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基层政区作为国家政权的末梢和经济社会的直接管理单元,其通过行政逻辑下的区划调整来应对基层空间重组已难以胜任,特别是对于特大城市而言,基层空间的重组更是复杂而快速。无论是历史、理论还是实践,特大城市基层政区的改革都指向"治理区划"的新理念。文章从职能的重心变迁、空间的治理转向和实践的创新趋势等三个方面对"治理区划"这一新理念进行了构建。  相似文献   

2.
融合关系经济地理学和区域治理理论,以尺度、关系、领域为核心变量建立区域治理和城市经济网络演化互构作用框架,探索省域尺度城市网络演进与治理模式。结果发现:(1)区域治理框架下尺度、关系、领域协同交互演化,促使治理空间和经济网络动态重配,形成相对稳定的地理架构与“流空间”深度嵌套构成的城市经济网络体系。(2)福建省城市经济网络呈现沿海延展、纵深发展、递进演化、空间趋同等特征,形成以厦门和福州双核带动,多尺度镶嵌推动大中小城市网络健康协同演化。(3)福建省治理过程呈现不同治理模式创新迭代的过程,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均衡网络化治理迭代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人居三大会新城市议程的提出,包容、可持续、韧性等理念正全面进入城市发展的核心评价体系。作为中国城市发展领航群体的特大城市也面临在发展模式上的创新。尤其当中国政府提出特大城市发展走高端、有限之路和城市—区域疏解协同两大核心任务,就非常有必要以新思维开展中国特大城市发展的再评估,提出在特大城市经济发展、空间发育和公共基础设施服务3个侧面提出了各具针对性的多维视角评价思路,并运用于对中国16个特大城市的实际评价。进而基于评价方式拓展性地提出特大城市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的工具箱。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构建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多维测度体系,对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进行实证测度。研究结果显示:2008—2020年,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整体上稳步提升,可以将其划分为领先型、成长型、追赶型和起步型四大类型;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呈现出“东部整体领先、中部快速崛起、西部逐步提升、东北有待振兴”的空间格局和“南快北慢”的发展趋势,各维度发展存在不协调倾向和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差异大致表现出先缩小再扩大的发展规律;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增长趋势存在一定程度的“俱乐部趋同”特征。基于此,提出促进中国式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提升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张凯 《财会月刊》2023,(3):108-113
根据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有必要重新定位环境政策跟踪审计,从而为政府调整环境政策、提升审计工作质效提供动能支撑。本文立足环境政策跟踪审计难点与技术思路,以框架设计、功能逻辑、体系构建与实用价值层面为着力点,创新性地构建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环境政策跟踪审计体系。进一步地,提出完善环境政策审计制度部署、构筑多元主体协同机制、铺设审计数字新基建等实施建议,以期助力环境政策跟踪审计体系发挥效用。  相似文献   

6.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体制、机制和政策工具层面所暴露的问题,亟需掌握着区域内主要资源和权力的政府组织调整策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束缚,协同治理区域公共问题。从政府层面破题,以大气污染问题最为突出的京津冀区域为例,基于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在系统分析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路径:在体制层面,实现由"属地管理"到"区域协同治理"的转变;在机制层面,实现由"运动式"协同治理到"常态化"协同治理的转变;在政策工具层面,实现由"单一型"工具到"复合型"政策工具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尝试构建一个城市群演化视角下特大城市产业优化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即环境、效率与均衡三维协同的3E发展约束模型(3E模型),用以分析特大城市产业优化发展所需,同时兼顾考虑环境约束、效率约束及均衡约束。以长三角城市群的上海、京津冀城市群的北京和成渝城市群的重庆3个特大城市为对象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一,当前我国特大城市产业发展面临环境、效率和均衡方面的严峻挑战,在水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仍处于较低水平,综合劳动效率和各产业的劳动效率等仍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就业—居住均衡偏离较大,产业亟待优化推进;二,特大城市产业优化要协同考虑城市面临的环境约束、效率约束和均衡约束,推动水资源、能源等的消耗水平大、产业劳动效率低且职住均衡较难实现的产业退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形成特大城市产业发展的门槛约束;三,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应采取差别化的产业优化调整政策,分别采取一体化导向下实施产业功能提升策略、功能疏解导向下的区域协同策略和极化发展导向下的聚焦重点产业升级战略,推动不同阶段特大城市产业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政府人才规制由管理走向治理,在理念、范式、方法等方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革新.结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时代背景,提炼了人才治理的内涵、运行范式及特征.以问题为导向,诊断出当前我国政府人才治理面临着行政过度干预制约人才效能充分释放,导致人才治理高效化运行新格局难以达成;重人才“创新结果输出”轻“内生创新能力培育”,促使人才发展治理路径依赖本末倒置;供给类政策工具推动势能强于需求类、环境类政策工具拉动和影响效应,诱发人才创新成果现实转化乏力等发展困境.据此,从重塑政府人才治理职能边界,优化人才发展领导体制;创新政府人才治理内容体系,克服政府人才发展供给短板;厘定“政府-X”的关系边界,建立网络化人才协同治理格局三个方面,推进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传统财务管理忽视了产业链上各链环之间的交互作用与贯通效应,遮蔽了隐匿其中的潜在价值空间,难以实现对产业链大循环的支撑。鉴于此,本文结合“对标行动”,研究新发展格局下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生成逻辑、基本架构及其助力畅通产业链大循环的实践路径,认为央企与国有重点企业可通过构建“理念—技术—管理”三元协同的框架体系重塑财务管理边界,依托智能财务转型增强财务数据的价值赋能作用,通过管理会计工具创新提升产业协同创新水平,通过引入“关系契约”治理模式优化风险控制效率,并通过财务资源优化配置增强财务管理对产业链大循环的战略引领。  相似文献   

