此,在企业资源规划中引入知识管理平台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由于企业能力本身并不是一个实体概念,是企业通过其制度与文化对员工所拥有的知识与能力进行整合而形成,而员工能力的提高来自于知识存量的增加和知识结构的改善。因此,只有具体到知识层面的培训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中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加之客户的需求多样化、个性化趋势的驱动,导致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和动态化,传统的企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竞争强度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因此,一种能否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具有更大效率的组织形式--虚拟企业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李周芳 《上海企业》2023,(12):58-60
<正>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创新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以人为本,注重员工的个性化需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和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知识创新需求。因此,企业应构建创新型、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7.
知识市场配置效率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知识市场如何配置就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经济资源的特征出发,提出了知识资源是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分析了知识市场无效率的现状,并提出了如何改进知识市场配置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虚拟企业组织中的知识创新与学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及经济结构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组织赖以存在的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传统的组织模式和管理理念已越来越不适应这种变化。现在的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强合作,相互间分享技术、成本和市场,以这种方式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加强服务。网络化企业组织,组合式企业组织以及虚拟企业组织为适应环境,适应市场应运而生。特别是虚拟企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虚拟企业组织如何建构培养自己的核心专长,提高组织适应变化的能力则成了关注的焦点。而组织适应变…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企业中的知识员工逐渐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对象。有研究表明,知识员工的流动率远远高于一般员工,而业绩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尊重是造成离职的重要原因。因此,做好对知识员工的绩效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关键一环。然而,在实践中,大部分企业只重视知识员工绩效考评的效率目标,过分地强调考评工具的效度、信度以及对考评者培训,却很少有人关注绩效考评中的公正原则和员工对绩效考评的公正感和满意度。如何改进和完善企业知识员工绩效管理呢?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变化无常、科技不断推陈出新、竞争者愈来愈多及产品生命周期愈来愈短的环境下,成功将属于能不断地创造新知识、广布新知识于组织当中、并快速地吸收新科技与推出新产品的企业。在这种情形下,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企业创造吸纳知识能力的强弱。而知识管理在企业提升价值的过程中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