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
近几年,票据贴现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当中备受关注的一大亮点,它有效改善了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增强了盈利能力。随着票据贴现业务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在办理各种票据业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步暴露出来,给银行资产经营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和损失。如果不加以有效的防范、控制和规避,票据贴现业务风险就会成为阻碍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票据池"作为一种复合型票据融资平台,可以对企业票据资产进行信息查询、真伪鉴别、托收、融资以及提高票据资产收益等综合服务,今年来商业银行已在大力推广该项业务。本文从财务公司角度,探讨开展票据池业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王彤鸿 《福建财会》2001,(11):26-26
当前,票据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之一,正呈迅猛发展的势头.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伴随而来的票据诈骗案件屡见不鲜,金额巨大。如何在加强票据业务经营的同时加强票据风险管理,已成为发展票据业务所而临的重要课题。本将分析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主要风险,探讨防范和控制风险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解振杰  蒋国方 《价值工程》2011,30(32):134-135
票据业务是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品种,也是形成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业务工作实践,对商业银行票据业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票据业务的风险点入手,对票据业务的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的应对措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赵烨 《中外企业家》2013,(9S):55-55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作为商业银行服务客户、提升综合经营效益的重要工具,票据业务在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商业银行来说,一定要严格的把握票据业务的运行状况,有效的促进票据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票据业务的发展,其在我国银行业及证券市场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票据风险日益凸显。本文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内部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纵观国内外票据市场发展历程,作为票据和成熟票据市场的主要功能及特征,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出现是票据业务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融资性票据所占比重可达到70%-80%。在我国,尽管法律不允许,但出于工商企业融资、银行拓展业务和优化资产的需要,融资性票据依然以变通方式存在于商业汇票之中,并有一定市场。因此,与其一味禁止,不如疏通引导;与其任其暗箱操作,不如加强规范运作。使融资票据沿着有序、健康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部分银行经营思想存在偏差,片面追求市场份额,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放松票据业务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出现诸多违规行为和风险问题,同时一些不法分子挖空心思利用票据进行诈骗作案,伪造、变造承兑汇票",克隆"票据也时有发生,利用票据作案的新手法也层出不穷,如近期出现的"大头小尾、一大拖几小"票据案件,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防范和化解票据风险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票据业务做为一种兼有结算与融资功能的有效手段,一度受到各级商业银行及各类中小企业的青睐.目前全国金融机构办理的各类票据融资业务余额为7000多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近5%,其中新增贷款中的票据融资增加额已高达28%.尽管目前票据的承兑主体依然主要集中于资信优良的大型企业,但是凭借票据背书转让功能的反复使用,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了最终的持票人,通过申请贴现途径,这些企业便得到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0.
票据是出票人依据《票据法》签发的,由本人或委托他人于一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可自由流通的有价证券。在各类票据中,最常见的是商业汇票,又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由于商业汇票完整地体现了支付手段,信用手段、结算手段,融资手段和投资手段的作用,因此,商业银行已经将这些票据作为一项重要的资产业务,并通过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等运作方式,使票据的融资性功能得以充分地开发。  相似文献   

11.
短讯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出集票据托管、票据质押等功能于一体的票据池业务,截至目前,已有超百家企业成为工商银行票据池业务的客户。票据池业务是商业银行依托其强大的系统网络优势和全面的网点  相似文献   

12.
