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发员工去开创不同凡响的伟业,既需要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还需要有不同凡响的体制创造。真正跻身世界一流的中国企业,当属任正非领衔的华为。2011年华为以317亿美元的业绩,成为全球通信设备第一供应商。华为凭什么成就了一番伟业?任正非新近写的《一江春水向东流》,首次细述了一个做企业证悟者的心曲。悠扬而沁人心肺。  相似文献   

2.
有人问华为任正非:凭什么超过爱立信?任正非答道:不喝咖啡。"华为从上到下都是大傻瓜,为什么呢?好不好都在使劲干,因为人多了,自然就可以摸到这个方向。"2015年1月22日,华为的灵魂人物任正非,在"2015冬季达沃斯论坛"上再度语出惊人,其中不乏大智若愚。华为一直以来的成功,在任正非眼中,最大的长处就是"傻"。但是,在这种"傻"的状态下,15万华为人都能努力,"拼死命地努力",自然而然地持续增长,以至于2014年的整体业绩(2890亿元)几乎追平思科。永不消退的斗志,是华为价值观中"以奋斗者为本"的体现。套用任正非的话,华为从不看别人的增长,只让自己像  相似文献   

3.
18年前,华为总裁任正非提出“10年之后,世界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将占一份”。虽然从追赶到跟随再到超越的过程,超过了10年,但今天的任正非和华为基本算是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家》2005,(11):113-113
4月18日,华为总裁任正非被《时代》周刊评为当年度有影响力的人物,不久在华为内部网站登载了一份“关于任总被《时代》周刊刊登的几点说明”,邮件是以总裁办名义发出的。但从语言风格及我们对任正非的间接了解判断,该邮件似乎出自任正非之手。  相似文献   

5.
华为股权迷局——论战员工持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管理》2003,(8):12-13
2001年3月.正值华为将年销售目标豪迈地指向了400亿,而美国《时富》杂志刚刚为华为做出了上百亿美元身价评估时,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出人意料地发表了一篇题为《华为的冬天》的文章。文称:“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相似文献   

6.
4月28日,华为公布了任正非于3月30号在持股员工代表大会的发言摘要,在谈及接班人问题时,任正非承诺其家族成员将永远不会接班。摘要表明任正非有四名家人在华为工作,任正非认为"他们都是凭自己的劳动,在华为努力工作"。同时,任正非指出他们并不具备华为的接班人必须具备的相关能力,所以他的家人仅是职业经理人员,决不会进入接班人的序列。这意味着他的独生子任平和担任华为CFO的女儿孟晚舟将来都不会成为华为的一把手。  相似文献   

7.
压强战略已经成为华为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中国新时代》2005年1月号在对中国企业跨国梦的探寻中,得出的一个结论。就像1992年,华为的销售额首次突破亿元,却敢投资1亿元研制新技术,在倾其所有之后,任正非竟冒险向大企业拆借利息高达30%的资金继续跟进。当时的任正非很清楚,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如果研发不成功,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结果,任正非没有从楼上跳下去,华为实现了通信核心技术方面的第一次突破。此后华为开始有力地抵抗了跨国企业的围攻,这被称为华为第一次“飞跃”。2005年,任正非和他率领的华为取得了国际化的丰硕成…  相似文献   

8.
十年前笔者第一次接触"任职资格"概念的时候,也和当时华为的绝大多数人一样,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更不明白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费九牛二虎之力推行它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华为在2018年初发起“人力资源管理纲要2.0”的公开讨论之后,任正非终于开始对人力资源部“动刀”了。在2018年7月华为总裁办的邮件中,任正非指出:华为现在的人力资源过于权利中心化,容易“指鹿为马”。华为未来的人资体系应包括人力资源体系和干部体系两个系统。  相似文献   

10.
读书     
<正>《任正非这个人》作者周君藏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定价38.00元编辑推荐前《华为人报》主编,贴身观察任正非近十年。任正非究竟具有怎样的企业家智慧?其个人性格如何影响了华为的基因,并不断驱动华为向高处发展?  相似文献   

11.
4 任正非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2007年,华为依然雷声不断,2007年,华为继续保持了一贯的沉默。  相似文献   

12.
《经营者》2005,(5):24-25
<正>4月10日,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了“2005年度影响世界的100位名人”,华为科技公司总裁任正非是入选“建设者和巨子”的唯一中国人。神秘低调,淡泊名利 1988年,任正非以2万元注册资本创建深圳华为, 2000年华为约值100亿美元,成为中国市场GSM设  相似文献   

