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城中村改造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及防止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中村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城中村改造问题的本质是利益问题,实质上是与城中村改造相关的利益各方利益调整的过程。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城中村改造基本都在政府主导下进行,但由于政府的失灵,往往也会产生很多弊端。但大多数学者仍认为政府应该在改造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问题是政府应该在城中村改造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或者说市场的边界又在哪里。本文初步明确了城中村改造中政府干预的重点和市场的边界,阐明了城中村改造的总体思路,最后提出了防止城中村改造失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亮 《中外企业家》2009,(2X):30-32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着三方对弈者: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村民。改造的最终方案将是三方利益平衡的合约安排。改造过程中利益关系客观上的非均衡性导致三方的利益角逐,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对城中村改造进行分析,探索如何改进改造规划,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科学发展,为积极解决这一中国特有的现实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是高速城市化过程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本文在分析高速城市化地区城中村的形成过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首先从经济模式、社区管理及土地体制方面指出了城中村问题的根源与出路。然后,由此出发从理论上探讨了城中村改造的实质,即通过解决产权、规划、地价及拆迁补偿安置四方面问题来平衡政府、业主与改造单位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例说明了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思路。最后,从避免出现城中村的角度,探讨了政府在推进农村城市化时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二元土地制度造成了土地收益的双向性,从而导致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政府和村民两个改造主体间的利益矛盾关系,而协调好两者的利益关系,减小村民带来的改造阻力是“城中村”改造的难点所在。通过对“城中村”改造中的两个主体及其利益关系之间的博弈分析得出,只有解决好政府和村民间的矛盾利益关系,才能使“城中村”改造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向乡村蔓延过程中出现的普遍地理现象和城乡矛盾激化的一个缩影.城中村改造的过程是城市政府、城市发展要求和原村民三方利益主体对土地收益和城市功能的博弈过程,城中村的改造也只有在保证三方的利益得到合理保障的情况下才能顺利进行.以"广州市文冲城中村改造方案"为基础,探讨城中村改造的规划方案中如何体现政府管理、城市发展要求和原村民三方利益的共赢,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城中村改造思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增长,城市整体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城中村问题却始终存在,这已是城市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阻碍.因此,科学合理地改造城中村已经成为各地方政府所关注的重点.为城中村改造项目及其造价控制的合理化提出建议,本文将从城中村改造项目的重难点、改造过程各专业工程特点及造价控制难点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城中村”的存在已严重地阻碍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城中村”改造也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城中村”形成的根源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城中村”改造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产生的被征地村民问题是社会前进、经济发展正常现象,对“城中村”改造被征地村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的。因此.应该客观地反映“城中村”改造被征地村民存在的问题,从党和国家及城市政府主导的方面,积极探索“城中村”改造被征地村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博弈·和谐·共赢--"城中村"改造经验借鉴及其策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全民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城中村”作为与城市发展不和谐现象的缩影,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已成为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着重针对“成熟型城中村”,通过剖析我国“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多方利益主体的博弈关系,分析借鉴深圳、珠海、厦门等地“城中村”改造实践经验,从构建多方利益主体的和谐关系角度出发,探究力求多方和谐与共赢的“城中村”改造策略,指出“城中村”改造应多方协作,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探究相应的规划政策和引导措施,力求达到城市与乡村、政府与市民、人与社会、自然等的和谐与共赢,为我国“城中村”改造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一、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的模式与做法2007年,我市经过系统调研和科学筹划,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效果,三年大见成效,经过四至五年的不懈努力,使我市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在全国达到一流水平"的总体思路。(一)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的模式经过几年探索,我们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村拆除、安置优先、有形无形改造并  相似文献   

