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裘丽伟  陈丽 《价值工程》2011,30(9):132-132
中国人自古以来过着修身养性的生活,人们依赖自然,亲和自然。中国传统建筑主张"天人合一"。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中国文化精神,热爱自然、尊重自然,镶嵌在自然中,仿佛是大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这不仅在中国各建筑类型中有明显的反映,在与自然高度协同的观念在园林中更有突出的表现。这种朴素的哲学思想影响着中国古典建筑室内外空间塑造。本文仅从古建筑的空间处理和建筑的造型两个方面分析一下中国传统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2.
一、 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一) 自然与人类的矛盾起步 提起绿色, 我们往往会首先联想到自然, 没错, 自然和谐也的确是绿色建筑所包含的内涵之一. "自然" 并不稀罕, 我们随处可见、 随处可听. 然而当 "自然" 与 "建筑" 走在一起却仿佛是天生的冤家聚首,"摧毁自然的快感和罪恶感困扰着古人, 所有建筑家也背负着同样的矛盾感情延续着建筑史, 这项悖论是建筑界永远的课题." 隈研吾先生这样说, 那么如今的建筑师们也同样怀有这样的负罪感, 那他会谨慎地和自然进行深层的对话.  相似文献   

3.
李双 《企业导报》2012,(15):258-259
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拥有许多作品。其中位于大阪的个人住宅"住吉的长屋"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评价,可称为他的代表作品也奠定了在日本建筑学界的地位。下面通过对安藤忠雄的住吉长屋从建筑作品的外观形体、材料运用、建筑与自然、光影的审美角度来分析并探讨安藤忠雄作品中建筑空间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论述建筑手法背后的设计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焕溪 《潮商》2011,(3):84-85
藏风聚气"下山虎"潮汕民居建筑的发展变化自中唐开始。在人文发达的潮汕,民居往往由群体组成,互相穿构,彼此依存。居住与自然相和谐,景观与自然共生,家居因和谐而美好。这是潮汕建筑文化的核心。潮汕民居建筑的精华集中在府第宅园上,用生动形象的名字命名,如"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百鸟朝凰"等,建筑模式主要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格局,各种组合从简单到复杂,最基本的形成称"下山虎"和"四点金"。"下山虎"为三合院布局,  相似文献   

5.
正诺曼·福斯特,当今国际上最杰出的建筑大师之一,被誉为"高技派"的代表人物,第21届普利策建筑大奖得主。诺曼·福斯特特别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存在,而不是互相抵触,强调要从过去的文化形态中吸取教训,提倡那些适合人类生活形态需要的建筑方式。我们很少使用"世界性建筑"这个评语去评价一位建筑家。所谓"世界性建筑",是指不只是在世界各地建造,而  相似文献   

6.
如同自然生物体的产生、生长、成熟和衰亡一样,一栋城市建筑通常要经历从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规划设计、建造、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废弃物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城市中的建筑活动涉及材料、技术、能源、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以城市建筑为生态元,视影响城市建筑的各种自然和社会要素为生态因子,引入生态位概念,探析城市建筑生态位原理,构建城市建筑生态位;举例分析,从自然与社会两方面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筑生态位策略,为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实践方法,从而打开研究城市建筑规划设计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建筑与景观的融合、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是人居的最高境界。仅有优美的环境或者仅有别致的建筑都是不够的,只有将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活氛围融于一体,才能营造理想的人居环境。建筑元素对细节的把握还应与景观因素相融合,建筑的造型、色彩、立面、风格都应恰如其分地与景观相互呼应。一位建筑师曾经说过,一个成功的建筑是"意"和"境"的完美结合,随着人们对景观的要求逐步增加,对景观的理解逐步深化,已经改变了人们过去只注重建筑的局面,一个以"人居环境"为关键词的景观新纪元正逐渐显露雏形,让景观融入建筑,让建筑影响景观,使二者在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艺术的基础上和谐地融为一体,而再不是孤立的个体。  相似文献   

8.
建筑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愉悦和享受的空间,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重大的影响。随着新时代新思想的发展,人们在看待问题上呈现出多元化与发散性的思维倾向,以往单一守旧的思维方式正在被人们逐渐摆脱,多角度,多方面看问题成为一种新的方式,在这样的思维方式下,人们日益重视起建筑经济中负面的影响,并成为一个社会的话题和焦点,也使得人们广泛关注这一问题。使建筑经济回归"源于自然而高与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分析和解决好建筑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使得建筑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雨山 《上海房地》2015,(1):26-27
一、"奇怪建筑"的内涵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奇怪建筑"提出了批评,一时间,"奇怪建筑"成为舆论热词。然而,对于究竟什么是"奇怪建筑",始终没有一个科学的定义。笔者认为,对"奇怪建筑"不妨这样定义:"奇怪建筑"是指违反科学规律,违背功能性、社会性、文化性的最基本要求,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新奇甚至出位,破坏城市天际线,不能给人以美感的建筑物。其主要特征如下。(一)欠缺科学性从技术的角度讲,建筑形态违背科学规律,损害结构受力的科学性。拿国人骄傲的"鸟巢"来说,其超静定的  相似文献   

