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浙江省不断推进和深化政府自我革新的重要实践。基于公众满意的视角,通过对杭州和衢州的问卷调查来探究"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实施成效,结果显示:服务响应性是改革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公众认知、服务的移情性、响应性、有形性、可靠性对公众信任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公众满意在公众认知、公众期望、服务质量感知对公众信任的影响中都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公众参与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的主体是公众.捐赠时间和金钱是公众参与的重要形式,但是这种参与形式所能发挥的作用毕竟有限.媒体是公众参与的重要工具,借助传播媒介是公众参与的重要手段.因为传播媒介的介入,公众参与能够更加有效.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热点,在于包含个人利益在内的"公共利益",因此司法救济是公众参与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公众参与又是现代司法的指导原则.作为民主的同义语,公众参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公众参与已经日益成为规划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由于战略类规划的相对专业性与高门槛,公众参与往往难以深入.同时公众参与的意见和结论,在转译为规划语言时容易出现边缘化倾向,导致规划决策和公众意见出现脱节.为更好的听取并吸收各方公众意见和建议,济南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开展了全过程、多群体、多途径的系列公众参与活动.通过聚焦城市问题、目标愿景、空间战略、品质生活等重要环节,将公众意见"转译"为规划语言体现在规划决策当中,提升规划的"人民性",让未来济南城市发展建设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转型期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存在着参与法制不健全、参与深度及广度有限、参与渠道不畅通、参与方式手段落后、参与意识薄弱等问题.发展和促进公众参与应从完善公众参与的法制建设、积极创新参与方式、推进城市规划信息公开、构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化参与平台和加强公众参与教育入手.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众参与预算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已经成为我国人民民主生活的一个鲜明符号。随着政府支出的扩大和公民纳税人意识的增强,"公众参与"也进入了预算领域。近年来,我国各地方政府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探索。然而,在兴致勃勃的表面掩盖下,公众参与预算却面临着可持续性难题:预算听证形式化、公众参与意识冷漠等问题日渐突出。其原因主要载于公众参与预算制度的不健全。为促使公众参与预算在我国的长足发展,必须建立一套成熟的制度体系,包含基本的公众参与预算基本法和相关的配套制度。在此基础上,增强公众参与热情和参与信心,逐渐形成与公众参与预算相适应的政治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6,(28):33-35
简述2015顺德均安关帝墟"未来乡村"的互动活动,通过"我建乡村"和"我话乡村"两种形式,揭露了当地村民对活动参与性不高、文化挖掘可以激活乡村、需要继续维护良好的邻里关系等关注点,阐述了公众参与对未来乡村建设起到的作用,并提出了调动公众积极参与未来乡村建设的建议:创新乡村社区的管理机制、促进民间组织的发展、培养公众的参与意识和提升公众的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隽 《企业导报》2013,(4):15-16
公众参与制度在水电项目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老挝的公众参与制度是在自身传统的基础上,借鉴世行、亚行等国际组织的经验建立起来的。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老挝的公众参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公众参与时间晚、参与内容片面、参与形式单一、参与程度较浅等不足之处。分析老挝水电项目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对于研究我国的公众参与制度、规范我国在老挝境内投资的水电项目建设工作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胡云 《城市问题》2005,(4):74-78
以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理论发展与实践活动为背景,就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现状与问题,对公众参与的法的依据与保障、公众参与主体、公众参与的社会化功效、公众参与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众参与理论借鉴于西方,在规划编制特别是旧城更新过程中日渐重要。但在实践中,依然表现为涉及到公共利益时被动参与、涉及到个人利益时激烈参与、总体参与渠道少等问题,致使旧城难以顺利更新,社会矛盾多发。通过对中西方旧城更新公众参与实践发展历程的梳理,发现不同社会背景下其成长机制不同,两者指导价值观和形成原因存在差异:西方公众参与"以自存促共存",体现为博弈;我国"以共存保自存",体现为注重公共利益。从价值观层面重新审视对西方公众参与理论的借鉴,确立"自存与共存平衡"的价值观,并基于这一价值观对我国旧城更新公众参与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科学时代,科技与社会一体化在强化现代科技社会功能的同时,使现代科技的社会风险越加突出。科技风险产生与传统的和"民主"的科技风险治理模式都呼吁科学技术的公众认知。在我国,科学技术的公众认知这一提法并不多见,而是强调公民的科学素养,据我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我国科学技术公众认知较为滞后,具体表现在公民科学素养有待提升,科学技术公众认知的途径不畅,中小学校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的水平相对低下,科学普及活动贯彻实施的效果欠佳。结合科学技术公众认知的途径和模式,从国家政策、媒体、改善中小学校科学技术教育、进一步落实和改善科普实践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科学技术公众认知现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公众综合防灾意识测评——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防灾意识的减灾效应是城市减灾的基础,是减少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公众综合防灾意识水平的测算是评价、衡量公众参与救灾、减灾程度与能力的基础。基于系统观念,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估公民防灾意识水平指标体系,针对上海市民开展实证调查研究。抽样结果显示:上海市民综合防灾意识水平一般;对于城市灾害的关心程度较高,对居住区灾害危险性认识一般,应对突发灾害时,应急避难逃生能力较低;不同特征人群综合防灾意识水平存在差异,且空间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2.