王滨 《价值工程》2019,38(35):112-113
随着我国银行金融等市场化的程度的日益加深及拓宽,各类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银行票据类的业务竞争日益加剧,单纯的依赖传统存款及贷款等业务品种的发展业务模式不断受到挑战,国内各类银行机构开始逐步的意识到银行票据业务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不断投入人财物逐步加强银行票据业务的开展进程。银行票据的业务发展潜力及纵深极其广阔,各银行结构逐步成立了票据或资金管理部门对银行票据业务进行有效管理。管理对象为各类的银行票据并从总行的角度进行集中管理,各类的银行票据业务开始有比较较大的幅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龚中纯 《企业经济》2006,(2):131-133
本文通过对韶关票据贴现市场发展情况的调查了解,指出当前韶关票据贴现市场上发展的现状及其影响票据贴现业务发展的因素,认为当前票据贴现业务在商业银行的业务中所占份额的比例越来越大,由此带来票据贴现市场上各商业银行的相互竞争,相应提出作为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开展票据贴现业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法规的实施,票据业务越来越受到企业和银行的重视,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其中商业汇票尤为突出.据200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市场政策执行报告数据显示,2004年商业汇票累计签发3.4万亿元,同比增长22%;累计票据贴现4.5万亿元,同比增长4%,到2004年12月末,已签发的未到期商业汇票余额为1.5万亿元,比2003年增加2180亿元;票据贴现余额为1万亿元,比2003年增加2143亿元.商业汇票业务在满足企业短期资金需求、改善银行服务功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成为商业银行扩大信贷投人、支持经济发展的新支撑点.但不能忽视其运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尤其是近几年围绕商业汇票业务工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中国银行相继发生的几起大案、部分地区普遍存在的严重票据违规问题,使我们商业汇票风险问题的认识显得尤为必要,对其风险防范对策的选择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银行在业务产品方面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为细分产品缺乏合理的评估,导致收益计算的不客观,另一方面银行业对于产品没有明确的目标分析,导致产品无法定位。我国商业银行在业务产品发展方面应做到,在继续大力发展人民币的存贷款业务的同时,积极发展票据业务,并且积极扶持对于银行具有战略意义的中间业务,加快产品多元化发展。而银行应该采取的营销手段是以客户为中心,将客户看成为一个集团团体,为客户集中提供金融服务,从而提高服务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6.
范慧 《河北企业》2013,(7):82-82
<正>银行票据池业务是指企业将承兑汇票交给银行管理,银行提供票据鉴别、查询、保管、托收等一揽子业务,并根据企业需求提供票据的提取、贴现、质押融资等综合性票据增值服务。票据池适用于票据往来量非常大,暂时没有贴现需求的企业,如钢铁、汽车、石化、电力物资等企业,融资功能可以帮助企业科学高效地管理票据资源,拓展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7.
票据业务本身巨大的诱惑力和盈利能力使得各家商业银行争夺激烈,迫切需要进行票据业务创新,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本文指出业务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票据发展的必然之路,并探讨了具体的银行票据业务创新思路与改革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邯郸矿业集团作为一个大型煤炭企业,具有煤款收支金额大且集中的特点,每月都有大量的票据结算业务,仅2012年承兑汇票收入金额达到75个亿,付出承兑票据金额73个多亿,共支付票据笔数2185笔,贴现票据4.85亿元。结算中心近年来随着银行承兑票据业务的增多单独成立了票据管理科。加强承兑汇票管理,确保资金安全,积极转让承兑汇票,降低资金成本,是煤炭企业面临的一项艰巨的资金管理工作。下面拟简介结算中心在银行承兑汇票上的管理制度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牧阳阳  谢爽 《企业研究》2013,(4):149-150
金融危机以后,影子银行成为全球关注和金融监管的焦点,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金融服务创新,弥补了资金业务的履盖面,但其天然的脆弱性,也削弱了货币政策效果,增加了票据市场的系统风险。本文对影子银行的定义进行概述,针对其对票据业务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从审慎监管框架、健全法律体系、完善机构内控防范和公开信息披露的角度分别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银行的票据贴现业务是银行以购买未到期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的方式向企业发放的贷款。票据贴现是收款人或持票人将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收款人的一项银行授信业务。由于银行票据能够为企业提供成本较低的现金流(贴现利率一般低于同期贷款利率),同时又能为银行带来固定的利息收益和存款量(银行一般要求企业将贴现金额的10%~30%存入贴现银行作为保证金金额),近年来银行票据贴现业务的发展非常迅速。但伴随着该业务的发展,也滋生出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