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次是对福州未购买汽车消费者开展市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到消费者个人基本情况、消费能力、消费倾向等20个问题,通过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并依据调查数据结果提出营销方法,为汽车销售企业提供营销借鉴。  相似文献   

2.
零点调查“中低端手机市场竞争策略研究”项目组,采用有定量倾向的定性研究方法,日前在上海市采用消费者焦点团体座谈会方式,对中低端手机消费者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本次是对福州未购买汽车消费者开展市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到消费者个人基本情况、消费能力、消费倾向等20个问题,通过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并依据调查数据结果提出营销方法,为汽车销售企业提供营销借鉴。  相似文献   

4.
继2007年中国质量万里行市场调查中心进行手机售后服务满意度调查之后,2008年又开展了手机消费趋势及产品质量调查。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手机的消费越来越趋于理性化,且更加注重品牌与质量。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6,(34):64-67
基于对苏州地区农业旅游者的调查,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研究了农业旅游消费者的人口学特征、消费行为特征、消费意愿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业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手机,方寸之间的智能产品,集娱乐、通信、上网等多功能于一身,已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伴侣。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一项调查表明,消费者不快乐的消费体验是快乐体验传播率的数十倍。也就是说,当消费者对某款手机的质量或服务有意见时,他会跟更多人分享。投诉,是消费者不快乐消费体验的极端反应。  相似文献   

7.
吴耘贝 《企业活力》2005,(12):38-39
<正>一、消费个体的内在心理需求 消费者的兴趣、爱好、价值观、气质、性格等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各有所异。这些内在心理需求差异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选择和接受程度与速度。消费者采用产品是有先有后的,消费者的反映实际上是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接受倾向与态度,其表现在生理、心理等各方面。  相似文献   

8.
近日,在CBC咨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以客观的数据、鲜明的对比、详尽的分析,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5大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了一次“城市居民手机消费”的主题调查,以此来了解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的城市居民对手机消费的不同认识。 调查主题:手机品牌的美誉度、使用情况及购买倾向调查人数(总计1939人):北京(406)、上海(377)、广州(415)、成都(393)、武汉(348) 调查执行:CBC咨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手机用户迅猛发展,目前已有6000多万户。据分析,要不了几年,我国就将成为世界第一移动通讯大国。然而,随着手机消费的急剧增加,手机产品的质量纠纷也日益增多。 江苏某市消费者协会最近就手机用户合法权益保护问题进行的一次随机调查显示,不少手机消费者的权益都曾不同程度地受到过侵犯。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 一是维修难。手机质量出问题后,厂家和商家互相推诿,谁也不肯承担维彦责任。尽管消费者花了不少钱,但仍难将手机修好。特别是一些个体手机经营门市,对售出手机的维修更是不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社会联结的研究视角,探讨了消费者的敬畏情绪对从众选择意愿的影响,并综合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对敬畏情绪、社会联结以及从众消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敬畏情绪倾向和诱发敬畏情绪状态均可有效提升个体的社会联结水平以及预测个体的从众消费意愿;社会联结对敬畏情绪与从众消费之间的关系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扩展了敬畏情绪的研究领域以及从众消费的情绪前因变量和心理机制研究。建议企业可尝试将敬畏情绪的诱发因素直接引入到日常营销场景中;既可使用间接手段定位处于高水平敬畏情绪体验的人群,也可采用营销手段提升消费者的社会联结,更好地引导消费者的从众偏好。  相似文献   