张强  吴娟 《城市问题》2011,(5):72-76
地方公共事务治理越来越离不开公民积极有效地参与。通过对广东省"无假药社区"建设的调查发现,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同时也面临着参与渠道狭窄、参与方式被动、参与内容单一和效能感不高等突出问题。因此,培养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意识和能力,完善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渠道与环境,创新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制度和机制,是提升地方公共事务治理绩效的重要课题和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3.
张平芳 《价值工程》2011,30(22):328-328,F0003
公众科学素养是培植公民良好参与意识的基础,而且直接决定了公民参与能力的高低。公众科学素养会影响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过程、广度、深度和效率,而公众科学素养的高低会受到包括经济状况、时空条件、评估体制、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改进政府绩效评估,需要促进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完善政府绩效评估的参与机制,提高公民的受教育程度,并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城市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是提升城市综合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在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决策领域,存在着公众参与层次较低、公众参与失灵等问题。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中公众参与的作用能否得到实现,离不开公众参与子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实现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决策过程和实现过程与公众参与的系统整合,以此构建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中公众参与机制的运作模型。  相似文献   

15.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系统结构及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首先阐述了公众参与对提升城市规划品质、构建现代和谐城市的重要意义,并就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体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法制体系健全程度及民众整体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其内部系统可分为实体子系统、制度子系统和公众意识子系统.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实体子系统是根本,制度子系统是关键,公众意识子系统则既是实体子系统、制度子系统的共同结果,又会对它们产生制约或促进作用;根据其运行机制,提出了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具有可操作性的运行程序,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城市更新是当前城市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从公众参与城市更新的背景出发,提出利益相关者参与更适用于城市更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城市更新中参与的三种不同路径,并对三种路径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交互式参与是城市更新利益相关者参与最合适的路径。然后,分析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在城市更新中的功能。继而对城市更新现行的公众参与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构建了城市更新利益相关者交互式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琴  黄明 《企业技术开发》2006,25(10):67-69,90
文章在介绍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体现公众参与有效性遵循的原则和公众参与环评的内容,并对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由此得出,提高公众的代表性、选择有效的调查方法、采取有效的参与形式、设计科学的调查内容、增强统计方法的有效性、合理公正地处理反馈意见,才能真正发挥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城市公交信息化服务对公交乘客出行方式转移的影响,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进行关于公交信息化服务下乘客出行方式转移的调查,获取个人属性、公交出行经历、公交出行评价、出行方式转移意向以及公交信息服务需求等信息。从公交信息使用者角度,重点关注公交信息化服务对乘客出行方式转移的影响,分别构建信息化服务情境下(公交到站时间与计划出发时间相差过大和车辆未在提示的时间内到达)的公交出行方式转移二项logit模型。模型结果表明:乘客平均候车时间、是否经常使用公交到站服务、是否有道路拥挤车辆未按时进站等原因而产生出行延误的经历、公交信息准确性评价与是否有必要提示同公交线路连续班次的到站时间等因素对不同情景下的乘客出行方式转移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城市管理中公众参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公众参与促进了城市管理的理念更新,本文运用制度分析方法,探讨了我国城市管理决策中公众参与的制度障碍,并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从公众权利的具体化、社区自治建设、团队意识培养等方面,对我国公众参与的制度保障和创新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