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会计利润总额,是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确认的收入——成本、费用计算而来,它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指标。应纳税所得额,是按照《税法》确认的收入——成本、费用计算而来,它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的基数。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其金额不等。所得税汇算是以会计利润总额为基础,根据《税法》对会计事项进行调整,计算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对调整事项是否全面调整会计账  相似文献   

2.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在确认收入、成本、费用、损失并进行损益核算和账务处理,以及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等都是按照企业会计制度执行。所以对于确认应纳税所得额过程中,因计算口径和计算时期不同而形成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企业应当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申报时作相应的纳税调整。税务机关对  相似文献   

3.
姚福清 《审计月刊》2007,(11):43-43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在确认收入、成本、费用、损失并进行损益核算和账务处理,以及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等都是按照企业会计制度执行。所以对于确认应纳税所得额过程中,因计算口径和计算时期不同而形成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企业应当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申报时作相应的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4.
实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之后,企业的会计人员如何正确计算所得税?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关系怎样?这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论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额之差异及其帐务处理。一、会计利润及应税所得额的概念及其差异产生的原因会计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或费用)和其他耗费之后的净收入;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的项目后的余额。企业会计人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各行业会计制度计算的利润总额往往同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不等。一是由于在计算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时,其收支口径不同,如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无形资产的摊销;超过国家规定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以及非公益、救济性的捐赠、赞助支出等。这些支出可以列为企业营业收入的减项,但不可以作为应税所得额的扣除项目。二是有一些收入、费用项目在计算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时口径虽然一致,但由于确认的时间不同,而导致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不一致。如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会计上和税法上的规定往往不同。因此,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进行纳税申报时需要对会计利润按照税法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两者之间的关系表述为:  相似文献   

5.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遵循《企业会计制度》及有关法规.而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在确认收益实现时存在差异,因而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要将税前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在实际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注意调整的事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熊程 《广西会计》2002,(9):32-33
一、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关键和方法企业计算应交的所得税 ,是以实现的利润总额为基础。但企业的利润总额是按照会计核算规定计算而得的 ,即税前会计利润。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所得税的依据 ,它是根据税法有关规定计算和确认的。由于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包含的内容和确认的时间不同 ,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差异 ,而按照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 :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其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同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有抵触的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纳税 ,由此可见 ,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关键 ,一是区分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  相似文献   

7.
由于会计与税收的目的不同,会计对某项收益、费用和损失的确认、计量标准与税法的规定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同一项业务的会计处理结果与税务处理结果不同,因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要依照税法的规定对会计利润总额(即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进行纳税调整,加上或减去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就某项收益、费用或损失确认和计量等的差异后,得到应纳税所得额,据以计算当期应缴纳的所得税。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纳税调整是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拟对实物资产捐赠业务的纳税调整方法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为会计人员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税务会计是在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基础上,按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计算出各税种的计税依据(主要是应税收入和应税所得)和应纳税额,并进行纳税申报和税务筹划。税务会计调整是将会计收益(利润总额)、会计收入、应交税金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所得或税收收益)、应税收入和应纳税额。财务会计利润总额与企业所得税税法中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按产生原因和性质可  相似文献   

9.
税务会计是在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基础上,按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计算出各税种的计税依据(主要是应税收入和应税所得)和应纳税额,并进行纳税申报和税务筹划。税务会计调整是将会计收益(利润总额)、会计收入、应交税金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所得或税收收益)、应税收入和应纳税额。财务会计利润总额与企业所得税税法中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按产生原因和性质可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正(上接2014年第6期)七、关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一)暂时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的关系1.问题的提出按照新准则的规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即首先以会计利润总额为基础,调整各种差异,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和现行所得税税率计算应交所得税,并确认当期所得税费用;其次根据资产、负债或其他权益工具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计算暂时性差异,并根据暂时性差异和  相似文献   

11.
国家税务总局在2000年5月16日印发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并于2001年1月1日开始执行.在会计核算中如何由利润总额调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正确地核算企业所得税费用及计算交纳企业所得税,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以<企业会计制度>相关核算内容为例,探讨应纳税所得额应如何确定.  相似文献   

12.
企业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及调整●林子龙由于财务制度与税法对企业利润构成规定不一致,使企业税前帐面收益与应纳税所得额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可概括为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两种。时间性差异是由于税法所要求的确认收入与费用的期间不同于财务制度所要求的...  相似文献   

13.
顾海军 《财会月刊》2008,(11):14-16
一、可在税前弥补的亏损额的计算 通过对会计利润进行适当调整,计算出按税法规定可在以后年度用税前所得弥补的亏损额。计算公式如下:可在以后年度用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的亏损额=税前亏损+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按会计准则计人损益但按税法规定不确认收入或不允许在税前扣除的费用±会计上已计入损益的收入与税法规定的收入之间的差额±会计上已计入损益的成本费用与税法规定可在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其他应进行纳税调整的事项。  相似文献   

14.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陛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首先根据税法规定对税前会计利润进行调整,按照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交所得税;  相似文献   

15.
在企业所得税审计中,审计人员往往只注意对利润总额中收入和费用调整项目的审计,而忽略企业用利润弥补亏损的合规性审计,给国家或纳税人带来一定的损失。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件》规定: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的,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是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审计人员进行该项合规性审计时,应正确理解"所得"和"亏损"的含义。所得是指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即应纳税所得额,亏损是指利润总额为负值。由于会计处理方法和税法规定的不同,构成利润总额和所得的收入、收益、成本、费用的范围有所不同。根据税法有关规定:当会计处理方法和税收规定不同使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不一致时,应  相似文献   

16.
税务会计的调整核算是指税务会计将按会计标准(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核算得出的财务会计中的利润总额、会计收入、应交税金调整为按税法的规定核算的税务会计中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和应纳税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需要根据税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对其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调整.本文主要谈及企业几种特殊收入的纳税调整及相关会计处理,以期对会计实务操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三)中明确规定,企业接受捐赠取得的资产,应按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同时,企业按税法确定的接受捐赠资产的入账价值在扣除应交纳的所得税后,计入资本公积,即对接受捐赠的资产,不确认收入,不计入企业接受捐赠当期的利润总额:按照税法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应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确认为捐赠收入,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捐赠收入金额较大,并入一个纳税年度缴纳确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可以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需要根据税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对其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调整。本文主要谈及企业几种特殊收入的纳税调整及相关会计处理,以期对会计实务操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国家规定的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在确认和计量收入、费用、损失时遵循不同的原则,从而导致企业按企业会计制度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与按税收法规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产生了差异,即永久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下面,笔者就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