10.
城市社区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窗口,其治理成效的大小直接关系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快慢。不可否认,各级城市政府为响应政策号召,也在积极探索高效的城市社区治理实践,试图转变过去的全能型政府治理模式,进而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但是,当前郑州市城市社区协同治理效果仍不尽乐观,协同治理整合机制不优化、协同治理保障机制不健全、协同治理沟通机制不畅及社区居民参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俨然成为了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效能的现实梗阻。基于此,为了进一步优化郑州市城市社区协同治理效果,针对当前郑州市城市社区协同治理机制现存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甘黎黎  李睿 《企业经济》2015,(4):168-172
政策工具选择是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对政策效果也具有直接的影响。区域生态治理中的政策工具非常多,包括直接供给、管制、使用者付费、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补贴、公众参与等。本文在对国内外政策工具选择理论进行简单梳理之后后,建立分析模型,从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及其运行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生态治理中的政策工具选择。在此基础上,从界定政策目标、优化政策工具、塑造良好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能优化政府在区域生态治理中的政策工具选择,从而更好地实现区域生态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梳理京津冀地区国土空间协同治理70年历程的基础上,从协同理念、协同主体、协同对象和协同路径等维度,对城镇空间、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等三类国土空间的协同治理过程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基于对传统城镇化模式下人口和土地增长模式的研判,从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使命出发,分别从区域国土空间功能重构、区域基础设施和雄安新区的发展定位等角度,提出未来京津冀区域国土空间协同治理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梳理建国后城市大气污染的演变特征和治理政策的变迁过程,发现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着科学研究不充分、政策制定滞后、治理工具单一、行政激励不相容以及社会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应从提高科学认知、完善市场机制、构建有效的约束与激励、加强区域合作以及引入社会力量协同治理等方面完善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广州作为2017年老旧小区改造首批试点城市,率先探索并形成基于多主体参与的“微更新”模式,对我国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既有文献集中于个案介绍、建设技术和政策文本分析,而系统性政策研究、制度分析或地方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从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学科交叉视角出发,建构基于“结构—活动”视角的政策工具分析框架。一方面,考察我国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演进及其省际流动和执行情况,分析结构层面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通过考察广州市776个项目的规划模式和实效表现,论证地方活动层面政策工具的适应性反馈作用。在结构视角下,政策工具可视为由上层政府提出的制度安排,体现为全国尺度上的政策演进,包括话语转变、政策流动和政策执行三个维度。在活动视角下,政策工具可理解为由地方政府执行的具体实践,体现为地方尺度上老旧小区改造的规划策略与实践响应,包括规划实效、参与活动、治理动态三个层面。此外,识别了广州地方实践中的三种治理模式,即政府主导的物质改善型、市场引领的地区升级型、社区参与的知识共享型,分别对应政策工具中的三种公共活动,即规制性工具、激励性工具、动员性工具。最后提出...  相似文献   

15.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和基础制度安排,是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为更好地把握国家审计研究的热点和趋势,本文以“国家审计or政府审计”为关键词,选取1998年1月至2022年7月中国知网CSSCI(不含中英文扩展版)数据库中714篇文献进行文本挖掘和可视化分析。结合历史背景和国家政策,采取词频共现、LLR聚类、突现后发现,国家治理、审计监督、审计质量和绩效审计为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四大高频关键词。在此基础上,展望国家审计研究和实践未来趋势:以研促审、研审结合以促进高质量发展;通过数字化提升审计价值以赋能数字化转型;审计监督贯通协同以提高审计监督效能;立足现实治理需求以助力新发展格局构建;以高质量审计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指出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坚持稳中求进、积极稳妥,优先对群众需求迫切、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隐患多的城中村进行改造,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实施一项做成一项,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从而,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开启。下面就这一轮改造的背景、问题、模式等,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系统高效、运行有效的监督联动体系,强化制度执行力,是国有企业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本文重点探讨了国有企业“三联三动”监督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路径,旨在充分发挥监督联动的合力效应,解决国有企业监督联动体系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等难题,助力国有企业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理性假设、契约理论、制度经济学三个方面对会计政策变更行为进行了简单的经济学分析,对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盈余操纵、规避市场监管等行为进行了探讨,发现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行为的必然性,同时也认识到改善公司治理、完善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监管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沈洁  罗翔 《城市发展研究》2015,(10):102-107
郊区新城开发是我国城镇化的重要路径和模式,新城居民的社会融合状况,是增强新城吸引力和综合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首先从社会空间视角,梳理国内外文献对郊区的新认识;然后辨析郊区新城的社会空间融合概念,并结合我国郊区新城的社会空间特征,构建基于邻里、城市两个空间尺度,兼顾物理空间与社会关系两个维度的研究框架;最后总结公共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党委巡察和内部审计是新时代加强企业监督和企业治理的重要手段,必须形成协同合力。本文在分析审计人员参加巡察收获的基础上,结合国有企业实际,认为内部审计应从发挥咨询作用、促进客观公正评价、理顺运行机制等三个方面入手,助力党委巡察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