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近期总需求、总供给与货币信贷三组指标看,今年经济增长将继续偏热,“三过问题”在继续发展,宏观经济再次面临由“偏快”向“过热”发展的风险。而且过热的态势比前两次还要提前和迅猛,2004年投资过热发生在4月份,2006年投资过热出现在3月份,今年前两个月投资过热便开始显现。需要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以避免下半年及明年出现全面的经济过热。  相似文献   

2.
期刊方阵     
宏观调控目标还未充分实现樊纲在!"#年$月%日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仲辛采访时指出,从!"#年前&个月的统计数据看,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各项指标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变,这意味着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已初见成效,我国经济此次有可能真正实现“软着陆”。其原因一是政府的政策反应比较及时,在经济过热趋势形成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开始采取一些抑制热的政策;另一个原因是不少企业较早就开始自我调整。但是,现在就说宏观调控目标已经实还为时过早,因为这次不是结构问题或“局部过热”,而是投资增长过快导致的宏观经济过热一些总量关系还没…  相似文献   

3.
近来,中国正在出现一场关于经济是否过热的争论。从宏观经济的走向看,一方面,经济增长与货币增长加快,经济正在走向“过热”;而另一方面,市场、物价和就业形势又仍然“趋冷”。那么,对于政府宏观调控来说,目前是否需要踩“刹车”呢?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会长王建。王建会长首先指出,1993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以来,连续8年中国经济增长走低,物价形势相应从通胀转入通缩,今年以来出现的高增长,许多人把它看成是中国经济进入又一高增长期的标志,而且许多产业领域的投资上得很猛。为此,有人担心可能出现经济过热,并提出在宏观…  相似文献   

4.
由著名经济学家李京文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中国产业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最近得出重要结论:经济高速增长不等于过热。如果采取适当的产业发展政策,增强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1988年的经济过热有可能避免,整个80年代经济仍可以更快发展而不会导致过高通货膨胀。这是该课题组运用最新研制的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对1979-1988年我国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和政策模拟  相似文献   

5.
引言从年度增长率周期来测量,始于2000年的本轮经济周期的扩张期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了7年时间,这在新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2006年GDP增长10.7%,达到本轮经济周期扩张的最高水平。耐人寻味的是,近3年的高速增长是在政府一系列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取得的。2007年1季度,GDP增长11.1%,创造了近10年来的同期最高增速,再次出乎人们的普遍预料,显示增长势头依然十分强劲。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月上升,3月份当月突破“警戒线”,达到3.3%,通货膨胀压力显现。2007年我国经济运行是否会再次出现“过热”?全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会再创本轮周期…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经济界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政府主管经济的部门谈经济过热的比较多,而企业界对经济过热的说法似乎并不“感冒”。那么,中国经济是否过热呢?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教授。  相似文献   

7.
政府过热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1至2月,全国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这无疑为经济过热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目前,国家已对部分投资过热的行业采取了相关措施,相信这对于制止过热行业的盲目投资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需要人们关注的是,由于对引发新一轮投资过热的原因至今仍众说纷纭,因此采取何种治热对策也同样存有争议。按照敢于直言的吴敬琏先生的说法,新一轮的投资过热实际上是行政主导型的投资过热。应当说,这种说法还是比较含蓄的,其实说白了就是“政府过热”。过去,人们往往注意的是政…  相似文献   

8.
4月2B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被勒令暂停贷款的传言席卷了整个金融市场,股市、债市均遭受重创。尽管事后银监会出面进行了澄清,但可以肯定,银监会的确对商业银行进行了一次措辞十分严厉的“窗口指导”。此后一周,商业银行在贷款投放上十分保守。虽然目前舆论对中央政府重新操起行政干预的大棒扼制经济过热的行为颇有微辞,但是面对主要由地方政府和国有经济体主导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发的混乱局  相似文献   

