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5年人民币汇改后,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外利差的双重影响下外汇占款规模快速增长.外汇占款规模的快速增长所导致的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对央行货币政策的施行效果造成了的影响.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 汇率与汇率预期之前的互动关系,并采用SVAR模型对境外人民币存款余额、 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三个内生变量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升值有着正向的相关关系.并基于此提出了三点建议: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加大汇率波动区间以及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际货币循环角度,分析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变动与人民币FDI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会使人民币产生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会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FDI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人民币贬值引起人民币FDI规模增加,人民币FDI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双向波动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等经济背景,通过构建S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汇率波动与货币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短期内,人民币国际化对人民币汇率与利率产生显著的冲击影响,且三者之间呈现显著的同方向波动,即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高、人民币升值、市场利率上升;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高,而中长期内影响有限;货币政策通过汇率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冲击的传导机制是有效的;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汇率与利率之间的联动机制是显著的,人民币国际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国际货币的需求理论剖析了影响人民币境外需求的可能因素,逐步筛选出重要的影响变量;然后以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为例,利用贝叶斯动态因子模型检验了境外需求对汇率预期的依赖性.结果表明:汇率预期和国际化政策对境外需求的影响显著;利率变化及汇率波动性的作用不明显;政策冲击具有短期效应,境外需求依赖于汇率预期的变动.最后,本文结合分析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升值、汇率波动与房价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EGARCH模型求出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量度,然后在VA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人民币升值会推动房价上涨;(2)房价上涨会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与房价上涨二者之间存在正反馈效应;(3)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会降低房价.在当前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产生的对高房价调控的有所顾虑的可能行为,从而有利于加强对高房价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2011年12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连续第12个交易日触及人民币跌幅下限。但在12月16日,人民币兑美元一度上涨400多个基点,亦带动境外汇率有所回升,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当前人民币汇率有升有降的双向波动符合其市场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我们试图对此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前随着美元币值的变化,人民币对美元小幅贬值或升值,但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贬值或升值则往往相反,这种变化使得我们对人民币币值的变化难以把握.本文研究人民币对美元和非美元汇率变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变化;根据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构建人民币核心汇率指数并分析其变动及意义.本文认为,人民币汇率目标主要侧重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而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波动有更大的弹性,因此,如果央行以人民币有效汇率为目标,则能够确定每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真正建立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目标.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为了本国的利益,对人民币汇率施加压力,迫使我国人民币汇率在面临一次次升值压力考验的同时,也迫使人民币向着国际化进程迈进了一个新的台阶。如何面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如何面对国际化关系已成为我国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汇率作为一国货币对外价格的直接体现,反映一国货币在国际上的购买力水平;物价水平,作为货币的另一种经济计量,反应一国货币的对内价格.在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汇率波动、利率变动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国内生产总值、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以及广义货币供给量等因素,得出三大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人民币存款利率、广义货币发行量、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以及房地产市场繁荣程度呈现长期协整关系,短期内消费者价格指数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波动剧烈,并在10期之后趋于平稳;生产者价格指数与零售价格指数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呈现平稳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对于开放经济体,本币升值会对国内产业结构产生影响。本文利用2005—2011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人民币升值对FDI流入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即期汇率升值与FDI流入和产业结构优化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而FDI流入与产业结构优化对人民币远期汇率变动与即期汇率波动的变动反应较敏感,无论长期还是短期,人民币远期汇率升值与即期汇率波动弹性加大都不利于我国FDI对产业结构优化积极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下的必然趋势和要求,而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以及汇率制度的完善也在深刻影响着人民币国际化。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也助推人民币汇率,降低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更大的影响,特别是人民币升值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呼声,而人民币升值将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影响,此时,我国应该用各种手段控制人民币汇率波动,使之保持相对稳定,这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平衡。  相似文献   

13.
至2008年6月人民币汇率从2005年汇改以来已达到19.6%的升值幅度,2008年3月渣打银行上调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预期至15%,2009年升值预期为7%。虽然我国制定了人民币每日波动幅度的限制,但没有明确给出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长期区间,因而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的“自我实现”,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预期不降反增,对经济的影响依然巨大。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是中国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特别是从6月份开始,美国财政部长斯诺代表美国政府公开表明希望中国政府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让市场来决定人民币的币值,日本也紧随其后极力要求人民币升值。一时间,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空前增大……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人民币升值收到国际社会的压力,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不断加强成为争论的热点。为此,本文在阐明汇率和人民币汇率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人民币升值的背景,然后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并在文章最后提出具体解决人民币问题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升值的态势会发展到何种程度,是什么原因促使它升值?本文将从人民币升值的现状着手,分析其原因,并从人民币汇率改革、变动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如何认识人民币汇率机制与水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底以来,境外有关人民币升值的舆论时见报端,认为中国人民币采取固定汇率制度,目前已显价值低估。国内也有人担心是否能够长期顶住外部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事实上,人民币是否应当升值,仅从我国的外汇储备状况、进出口增长速度等因素考虑,是远远不够的。要求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缺乏足够的说服力。1.人民币汇率不是固定汇率,且随美元汇率等值波动汇率本是相对概念,它是本币与外币尤其是国际货币之间的汇兑比率,而且总是相对假设外币为1或100。如果我们假设美元为100,人民币汇率近年来变化不大,如果假设日元为100,人民币汇率就变化很大,其…  相似文献   

18.
文章构造中美出口和进口贸易模型,通过 VAR 模型和 VEC 模型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及其波动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表明: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对进口的促进作用大于出口,长期内升值有利于中国对美出口而不利于进口;汇率波动短期内对出口的冲击大于进口,长期内有助于中国对美出口,对进口无影响.中美两国要调整各自贸易结构,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防止汇率大幅波动,才能最终解决中美贸易失衡.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波动规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很多国家的名义汇率大幅度贬值,而同期人民币名义汇率相对稳定并有小幅度的升值,有关人民币汇率是高估还是低估又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一、外汇汇率波动规律的分析方法 一国货币汇率的波动既可以用其名义汇率的高估或低估,也可以用实际汇率的高估或低估表示。在分析一国货币汇率高估或低估时,本文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1.购买力平价汇率与名义汇率的高估或低估  相似文献   

20.
李建伟  王彤 《经济界》2010,(4):12-17
经过多次贬值与升值波动,特别是经过2005年7月份以后的持续单边升值,1994年以后人民币名义汇率和名义有效汇率的贬值幅度己大幅度收缩,且贬值部分已被我国物价的相对快速上涨全部稀释,实际有效汇率已回到1990年的实际汇率水平。2005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大幅度升值,已体现了人民币实际价值的提升,2008年1月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相对稳定,基本处于合理的均衡汇率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