11.
认为反映在各尺度的城市景观上的城市病日益凸现,以宏观尺度的城市设计控制和引导城市建设越发显得必要;要使城市设计科学合理并能及早地介入,就必须始终把握城市设计的要义与精髓:即城市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导致城市景观发生改变,而城市景观的改变又可反过来影响一个城市的功能与服务;一个具有一定普适价值的城市景观综合分析框架对于分析城市景观是十分有益的,并且应该以宏观城市设计的角度经常性地检讨城市景观变化与城市功能服务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城市科学学科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家城市化进展加速,城市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中国城市化正面临着比发达国家和多数发展中国家更加复杂的背景和社会转型压力,论述了加快建设城市科学的重要意义.文章重点介绍了城市科学的学科构成、城市科学发展的现状、水平和存在问题,据此提出了我国城市科学建设的11个领域;中国城市化理论框架;转型期中国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经济、城市土地与城市住房;区域经济、区域规划与区域政策;城市社会与城市社区;城市文化与城市史;城市快速、立体交通设计与物流综合;城市生态与环境;景观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管理以及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等.文章最后还对城市科学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城市竞争力提升与城市空间重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城市空间重构是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处于快速转型期中所出现的普遍现象,它既表现为自发的空间重组,更表现为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环境而采取的种种主动策略.在中国转型时期,城市竞争力与城市空间重构已经构成一对内在关系密切的理论与实践命题,城市空间重构已经成为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在此命题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重构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城市空间互补与城市交通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超 《城市问题》2004,2(4):6-10
聚集效应主要决定于城市区域空间之间的互补性,而与土地价格不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城市区域空间互补性越强,聚集经济越大,资源空间布局越有效率,城市通勤距离也越短.由此才可以形成有效率的城市多中心空间形态.大都市交通问题的根源在于城市资源空间布局的非互补性.  相似文献   

15.
周祥 《城市问题》2005,(3):58-60
当代经济学研究注重交易费用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制度设计中所起的作用.而作为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开发有重要的影响,科学的城市规划管理应当注重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在介绍交易费用相关的基本理论基础上,结合美国城市规划管理实践,对城市规划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交易费用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我国目前的规划管理实践进行思考,提出适应经济发展,尽量降低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各种交易费用,以提高社会的总效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空间正义缺失的逻辑及其矫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城市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空间正义的缺失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给我国城市的"空间正义"缺失问题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并寻求其治理之道,本文尝试从一种调节理论出发,建构一个整合的空间调节理论框架,然后在此框架下具体考察我国城市空间重构和空间正义缺失的逻辑。最后,本文重点从价值、制度和政策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城市空间正义缺失的矫治。  相似文献   

17.
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城市灾害应急能力的评价是城市灾害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防灾减灾的重要保障,建立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增强城市灾害管理能力和提高政府部门对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有重要的意义.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城市灾害应急能力的评价指标进行分级,在结合城市灾害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起参与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为今后城市灾害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中"城市文化病"的凸显,如何医治这些"文化病",丰富城市文化的精神内涵,塑造城市精神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城市文化精神是城市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因此,塑造城市精神必须以提升城市文化精神为前提。开掘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对于提升城市文化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它是城市历史发展的需要和现代中国城市文化建设的精神诉求,也是彰显城市个性、确立城市特有价值观和城市文化品牌的需要,更是消解"城市文化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徐明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8):125-128
本文从传统城市设计的三部曲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特殊性入手,指出相对于目标导向方法,问题导向的城市设计方法更适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文章提出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方法并不是要完全抛弃目标导向方法,而是要把它作为重要的分析手段和前提,并通过在新疆阿勒泰市的探索与实践,归纳出“建立整体框架——搜寻重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转换成管理...  相似文献   

20.
In response to the growing interest in ways to take forward an agenda for a more global urban studies, this essay advocates a comparative approach to theory building which can help to develop new understandings of the expanding and diverse world of cities and urbanization processes, building theory from different contexts, resonating with a diversity of urban outcomes but being respectful of the limits of always located insights. The essay is inspired by the potential of the comparative imagination but, mindful of the limitations of formal comparative methods, which in a quasi‐scientific format can drastically restrict the scope of comparing, it outlines ways to reformat comparative methods in order to put them to work more effectively for a more global urban studies. The essay proposes a new typology for comparative methods based on the vernacular practices of urban comparison, tracing these through the archives of comparative urbanism. It also suggests some lines of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for reframing the scope and style of theorizing. New repertoires of comparativism are indicated which support the possibility of a revisable urban theory, starting from anyw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