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试论公司治理、战略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公司治理、战略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的涵义(一)公司治理的涵义公司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不同的学术领域对其的定义都不尽相同。经济学家对公司治理的关注侧重于在高级管理阶层、股东、董事会、公司其他利害相关者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具体问题,关注几者之间的组织结构和制衡关系;管理学者认为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核心是在企业所有权  相似文献   

2.
随着公司治理的演进,公司治理的核心功能从权力制衡转移到决策科学化,公司治理对象从管理者个人转移到决策科学化。与此同时,与公司治理有着天然联系的管理会计也随之发生角色转变——从企业“内部警察”到“决策者的战略性伙伴”,使管理会计的服务层面从公司管理拓展到公司管理和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公司治理的核心功能转移到决策科学化,公司治理的对象从管理者个人转移到决策,决策成为不同利益相关者交换信息、增进沟通的平台。由此,公司治理中产生了有效的管理会计信息需求,使管理会计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杰 《财会通讯》2008,(9):83-84
一、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内涵 (一)公司治理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9年制订的《公司治理原则》中定义:“公司治理是一种据以对工商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公司治理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并且清楚地说明了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同时,它还提供了一种结构,使之用以设置公司目标,也提供了达到这些目标和监控运营的手段。”从而可知公司治理规定了企业的运作框架。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结构是西方发达国家通行的一个关于公司战略导向的概念。尽管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演进轨迹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差异,但最近20年来,人们在对西方大公司的研究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国际社会对于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国家把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当作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经济绩效的基本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激励企业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以更好地实现公司的目标。但公司的目标,也就是进行财务决策时的目标,是追求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还是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上,遵循不同的逻辑。将形成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从公司治理结构主体的角度来说,前者不妨称之为“股东至上”模式,后者或可叫“共同治理”模式。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异在于。公司的目标是只为股东(SHEAREHOLERS)的利益服务,还是为全体利益相关者(INTEREST GROUOPS)或当事人(STAKEHOLDERS)的利益服务。“股东至上”模式的公司治理结构一直广泛流行于西方国家。在这样一种治理逻辑下,股东作为物质资本所有者,其地位是至上的,而人力资本则利小势微,为了克服这种治理模式的内在缺陷,就需要实现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扬弃“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标并非惟一地追求所有者的资本收益最大化。企业本质上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或者说是一张由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组成的“契约网”。契约本身所内含的利益主体的平等性和独立性要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体之间应该是平等、独立的关系。这些相互关联的主体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生产者、消费者、供应商及其他有关利益主体,组成了利益相关者,而企业的效率则需建立在利益相关者平等的基础之上。在这样一种新的公司治理逻辑上,企业不仅要重视股东的利益。而且要重视其他利益相关者对经营者的监控;不仅要强调经营者的权威,还要强调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实际参与。这样的公司治理逻辑就是“共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周方遒 《活力》2011,(17):49-49
公司治理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公司的价值,为投资者创造财富。公司治理的具体目标是提高公司的决策能力和效率,提升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降低公司的交易成本和代理成本。公司治理的对象主要是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7.
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究竟应该构建哪种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应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国有企业制度不合理,产权不明晰,政企职责尚不分明,缺乏以有效、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其董事会形同虚设,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各部门权利责任不明。(2)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比重过高,流动性差。我国已实行的债转股和国有股减持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3)激励机制是以物质为主,并且不稳定。(4)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所有者不到位,内部约束机制软化,出现“内部人控制”…  相似文献   

8.
CFO是英文Chief Financial Offjcer的简称,是指企业的首席财务官或财务总裁。CFO是现代公司中重要的高级管理人员,不仅在公司决策和管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公司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OFO制度存在多种模式,有美国模式、德日模式和东南亚模式等。CFO制度模式的不同主要受各国的资本市场、公司的资本结构、公司治理模式等因素影响。在不同的OFO制度模式下.CFO的职能定位有着较大差异.在公司治理和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也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产生于现代公司制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根据OECD《公司治理原则》(1999),公司治理是指“对工商业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制度体系”。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内部治理结构与外部治理结构两部分。所谓内部治理结构,是指由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三方面形成的管理与控制体系。外部治理结构包括:外部市场治理机制(即产权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外部政府治理机制(即政府对一、二级市场的管制)以及外部社会治理机制(即中介机构的信用机制)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公司制的核心问题,对公司的规范、有效经营具有决定性作用。我国现行《公司法》倾向于以股东会为中心的结构,对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的权利责任进行了平衡安排。这种安排,在公司的实际运作中出现了股东会权力过多;经理法定权力小、实际权力大,权责不对称;制衡机制不到位等问题。笔者认为在修改《公司法》时,有必要对治理结构的治理准则加以具体规定,同时在公司章程里应详尽规定“三会”和经理的权责。不同企业其治理结构应体现不同特点。董事会应以产权关系为轴心作好各项决策。  相似文献   

