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中国股市与汇市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证综合指数和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为指标,运用多元GARCH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股市与汇市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汇市对股市表现出较强的波动传导,而股市对汇市的波动传递则相对较弱,存在着波动传导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两区制门限协整模型对香港离岸市场利率与汇率的联动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利率与汇率的联动效应呈现非线性特征;在低利差区制,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可以实现有效的自我调节,而在高利差区制,市场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且随着远期汇率期限的增加,市场自我调节能力进一步降低。进一步分析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利率与汇率的联动门限效应的影响因素发现,中美贸易摩擦、"811"汇改、央行货币政策等因素都会对离岸市场的状态造成差异化影响。因此,央行应根据区制的不同采取差异化政策,加快离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和监察体制,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3.
基于创业板市场与中小板市场的特殊关系,本文分别运用单变量条件异方差模型和多元条件异方差模型考察二者之间的信息传导和波动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创业板市场对中小板市场存在波动的集聚性和持久性溢出效应,中小板市场对创业板市场不存在波动的集聚性溢出效应,但存在波动的持久性溢出效应;(2)创业板市场与中小板市场间均值溢出效应不显著,二者互不构成对方的定价中心;(3)单变量GARCH模型下,创业板市场对中小板市场存在单向的波动溢出效应,而多元GARCH模型下,创业板市场与中小板市场间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表明多元GARCH模型效果优于单变量GARCH模型;(4)创业板市场与中小板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程度均不大,但中小板市场对创业板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程度要大于创业板市场对中小板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程度,表明老市场向新兴市场的信息流动量较大.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进出口商品价格具有显著传导效应,通过相关传导机制与路径对非进出口企业和非涉外行业也产生影响。运用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人民币波动引起的企业现金持有变化特征,具有较强理论与实践价值。研究发现,当人民币兑美元呈贬值或升值极为缓慢情形时,外部融资约束减缓,企业现金持有水平随之发生变化,企业利用现金流提升现金持有水平倾向趋于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人民币兑美元呈贬值或升值极为缓慢情形时,存在融资约束特质企业,验证结果显示其减少现金持有,而对于非融资约束组企业,前述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随着能源金融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能源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采用TVP-VAR-DY溢出指数分解方法探究国际能源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时变溢出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跨市场溢出效应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能源市场与股票市场既存在显著的市场内部溢出效应,也存在显著的跨市场溢出效应,且系统总体溢出水平的动态变化主要由后者驱动;国际能源市场对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弱于股票市场对能源市场的溢出,即国际能源市场为溢出净接收者。国际金融危机、COVID-19等极端风险事件发生时,跨市场波动溢出效应显著增强;地缘政治风险和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导致跨市场波动溢出的重要因素,且分别在金融市场动荡时期、全球流动性收紧时期表现得更加明显。鉴于此,投资者应高度重视两个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风险,当极端经济事件发生时,监管部门应采取必要的非常规政策措施,减轻溢出效应的不利影响,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6.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关键在于宏观货币政策与微观银行体系。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基于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以及17家银行的非平衡动态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在岸离岸人民币利率联动在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机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利率联动在宽松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中发挥了完全中介效应,但在期限、渠道与微观特质三维度上呈现显著异质性。研究结论对于全面考察货币政策通过利率联动效应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核心逻辑、实时监测预警利率联动冲击下的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妥善解决“大而不能倒”风险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张延陶 《英才》2012,(11):108-109
尽管喝彩声不断,但人民币期货推出后并没有吸引来大量交易者,市场投资热情远不及预期。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推出以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形式交易的人民币期货6年后,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交所)于今年9月17日,将全球首只可交收的人民币期货品种引入市场。人民币期货所将带来积极影响毋庸置疑,如对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等都有推动作用。但与预期的火爆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上证综指和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两个变量,运用GARCH-BEKK模型对我国股市与汇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汇改后我国股市与汇市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且有非对称性的特点,即汇市对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比股市对汇市的波动溢出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9.
文章使用美国进口商品价格和人民币汇率数据分析探讨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美国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分析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美国进口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  相似文献   

10.
