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的贡献率在不断上升,甚至超过物力资本。人力资本已取代物质资本成为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贫富的关键,因此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对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农民工就业是一种低质的就业,其原因是农村人力资本匮乏。因此,必须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有效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采用卢卡斯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分析法,选取中原经济区1985~2010年统计数据,研究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本投入、物质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表明,人力资本对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是很高,物质资本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最后从中原经济区实际出发,提出了加大教育投资等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采用卢卡斯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分析法,选取中原经济区1985~2010年统计数据,研究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本投入、物质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表明,人力资本对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是很高,物质资本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最后从中原经济区实际出发,提出了加大教育投资等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朝敏 《物流技术》2013,32(2):74-77
测算1978-2009年中国物流业物质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构建物流业经济增长模型,以验证人力资本对中国物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在物流业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力资本水平是物流业经济增长的格朗杰(Granger)原因;但相对于物流业物质资本而言,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平均增长率及其对物流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都较低,物流业经济增长还处于以物质资本要素驱动为主的粗放型增长阶段。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提高物流业人力资本水平,发挥人力资本对我国物流业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徐善楼  卞超  谢嗣胜 《价值工程》2010,29(17):122-123
50年代末的舒尔茨就提出在人的素质上增加的投资,会引起收益递增,从而带来经济增长,即有别于物质资本的人力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增规律。本文通过构建模型,区分江苏省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以及人力资本的不同层次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差异,得出江苏省从业人口中,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不是很明显,指出其未来发展要注重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以期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战略。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经济增长率是经济发展问题的核心.经济学家们认为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索罗模型及扩展的索罗模型基础上利用全国28个省区1996-200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和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在各省人力资本存量和物质资本存量估算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是显著的,但人力资本弹性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弹性相比,相对较小,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从省区层面,人力资本对很多省份的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显著,人力资本并不是各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8.
薛冰 《企业导报》2013,(4):206-206
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表明物质资本仍然是促进郑州市经济增长的主因,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有助于经济增长,但贡献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显著,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法,将全国除海南、重庆外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客观的分为四大经济类型.在此分类基础上,运用新古典经济模型定量分析了经济体制、科技因素、人力资本及物质资本投入对不同类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后据此对缩小地区经济增长差异提出了切实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作用。而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力资本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生产函数分析比较广东省和四川省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以及贡献率,实证了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并对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出较为全面的解释,对四川省的经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1992~2005年期间我国物流产业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是影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二个关键要素:产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主要靠物质资本投资推动,物质资本投入量对产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9,9%;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较高,对产出有明显的积极影响,但由于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缓慢,对产业增长的贡献较低.最后,对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可能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增长是资本、劳动、技术、体制诸生产要素共振耦合的结果。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就是生产要素的分配和使用方式。由于经济发展有其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因此应该因地制宜,拾级而上。 一、增加教育投入,发展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人格化的知识和技术,是劳动力素质的凝固和积淀,亦是支撑经济增长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主体因素。据美国经济学家乔吉逊估计,在美国的全部资本中,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经济欠发达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本的投入,呈现出物质资本依托型的增长模式.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的生产能力的形成机制与物质资本无甚区别,应当将人力也视为一种资本,即人力资本,保持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本的积累与增长.文章考虑到人力资本所具备的资本特征,运用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借助其资本循环公式,分析了人力资本的运行过程,即人力资本的循环同样经过"购买"、"生产"、"售卖"三阶段和三种循环形式,并且达到三种形式的统一.文章认为人力资本的运行不是一次性的终结,而是一个不断反复、周而复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张佑泽 《会计之友》2012,(15):24-28
在国民经济发展新时期,如何运用科学技术来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显得尤为关键。文章根据索洛模型理论,将科技活动人员数和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因素从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中剥离出来,进一步具体化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形式,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测算技术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结论表明:科技活动人员数以及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影响,而且,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大于科技活动人员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5.
孙小庆 《价值工程》2012,31(4):12-13
基于索洛模型,选取1979年到2009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资本投入、劳动投入以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本和劳动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属于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6.
全要素生产力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78年到2005年的数据,研究了这27年劳动力投入、物质资本存量、TFP的平均增长率和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通过实证研究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出物质资本存量对产出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一个顶峰,未来中国产出增长主要靠TFP的增长,并由此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从数量和质量上对人力资本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人力资本分为一般人力资本和创新型人力资本.前者如体力劳动者,普通操作者,后者如高层次的科研人员,企业家等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而技术创新过程中,一切和技术相关的行为,都和人发生关系.地区人口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了技术创新的速度.本文从落后地区的劳动力问题作为研究切入点,分析落后地区劳动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黑龙江省农村的经验数据为样本,利用修改后的C-D生产函数,借助Eviews软件,通过建立协整检验模型,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在农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物质资本投入是农村经济增长主力量,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可以显著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因此,要在进一步投入物质资本的基础上,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结论展开,重点阐述了不同阶段经济发展理论中与人力资本有关的理论和关系模型。同时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了聊城地区统计年鉴中固定资产投资量、劳动力参与人数及经济生产总值的有关数据,形成了聊城市1980—2014年三十多年来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的有关数据。通过有效劳动模型和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进行计算分析,获得聊城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些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增进聊城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目前大部分的学术成果来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理论和实证主要集中在物质资本的投入和形成以及无形的制度创新方面;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方面,现有的成果也主要集中在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本文从区域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积聚的角度出发,以浙江省和陕西省的实际数据为例,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人力资本积聚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数据分析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