11.
<正>在事业单位转制为国有企业的过程中,广州广检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简称广建公司)面临着许多亟须解决的难题和企业管理的挑战,为此公司制定了针对性的管理举措和专项提升行动,初步建立了治理机制和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发展效率,为完成“事转企”的顺利过渡创造了良好的运行环境,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公司的规模、技术含量、内部资源配置效率等问题是传统业主式企业没有碰到过的.公司制的运行造就了职业的管理者阶层和管理者市场.导致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一分离体现契约控制权的授权过程——作为所有者的股东.除保留诸如通过投票选择董事与审计师、兼并和发行新股等剩余控制权外.将本应由他们拥有的契约控制权绝大部分授予董事会.而董事会则保留聘用和解聘首席执行官(CE01、重大投资、兼并和收购等战略性的“决策控制权”.将日常生产、销售、雇佣等“决策管理权”授予公司经理阶层。但是.职业管理者取代业主控制企业的经营又产生了“代理人”问题.从经济学的理性假设出发.委托人和代理人具有不同的目标函数。代理人具有道德风险、规避和搭便车等行为。公司治理机制是股东、董事会、总经理之间的责、权、利安排和相互制衡的机制。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契约关系的制度安排确保委托人的权益不被侵害。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组规范与法人财产相关各方的责、权、利的制度安排。这一制度安排的内在逻辑是通过制衡来实现对管理者的约束与激励.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股东和相关利益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3.
孟品娃 《企业研究》2011,(11):46-46
一、企业治理结构概述 企业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或称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系统(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公司治理机制(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  相似文献   

14.
冯雪莲 《吉林会计》2003,(12):12-14
在存在委托——代理问题的情况下,特定的公司治理结构的选择是重要的。吴敬琏在他的《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一书中指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  相似文献   

15.
资要市场对公司治理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资本市场的股价机制,方便出资了解公司经营信息,降低了监控的信息成本;(2)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接管,能够及时发现公司经理管理效率低,并以更好的经理来取代之;(3)管理的期权报酬合同是公司治理向经营提供的一种激励机制,使之按所有利益选择行动,但是,上述作用的发挥均需建立在有效的资本市场基础之上,是以资本市场定价的有效性为前提的,缺乏效率的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作用将是残缺不全的。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问题的提出源于现代公司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导致的代理问题。公司治理的实质是有关公司的权利安排和利益分配的问题。委托人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 ,一方面要采取措施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要对管理者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概括起来讲 ,就是要形成对代理人有效的监督约束与激励机制 ,而这正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我国公司治理在监督约束与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从内部治理看。我国公司股权结构过于集中 ,国有股“一股独大” ,且国有股权的控制权不明确 ,谁是国有资产的代表者 ?谁行使这个权利 ?事实上国有股权…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睿 《财会月刊》2008,(3):81-83
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关系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本文从公司治理模式的决定因素入手。介绍了美国、德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公司的四种不同治理模式,并对四种模式的治理特点进行了比较。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公司治理模式选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关系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本文从公司治理模式的决定因素入手,介绍了美国、德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公司的四种不同治理模式,并对四种模式的治理特点进行了比较。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公司治理模式选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工商公司管理和控制的理论体系。我国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严重的制约了民营企业的扩张、壮大与可持续发展。面对激烈的竞争,要想在残酷的“肉搏”中赢得市场,那就必须先“强健体魄”,顺应市场的变化与发展对公司做出战略性的调整,而创新,特别是治理主体和治理机制的创新则可谓是民营企业“强健体魄”的一剂妙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有银行应该汲取当下美国金融服务公司及七年前“安然事件”的教训,如何使得国有银行健康运行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就国有银行的治理机制完善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