离岸人民币的市场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中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3):122-124,121
市场的创新活动是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的关键.文章对离岸人民币的市场创新进行了研究,特别指出市场创新直接导致三个离岸市场的融合,市场创新的力量最终有助于全面提高我国金融市场以致各种非金融资产市场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未明宏 《企业导报》2013,(10):35-36
人民币货币期货合约于2012年9月份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交易,几个月以来市场运行比较平稳,日交易量也在逐渐攀升过程之中。人民币货币期货合约的推出满足了投资者进行外汇避险和投机的需求,其成功推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健全了我国人民币离岸外汇市场。外汇期货有两个重要的功能,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人民币货币期货推出以来,其是否真正发挥了价格发现的作用,能否引领离岸人民币汇率市场,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利用协整分析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分析了人民币货币期货价格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结果表明目前人民币货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已经初显,但是还没有真正发挥出其作用,价格发现的效率还较低。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于2018年8月暴发的非洲猪瘟疫情是导致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目前尚无关于该疫情冲击效应的定量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猪肉价格波动的机理,并阐释国内生猪市场的价格波动是猪肉价格内部传导机制和外部突发事件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次,通过建立ARIMA模型对非洲猪瘟疫情造成的生猪市场冲击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实际值和预测值的偏差,发现冲击效应在2019年2月后开始变得明显,且目前冲击仍在继续;最后,提出有效建议,为平抑我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汇率波动的幅度逐渐扩大,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因此而愈加显著。以国内商品价格和资产价格所表征的价格变量为着眼点,首先从不同的渠道就汇率变动影响价格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构建了人民币汇率影响物价以及资产价格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并进一步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对此进行了冲击分析,以检验人民币汇率影响价格的传导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汇率对商品价格和资产价格的影响周期较长,但传导不完全,因此,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滞后效应;人民币汇率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从长期来看较为显著,但对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的影响则存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汇率改革以来,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金融市场改革,促使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显著提高,增强了金融市场间联系。本文采用四元VAR(6)-GARCH(1,1)-BEKK模型分析了我国主要金融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以及货币市场)的溢出关系。研究发现,上述市场有很强的波动集聚性和持续性,大多数金融市场间存在显著的双向均值溢出,所有市场间均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还发现市场间溢出可能主要来自于市场传染效应。据此,本文认为政府应该采取合理有效的监管框架,监控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资本金状况,防止金融市场大幅波动,降低风险累积程度,并在执行货币政策时,兼顾金融市场价格变化对货币政策执行效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现实性分析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岸市场是经营境外货币存、贷业务的市场,它在推进国际金融一体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已发展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走强,人民币的国际化必然是大势所趋,在这一过程中,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立虽然会给现存的金融制度带来一定的冲击和风险,但其建立已经具有了现实的市场基础和需求,积极作用是主流。因此,只要监管得当,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立将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及其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一、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现状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分为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离岸市场又可以细分为离岸的场内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7.
基于渐进推进的碳市场试点作为外生事件,使用多期三重差分模型探讨碳市场对高碳企业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碳市场的建立会对审计定价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从审计定价的视角支持了波特假说;政策动态效应表明在排除政策预期效应后,碳市场当期就对审计定价产生影响且呈强化趋势。机制检验发现碳市场通过信号效应渠道和绿色转型渠道影响审计定价,市场化水平和地区环保意识可以进一步加强碳市场对审计定价的溢出效应,还排除了审计意见购买假说。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碳市场覆盖的不同行业和不同的碳市场试点区域存在差异性和非对称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杠杆不稳定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重要隐患,因而如何进行风险识别在金融动荡时期具有显著意义。为识别杠杆波动对系统性风险的直接影响及可能造成的风险内部溢出效应,首先选择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TVP-SVAR)识别杠杆波动对系统性风险的冲击效应,并结合中国几次“去杠杆化”政策时点进行补充分析,其次采用时变参数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模型(Tvpdy)对杠杆波动下系统性风险内部溢出关联效应进行动态刻画。研究表明:一方面,杠杆波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存在异质性冲击影响,短期效应最为显著。近年来累积的外部市场与货币流动风险对宏观经济与资产泡沫风险起到周期性的抑制作用。其中,“扩内需”去杠杆举措可有效缓释当前存在的宏观经济与外部市场风险,而“防风险”措施则对整体风险的抑制效应较为稳健。另一方面,杠杆波动下系统性风险内部溢出效应明显。各子风险多为风险的净输入者,在经济过热或金融危机等杠杆异常波动时期,溢出效应较为显著。外部市场风险后期有显著抬升的趋势,而宏观经济风险溢出方向由输入向输出转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讨论溢出效应与多市场非均衡模型微观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多市场的数量-价格调节问题,证实了对供需波动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生产网络理论,构建理论模型论证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直接创新效应及创新网络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基于地级市四位码行业层面创新数据、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与全国税收调查数据,构造双重差分模型与三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创新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试点区域内规制行业创新水平,且在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基于地区间投入产出关系对该政策创新溢出效应的传导路径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发现政策对相对上游行业的创新产生了负向影响,但显著促进了下游行业的创新。机制检验表明,这一生产端冲击引发的创新溢出主要通过产成品价格和生产率传导实现,且将议价能力强、与下游行业关联紧密的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试点更有助于发挥政策的创新溢出效应。在“双碳”背景下,本文为评估减排政策的创新效应提供了更为深入的证据,对未来稳步推进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