10.
张峰  熊红丽 《企业导报》2012,(8):240-241
中国传统建筑及建筑装饰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表现了传统的文化内涵,封建的礼制、伦理道德、理想追求等等。大门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这种文化自然表现得更为显著和更加集中。本文主要是以"门"为代表来把这种建筑文化展示在人们面前,小中见大,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传统建筑艺术与中华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亦娃 《房地产导刊》2007,(23):86-89
建筑绝不单是造型的艺术,更是色彩的艺术,但是建筑的用色又不同于一般的装饰色彩,无论从建筑的功能性,与周围环境的搭配,还是从建筑材质、建筑光源等方面的考虑,它会更灵活,更巧妙,当然也更考验设计者的综合功夫。今年的当代建筑欧盟奖中,有这样-些富于"色彩"变化的作品,它们或自身色彩绚烂,或同阳光、海浪,周遭景致自然和谐,相得益彰。在这个  相似文献   

12.
《楼市》2013,(Z3):17+16
绿城的每一个建筑作品,下笔都甚为艰难审慎,因为要顾虑的东西太多——作为绿城别墅标杆的桃花源更是如此。杭州绿城桃花源房地产营销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伶认为,高尚的人居,不仅要守望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还要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天人合一",这种高贵的人居情怀,非传统意义上的"豪宅"所能比拟。从凤凰山下的一草一木,到现代桃源绿城版的"建筑气质学"涵盖了太多方面,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建筑、自然和人一直以来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与建筑的承载,建筑也离不开自然环境而独立存在,虽然这种关系一直存在,也被广泛认可,但是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中,却常常被孤立看待,直到人们开始从系统综合的角度看待人和自然开始,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主要就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导刊》2015,(4):73-77
大师档案弗雷·奥托是20世纪后半叶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他在过去的50多年里创造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轻型建筑与自然设计:弗雷·奥托作品全集》第一次对他的作品全集进行汇总和介绍。他在建筑史上最杰出的贡献是对大跨轻型建筑的发明和研究,诸如膜结构、索网结构、网壳结构、充气结构等。弗雷·奥托始终坚持着设计"与自然和谐、节能、轻型、可移动的适应性建筑"的目标。这位建筑师、工程师、研究者以及梦想家的杰出代表作包括:与罗孚·古特布罗德合作进行的1967年蒙特利尔世界博览  相似文献   

15.
吕东阳  徐常富 《价值工程》2011,30(34):100-100
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的主题,建筑技术科学的发展,赋予建筑室内外物理环境全新的涵义。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国内的推广,绿色建筑设计越来越引起广大建筑工作者的重视。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其目的和作用在于实现与促进人、建筑和自然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之间充分的协调一致;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雯  王文卓 《民营科技》2009,(6):203-203
人类与自然越来越缺乏沟通,将自然引入建筑不仅解决了这个问题,亦可改善建筑内部小气候,提高建筑内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7.
我们强调的是景观始终是建筑的配角,现在的景观成为了建筑的主角,但我始终认为景观是建筑的配角。我觉得一味地复古也不是中国园林景观的发展之道,它一定要创新,过去由于一直不创新,在刮起欧陆风时,才遭到市场的淘汰,因此我们要把中国的传统园林文化融入一些现代的东西,注重融合性。私家花园代表着一种自然、轻松、个性的生活方式,最好的"私家花园"就是能给人带来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境的花园。  相似文献   

18.
《楼市》2009,(12)
【经典欧式园林,风情满园】大华·海派风景整体环境定位为欧式古典园林,以匹配建筑新古典调性,营造纯粹而地道的生活氛围。完整、系统、有机的"环境地产"造园手法,在此获得全景式创意运用。环境布局开朗对称,过渡自然,构图均衡。园区在比例均衡间穿插自然,以"海派"视角融合意大利、法式、英式等三种脱胎于欧洲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建筑市场已日益凸显"僧多粥少"竞争异常激烈的现状下,众多建筑施工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到境外建筑市场承接工程业务,非洲国家成为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首选市场之一。笔者所在单位是一家大型建筑企业集团,作为浙江省建筑业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建筑市场的重要窗口,在境外建筑市场已有二十多年历程,特别是在2003年进驻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市场,承接了数十个工程项目,上百亿元的工程业务,为集  相似文献   

20.
前言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于未来能源的关注使得人们对可再生能源发生了巨大的兴趣,像太阳能、风能、水利以及对动植物产生的废物的利用等"可持续发展"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生态建筑"的概念由此产生.一般来说,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建筑就应处理好人、建筑、自然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近几年提出的生态建筑及生态城市的建设理论,就是以自然生态原则为依据,探索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人类塑造一个最为舒适合理且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