11.
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传统实体购物环境中,关于网络购物环境下消费冲动性购买行为的研究较少。文章借鉴传统购物环境下的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模式框架,探求在网络购物环境下外在刺激因素、消费者个体特征及限制性因素对消费者的影响,以此分析消费者在网络环境下的冲动性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与收入分配状况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中国的有效需求不足现象近年来成为一个被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更是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标准的消费者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出发,推导出中国城镇居民的个体"短视"消费模型和总量消费模型;运用我国1985~2004年城镇居民消费、收入及其他相关数据,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和对数线性模型分别对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在我国现阶段,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引起了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减小,且其长期影响尤为显著。在对计量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消费者购买动机的统计和研究,我们最多的限于消费者想到何种价值、好处,想表露何种身份,消费者的情感倾向和要遵守某种社会规范(如:环境如何、尊老爱幼)等等,却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不易察觉的因素——消费习惯。消费者之所以消费或不消费某种产品,可能是他们在不自觉中形成了这样的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14.
低碳消费是实现现有经济模式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变的必然环节和促进手段。个体消费惯性可能阻止个体消费者低碳消费行为的发生。通过对社会消费文化对个体消费行为包裹作用的研究发现,要想使个体消费者最终选择低碳消费行为,要么提高社会消费文化的强度,加大对个体消费行为的包裹作用;要么改变舆论导向,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2002年,广东现代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对广州、上海和北京的460多位手机用户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拥有的手机品牌”、“消费者最喜欢的手机品牌”和“消费者下次最可能购买的手机品牌”,诺基亚都排在第一位,分别占34%、44%、39%。这引起笔者思考:为什么诺基亚品牌有如此大的魅力,它究竟赢在哪里?笔者通过对诺基亚大量案例的研究,归纳出它的十个“赢点”。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5,(31):190-192
近年来网上回收模式的出现为废旧手机回收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渠道,这种以手机回收网站为主要特征的逆向电子商务模式的普及和成功运行,关键在于获得消费者对手机回收网站的初始信任。本文研究了网站声誉、感知易用、感知有用、感知安全、信任倾向、网站环保责任履行、消费者环保意识和价格差异八个因素对初始信任的影响,建立研究模型。运用SPSS19.0和Amos17.0软件对298份有效问卷进行验证,研究结论为回收网站信任的建立和健康运营提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关鉴 《中国企业家》2009,(12):112-112
《中国企业家》:全球危机对中国消费者的根本性影响如何?如何理解消费“降级”大趋势下的中国消费者? 廖天舒:中国肯定是一个亮点,接受调查的中国消费者有75%表示未来一年不会减少自己的消费支出,这个数据是相当高的,欧洲表示不减少支出的消费者只占40%,美国和日本也差不多是这个水平。在新兴市场国家,俄罗斯、巴西55%一60%接受调查的人表示要将消费降级,而中国消费降级的人只有25%,中国还是我们调查的13个国家中,唯一一个消费升级意愿人数高于消费降级人数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手机用户迅猛发展,目前已有6000多万户。据分析,要不了几年,我国就将成为世界第一移动通讯大国。然而,随着手机消费的急剧增加.手机产品的质量纠纷也日益增多。 江苏某市消费者协会最近就手机用户合法权益保护问题进行的一次随机调查显示,不少手机消费者的权益都曾不同程度地受到过侵犯。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 一是维修难。手机质量出问题后。厂家和商家互相推诿。谁也不肯承担维修责任。尽管消费者花了不少钱,但仍难将手机修好。特别是一些个体手机经营门市,对售出手机的维修更是不闻不同,让手机用户饱尝手机维修之苦。 二是退货难。手机几经修理未能修好,商家却不给退货,理由为手机不在“三包”(包修、包换、包退)产品范围内,我国法律对手机退货无规定。由于不少消费者对法律知识知之不多,不能进行“据法力争”,往往“打掉门牙肚里吞”,放弃维权而自认倒霉。  相似文献   

19.
2002年,在广州、上海和北京进行的一次手机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拥有的手机品牌”,“消费者最喜欢的手机品牌”和“消费者下次最可能购买的手机品牌”,诺基亚都排在第一位(分别是;34%;44%;39%)。为什么诺基亚品牌有如此大的魅力,它究竟赢在哪里?  相似文献   

20.
车载计算机系统在国内已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但依然处于普及化程度低、技术限制因素多、认知度有限、消费者功能需求不明确的状态。文章立足于国内汽车消费的广阔市场背景,分析了不同特征的消费群体对车载计算机系统的偏好倾向、功能需求、市场态度,发现缺少必要的市场细分和针对性的功能定制,且相应品牌供应商和终端产品厂商缺少对于消费者偏好分析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车联网随着应用系统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终将成为一种趋势。文章还对消费者偏好进行了调查研究,有助于了解市场需求及提升方向,给企业以建议帮助其做出一个合理的功能定位。文章的最终目标是帮助企业了解车载系统的研发目标.为企业提出可行的发展建议.进而提升厂商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