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城市居民能够直接而积极地参与城市规划、成为规划制定和规划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减少规划失误、促进规划的顺利实施及监督规划部门依法行政具有独特的法律价值.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原因在于解决规划失灵问题,是恢复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平衡的重要杠杆.借鉴各国公众参与制度,我国的公众参与机制应从城市规划信息公开、赋予社会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主体地位、确立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程序、明确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方式以及强化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司法保障等方面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体系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利益冲突表象化,日趋多元化的行为主体要求增加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透明度,加强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力度."公众参与不足"是我国城市规划过程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基于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旨在运行环境方面探索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3.
解析我国推进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障碍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问题一直是一个长期被关注但又推进迟缓的问题.本文在对西方国家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研究基础上,重点解析我国在推进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方面存在的主要障碍以及形成障碍的成因,文章同时对加速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进程提出建设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胡云 《城市问题》2005,(4):74-78
以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理论发展与实践活动为背景,就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现状与问题,对公众参与的法的依据与保障、公众参与主体、公众参与的社会化功效、公众参与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已有30多年,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认为在城市中引入公众参与,会让公众对城市规划和管理采取更加合作的态度,可以让政府更好地管理城市.本文着重论述加拿大公众参与的起源、理念、技术和方法的先进经验,对比我国公众参与所处的历史阶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我国城市规划中完善公众参与需要从主体法、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及规划编制程序几个方面,通过城市试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6.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系统结构及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首先阐述了公众参与对提升城市规划品质、构建现代和谐城市的重要意义,并就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体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法制体系健全程度及民众整体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其内部系统可分为实体子系统、制度子系统和公众意识子系统.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实体子系统是根本,制度子系统是关键,公众意识子系统则既是实体子系统、制度子系统的共同结果,又会对它们产生制约或促进作用;根据其运行机制,提出了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具有可操作性的运行程序,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国外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及借鉴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介绍了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背景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分析了我国公众参与研究的不足之处。在借鉴欧美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 ,提出了可操作性较强的“公众参与生长模式”。  相似文献   

8.
城市规划中的“本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城市问题》2002,(3):50-53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导致城市规划的国家本位向公众本位过渡 ,而社会利益集团的复杂性更对公众利益造成威胁。在此紧要关头 ,公众参与更凸显重要。本文介绍了国外公众参与的“梯子理论”、我国公众参与的现状 ,并对不尽如人意的我国目前公众参与的现状给出了理论分析及制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率先在欧洲的规划实践中出现,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实践,在西方美国、德国等国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制度,穿插于城市规划的各个环节。然而,在我国公众参与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概述公众参与的主要理论及现行城乡规划法中公众参与的内容,对我国现阶段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规划民主与公众参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公众参与既是民主政治的通俗化表达、一种权力制度,又是一种具体的社会民主形式.具体到城市规划领域,公众参与既作为一种权力制度,以一种抽象的规划权力运行机制存在,又作为具象的城市规划民主的实现形式而出现;在此意义上,城市规划民主与公众参与是一致的.公众参与只有在城市规划民主的基础上才具有实质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众参与及美国城市规划制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发展过程与市民运动以及政府行政改革的兴起密切相关.从20世纪60年代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起步发展到现在,不仅公众参与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参与活动本身在形式、参与程度等方面与初期相比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进而也对原有的城市规划制度产生了各种深远的影响.回顾美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发展历程,分析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和内容,总结公众参与的主要特点及其发展中的问题,进而探讨公众参与对规划制度的影响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公众参与是实现其价值取向的重要方式。在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设过程中,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市民社会的兴起,公众参与制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境。以效率与公平为分析视角,探讨在《城乡规划法》颁布之后,城市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设问题。基于西方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是平衡与缓解城市规划中的效率与公平矛盾、改善城市规划编制与决策绩效的有效途径,并从工作程序、工作方式、组织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3.
德国城市建设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公众参与作为德国法律和政治制度在城市建设领域的重要体现,贯穿于德国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其中最集中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城镇更新中.通过对德国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的研究,系统地介绍了德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工作阶段和工作方法,以及在城镇更新中的公众参与措施和社会规划.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城市规划项目开发审批过程。为了提升城市规划项目中的公众参与,可将其作为正式制度纳入城市规划工作程序中,促进编制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积极引导各级群众的参与,实现真正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5.
李进 《民营科技》2009,(6):110-110
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带来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内在动力,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在我国必将会有一个空前的发展。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围绕城市住房进行一系列社会分配机制的调整和革新,作为城市规划这项分配城市资源的活动。受到房改的影响是必然的和深刻的。我国城市规划在进行诸如土地、设施等城市资源配置时所持的一些认识和观念需要有一定的改变,而且我国城市规划应建构一整套适于目前计划经济因素与市场机制并存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规划理论、方法和技术,调整和强粑城市规划工作体系中的有关环节,以有效地加强新时期我国城市规划的职能。  相似文献   

16.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以南昌为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概述了国外公众参与的主要理论和国内公众参与的现状 ,以南昌市在城市规划展示中引发的公众参与为例 ,探讨了公众参与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公众的城市,规划是公众的规划,规划过程伴随着传播过程.城市空间关系建立在城市规划主体对各类组成要素的认识理解与组织协调的基础上,是公众参与的结果.在城市规划中,从社会协调与公众参与的角度研究规划传播的理论与方法有利于增进公众了解,获得公众支持与参与,协调各类公共关系,保障城市空间的公众利益,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规划管理过程是各种城市信息传播的过程.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分析传播者,传播技巧,媒介,符号及受传者等内容,研究人居环境作为传播媒介的本质功能,阐明传播绩效与建立在公众城市认识论基础上公众参与规划的关系.注重传播理论与方法在规划编制、社会协调与公众参与中的运用,强化公众参与、协调各类公共关系,保障城市空间的公众利益,促进城市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公众参与主体和对象、程序、保障制度等方面指出了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不足,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文化现状,提出通过明确环保组织占有的主体地位,完善公众参与的参与方式,提前公众参与的阶段,完善公众参与的有效反馈机制,给予公众充分的环境信息知情权保证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出了完善和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提高公众参与能力 推进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进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国外已有相当成熟经验可提供充分选择应用的前提下,我国公众参与行为还停留在参与的初级阶段.人们往往把这一有悖常理的现象归咎于民主制度、立法保障、体制机制等方面,却忽视了对规划参与主体参与能力问题的研究.本文通过分析由于参与能力的阻碍而致使公众不能顺利进入高层次规划参与现象,提出如何提高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