13.
秦姗 《中国企业家》2013,(19):70-71
IT产业剧烈变革,很多光芒万丈的名字已经抹去华为要从肌体最深处的血脉与传统思维、行动模式做最深刻的决裂一开始,作为华为企业业务BG(业务运营中心)的CEO徐文伟并不能真正理解总裁任正非提出的"黑寡妇"言论的真正含义,直到2011年底,当年华为企业业务陷入困境,总裁任正非在务虚会的发言之后他才有所感悟。"黑寡妇"是一种交配后雌性会吃掉雄性的毒蜘蛛。任正非在2010年提出来,希望华为不要做"黑寡妇",要开放、合作、实现共赢,多把困难留给自己,多把利益让给别人。  相似文献   

14.
荐书     
吴建国 《中国企业家》2006,(23):150-150
华为和任正非一直以来的低调是人所共知的,所以撰写一本描写华为和任正非的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毫不夸张地说,华为是中国最难写的企业,但是,华为也是中国最值得写的企业,因为华为之于中国,在这个时代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华为与联想、TCL等企业一道,已经是“中国崛起”在商业领域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任正非太喜欢李一男了。面对李的突然叛逃,他爱恨交加。其实,正是任正非自己把李“欢送”到反对华为的大道上。为了扶持内部员工出去创业,培养自己的首批核心经销商,任正非支持李一男创办北京港湾网络有限公司。港湾公司是李依靠从华为得到的1000多万元设备、100余名顶尖的研发和销售人员创办,作为华为“内部创业”的典型出场。港湾创办第一  相似文献   

16.
袁立 《上海企业》2008,(1):17-19
最近,由于辞退近万名员工,而闹得沸沸扬扬的华为集团,已成为公众和媒体的众矢之的,各种评论文章铺天盖地。我上网查了一下,对任正非的这次"乌龙"决策,舆论导向几乎清一色的批评、否定。这件事闹得这么大,为人处世一向低调的任正非恐怕是没想到的。也许是好心办坏事,也许是聪明人做傻事。总之,我对他更多的是同情和理解,"华为"风波实际上也折射出我国民企的一种困惑与无奈。一、辞退风波的由来  相似文献   

17.
书讯     
《中国企业家》2005,(16):120-121
[商道]《华为经营管理智慧》任正非象一个谜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指挥着一个庞大的商业机器在全球攻城掠地。本书从华为的企业文化、人才战略、产品与技术研发、分配机制、市场营销、国际化等方面描述了任正非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智慧,力图为读者总结出华为这只“土狼”多年来的制胜攻略。作者:程东升刘丽丽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定价:35元  相似文献   

18.
收与放     
近期,任正非的女儿孟晚舟首次公开面对媒体,引发了人们对于她将成为华为接班人的广泛猜想.观察孟在华为的成长经历,精心"培养"的痕迹非常明显,此时走向前台,引发猜想也顺理成章.毕竟任正非已经年近七旬,权力交接的那天对华为来说不会太远. 任何一家足以称得上伟大的公司,都要经历一代代权力交接的过程.中国的民营企业,目前多还处于创始人掌控阶段,但第一代企业家年事已高,未来几年将有一批企业集中面对传承这道坎.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2015,(4):76-81
提到华为,许多人便想到"狼性文化",甚至误认为是狼性文化促进了华为在世界企业之林崛起。但是殊不知,华为狼性文化背后,还有另外两种动物精神隐现——"乌龟精神"和"眼镜蛇特质"。其中,"乌龟精神"已经散见于华为总裁任正非的公开与非公开讲话中,也真正被贯彻到华为的战略与执行中。"眼镜蛇特质",则是任正非近年来深入思考并逐渐开始在华为推行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王琦 《中国企业家》2005,(11):47-47
华为的海外大员处于比较频繁的轮换中,难以形成一股相对个人化的强势力量“我要号召各位领导从部下中,推荐一些人、放一些人到海外去……”2003年,华为总裁任正非在一次内部工作会议上这样说。2003年是华为海外盈利的第一年,海外市场销售额10亿美元,占公司总销售额近1/3。对于把国际化当作度过“华为冬天”惟一途径的任正非,海外市场有着双重意义,贡献利润、培养人才。“2004年,华为总销售额460多亿人民币,其中海外销售额22.8亿美元,占到总收入40%。今年的目标是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