9.
2003年,中国经济经受住了“非典”和伊拉克战争的两大冲击,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这表明新一届政府有很强的应对危机和宏观调控能力,也说明我国经济自主增长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尽管从全局上看,尚谈不上经济过热,但结构性过热问题确实存在,需要适度的局部微调和深化体制改革。考虑到明年世界经济可能会有所好转,国内总需求也将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我们判断2004年我国经济发展很可能会好于今年,增长速度也可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需要战略性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我国政府实施“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取得一定成效,经济保持快速增长,通货膨胀控制在较低水平,部分过热行业投资增速明显回落;但是经济仍处于高位运行的态势,投资增长总体过快,房价上涨过快,表明宏观调控尚需继续。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与宏观调控,暴露了我国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必须实施经济战略性转型。一、我国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新一轮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凸显出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可以归结为“四高一强”。一是强政府经济。政…  相似文献   

11.
为防止经济过热导致“大起”后的“大落”,中央采取果断措施实施宏观调控,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在此背景下,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态势是否受到影响,民营企业家对当前宏观经济走势的信心如何,2004年8月至10月,民建中央企业委员会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共同组织实施了“2004、中国民营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2.
轻装前进     
据悉,经前一阶段国务院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后,行政许可项目保留500项.一些地方政府也取消或转移了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看来,政府真的是要放下权力,解放自己,轻装前进了.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是今年中央政府关注的房地产市场热点区域之一.也可以说是本轮宏观调控的重点对象.其房地产市场状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一、强化审计监督是政府加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方式逐步由直接管理转化为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间接的宏观调控,审计监督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审计可以检查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情况,保证这些措施落到实处,还可以从审计数据中发现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为政府制定和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依据,因此审计工作要自觉地把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联系起来,服从大局、服务大局,要把检查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经济方针政策作为审计监督的一项重…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运行从衰退、萧条转向繁荣、高涨之后,如果没有宏观经济政策由扩张取向转型为收缩趋向的配合,仅仅依靠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强化行政监督和行政审批,是不足以恢复经济总量平衡的。仔细分析本轮宏观调控以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可以发现,宏观经济政策并没有完成这个转型。  相似文献   

16.
区域中心城市政府职能转变及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调控方式的变化和调控内容体系的改变是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必经历程,在政企分离的要求下,建立理性、精简、效能的政府行政机构和规范的行政价格体系是政府制度创新中应有之义,在此情况下,区域中心地方政府的特殊地位和功能决定其一方面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方式、内容、体系的转变,适时推进制度创新和职能转变,另一方面又要根据区域资源、环境和发展水平,从培育区域综合竞争优势的高度建立合理的地方行政体系,科学设置地方行政机构。因此,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推进地方机构改革已成为承上启下的关键举措。一、确定中心城市政府合理规模的几个因…  相似文献   

17.
随着本轮国家针对房地产业过热发展进行的宏观调控的深入发展,“十一五”期间房地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是否仍然应该成为“支柱产业”,在理论界和决策界引起了越来越多和越来越激烈的争论。尽管如此,人们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与和谐社会,以及房地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和拉动作用的观点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8.
理论视角     
行政管理要地方市场分割站好“位”危害大 吴志军在《理论探讨》2001年第4期撰文指出:对中国行政改革而言,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在某些方面“越位”,在某些方面则“缺位”。为此,政府就必须确立一个基础观念:政府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主体,既然我们历史性地选择了市场经济模式,就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政府就需要加快由微观管理走向宏观管理、直接管理走向间接管理、单一管理走向多元管理的进程。社会中介组织作为介于政府与企业和社会基本单元之间的组织,可以加快中国行政改革的进程,实现政府宏观、…  相似文献   

19.
2004年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明显进展,在某些重要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但本轮投资过热及宏观调控中暴露出的问题也凸显了改革的滞后,特别是政府转型的滞后。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改革的深化。目前,改革遇到了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改革进入重大利益关系调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市场过热与政府失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及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的原因可归结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地方政府不当干预或过度干预所导致的政府失灵是重要原因。因而,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使房地产市场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之一就在于避免或减少政府失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