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高专教育及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对我国会计教育的现代进行分析,结合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及特点,提出构建会计专业“三四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以及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各种问题,导致高职会计毕业生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建立新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析,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究,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力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建立相应的教学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旨在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一线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3.
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式和方法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企业的运作模式,呼唤着会计改革的同时,也呼唤着会计教育的改革。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已经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量毕业生就业困难,本文旨在研究适应信息化发展的社会人才需求变化的新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式和方法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企业的运作模式,呼唤着会计改革的同时,也呼唤着会计教育的改革。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已经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量毕业生就业困难,本文旨在研究适应信息化发展的社会人才需求变化的新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探索培养适用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已成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的主要任务.文章从企业对会计人才要求的现状出发,探讨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刘春才 《企业研究》2012,(22):215-217
高职教育强调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技能,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为实现培养目标,保证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会计专门人才,高职会计专业应加强与企业合作,从会计专业的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会计岗位工作实际,与企业合作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按照教学做一体、以岗定学、双证融通的原则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许丽 《现代企业》2020,(2):165-166
在"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会计专业教育应当采取"以会计职业教育为导向,培养实践型与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模式,该模式不仅符合当前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还能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会计专业教育"一体两翼"模式的必要性1.在培养目标上,不能充分体现出来。高职院校一向被称为培养应用型专门化人才的摇篮,但是,从学校走出去的学生却在会计工作岗位许多方面不能适应岗位的需要,根据有关调查数据资料显示,近几年的毕业生对于会计工作的意义、会计工作岗位职责、会计工作岗位的具体内容等都缺乏应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李瑞萍 《中外企业家》2014,(11):202-204
本文通过分析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对会计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建设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会计专业建设,开发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据此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能力状况的会计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化手段的不断进步,这对各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式,这就要求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引入空间课堂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会计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做好会计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传统的会计教育往往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使高职会计学生就业时能尽快适应会计工作岗位,应以实践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对当前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构。本文主要对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重构的理论支撑、目标设计、课程确定与开发、师资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徐文杰 《财会通讯》2009,(3):158-160
会计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做好会计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传统的会计教育往往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使高职会计学生就业时能尽快适应会计工作岗位,应以实践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对当前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构。本文主要对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重构的理论支撑、目标设计、课程确定与开发、师资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7,(30):175-177
会计专业学生原有实习模式单一滞后,要改变原有实习模式,让学生尽早介入会计(税务)事务所实习,并对实习的专业内容有所要求。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制定对实习模式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孔国军 《会计之友》2013,(4):104-106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要求多元化、高职会计专业生源个体差异化、学生毕业后就业取向多样化的时代,国内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普遍采用某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明显不适应。文章基于分层教育理论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理念,结合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省级会计优势专业申报方案,介绍如何构建会计专业多模式、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有会计专业知识的会计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复合型会计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而我国对于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高校承担着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这就要求高校把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到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上来。本文立足于区位经济发展的需求,对高校会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索,并辅以案例分析,以期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需要积极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转型升级。在新技术时代,智能化财务软件的使用、电子发票的应用等,将会计行业推向更加多元的发展态势,而这也意味着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标准以及要求也发生了改变。所以高职会计专业不管是从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还是课程体系的构建,都需要进行全面的转型升级。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则可以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等方式,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会计管理型人才。本文对新技术时代会计职业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新技术时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升级的保障条件,从而提出了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升级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培养的会计人才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水平,这就要求高校积极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有效实现这一目标。会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综合性,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利益,因此培养和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对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试探性地提出几点培养策略,以便相关人士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会计专业是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含会计(税务会计方向)、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两个专业方向和会计与审计专业。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会计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和高职会计教育与用人单位的有效对接,会计专业加强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实施"校介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将会计人才的供给(教育)与需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会计教育在职业界和教育界的配合下,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机制,为培养会计实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推行"校介企‘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支优良的专兼职双师队伍是保障和前提。本文探讨了在"校介企‘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会计专业双师队伍建设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许丽 《现代企业》2014,(5):64-65
会计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尤其为中小企业培养第一线的高技能会计专业人才.而培养模式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着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本文提出了高职高专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从而提出了完善高职高专院校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离社会的期望还有不少距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紧缺,中低端普通型人才供应过剩,结构性失业和人才紧缺并存,为此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教育供给侧改革。就高职会计专业而言,许多院校都开设此专业,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严重,学生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但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企业认可度不高,因此需要结合现代学徒制的推行来改变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本论文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为切入点,深入企业和毕业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就业现状,并与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从中找出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提出构建人才培养与就业一体化的新模式,这将会对会计职业教育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