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三十年来,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发展最活跃和最具市场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美国波士顿、圣地亚哥等生物产业集群的成功表明集群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进程.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从1989年开始,其后,全国各地积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开始出现了专业集群和园区,并迅速成长为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中国医疗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生物医药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加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要素的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对江苏、广东、上海、河北、山东、浙江、四川、天津等省市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找出阻碍集群创新的相关因素,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茂青  耿蕊  叶璐 《价值工程》2021,40(19):14-15
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已经被政府确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如何推进其高质量发展就成为一项重大命题.基于文献研究法总结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就与发展瓶颈,从而构建促进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与平台化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湖南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长株潭一体化区域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食品产业、生物医药和特色旅游产业等几个具有发展优势的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中小企业成为湖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也在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的产业,以集群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经济价值和时代意义。文章以珠海三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形成的历史和现状为例,论述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企业、政府和智力机构等主体各自发挥的作用,归纳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是要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产业主体之间形成合力促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最后提出要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内平台及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武汉城市圈发展集群模式的物流产业的优劣势,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对策,通过政府合理规划物流体系,搭建集群式物流发展平台;优化物流发展的法规政策,营造集群式物流发展的氛围;建立推进现代物流集群式发展的统一协调机制;大力推进城市圈内产业机构升级,形成产业集群以及完善基础设施、培养人才等方面来促进武汉城市圈物流产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8.
谢宇  邹执寰 《企业导报》2014,(2):57-57,59
生物医药产业被称为21世纪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钻石产业",是我国以及成都市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型产业之一。大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通过生物医药产业的高端化带动成都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区域产业倍增的重要举措。本文试图从生物医药产业基本定义入手,进而分析其产业特征及产业链条形态,并综合分析国内以及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最终对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开放经济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内陆经济崛起成为重大新特征,并对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内陆区域中心城市是内陆经济崛起的极核,加快开放,发展内外源相结合的空港经济,培育投资与创新相结合的增长动力,是内陆区域中心城市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发展重要途径。洛阳作为典型的内陆区域中心城市具有区位交通优势独特、民航发展步入快车道、产业集群优势明显、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和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的特点,但也存在着综合交通枢纽网络没有形成、机场规划建设标准与航空枢纽定位相差甚远、机场管理体制不顺、港区管理体制不顺、创新驱动不足等瓶颈。顺应规律,提高枢纽定位;纳入各级战略规划,提高建设标准;提高空港产业集聚区战略定位,培育临空经济增长极;强化组织领导;扩大"洛北空港新区"管理权限;提升规划和建设水平;开展精准招商;强化政策等是提升经济开放水平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对城市化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探究广西特色产业集群对城市化的推动机制,对提高广西城市化进程意义重大。文章首先分析产业集群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然后在分析广西产业集群和城市化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广西特色产业集群对城市化推动机制。广西特色产业集群为广西城市化提供了物质支持,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其经济外部性和对城市空间、就业结构的影响,大大推进了广西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1.
苏玲利 《物流科技》2011,34(8):122-124
将物流和产业集群理论结合起来,根据太仓所处地理位置和物流业发展现状,对当前太仓已建的物流园区(中心)的开发模式进行研究。产业集群现象促进了物流业在规模和结构等方面的整合,同时也对物流园区的开发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在结合产业集群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太仓物流园区的开发模式,并针对发展现状提出相关的措施,以期进一步推进太仓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进而提升太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乐山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经济总量过小,通过培育产业集群是迅速增大经济总量和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对乐山产业集群培育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乐山产业集群培育的对策;高度重视,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持续推进;依托市场主体特别是企业的力量,推动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加强集群区域内创新网络体系的培育;产业集群培育方式选择问题;产业集群培育路径问题;营造有利于产业集群形成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及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使生物医药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一批有规模、有创新实力、有竞争优势的科技园或企业集团迅速崛起,如上海张江生物医药科技园,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天津泰达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已出现了“百舸争流“的喜人局面.但西安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举步维艰,长期在低层次徘徊.如不及时改变这一局面,将导致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难以形成,聚合效应难以产生,最终将失去发展机遇而中途搁浅.……  相似文献   

14.
刘乔志  滕颖 《价值工程》2009,28(1):36-38
中心-卫星式产业集群是处在一个区域内的系统,其发展离不开产业集群外宏观环境,也离不开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经济运行状况。文中对中心-卫星式产业集群的内、外部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根据内、外部风险的分类,分别对内、外部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明确其危害性。在分类基础上,选择主要影响因素,基于AHP的模糊评估方法,提出中心-卫星式产业集群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型,使得中心-产业集群和政策制定者能够有效的评价集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产业转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重要支撑。目前,京津冀产业转移已取得较大进展,顶层规划设计趋于完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转移模式不断创新。与此同时,京津冀产业转移还存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承接错位、产业承接平台集聚优势不明显、区际产业分工水平不够高、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不紧密、产业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建议从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重点产业承接平台集聚优势、打造跨区域新兴产业链集群、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构建有利于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对地区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而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则是产业集群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在对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征及其发展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发挥集群中商会或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产业集群的产品质量、发展产业集群品牌、培育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营造集群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培育我国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产业转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重要支撑.目前,京津冀产业转移已取得较大进展,顶层规划设计趋于完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转移模式不断创新.与此同时,京津冀产业转移还存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承接错位、产业承接平台集聚优势不明显、区际产业分工水平不够高、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不紧密、产业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建议从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重点产业承接平台集聚优势、打造跨区域新兴产业链集群、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构建有利于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  相似文献   

18.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地理格局从产业集群转向创新集群,传统以地理距离为边界的区域发展格局被逐渐打破,中心与外围城市之间技术互补关系逐渐成为主导。本文运用技术复杂度和城市间技术互补指数对创新集群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进行重新识别,并对互补性技术体系下创新集群中心—外围的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创新集群中心—外围经济发展差异呈现不断缩小的特征;中心与外围城市间技术互补促进了创新集群经济增长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并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创新集群中心—外围技术结构呈现从技术竞争向技术互补的转变,中心与外围城市技术竞争对创新集群经济增长收敛具有抑制作用;外围城市协同式创新水平和倾向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创新集群中心—外围技术互补程度。这些经验证据的政策含义是转变区域发展思路,实现从以地理半径为导向到以技术半径为导向的逐渐转变,增强城市间、都市圈与城市群内外部城市的技术互补,赋能创新集群中心城市,在更大地理范围内实现城市间技术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聚的江苏版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中小企业在产业集聚的发展进程中,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一是自发成长型产业集聚.一般都是依托历史较为悠久的传统产业或本地优势资源,在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格局,逐步演进为具有综合优势的产业集群.比如以吴江盛泽镇为中心的丝绸产业集群、海门三星镇为中心的家纺产品产业集群和以东海县为中心的水晶制品产业集群等.  相似文献   

20.
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是江苏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产业竞争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路径.苏南地区产业集群单体规模大、集群的科技含量较高、集群发展有特色、集群形成与发展模式呈多样化,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同质化现象、根植性较差、创新意识不足等问题.要提升苏南产业集群竞争力,需要从发挥地方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促进外资企业与本地民营企业的"对话"与融合、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和健全风险投资机制与企业支撑体系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