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金融产业集聚作为金融企业的一种经济行为,势必会对于金融机构的运行产生影响.文章以银行业为例对金融产业集聚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金融产业集聚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Malmquist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技术效率进步指数(EP)和技术进步指数(TP)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前者并不显著,而后者非常显著.这种差异二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金融产业集聚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进步的推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标:考察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微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OP方法测度了制造业企业生产率,采用面板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相对于专业化集聚,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更明显;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国有制造业企业效率提升的作用大于非国有企业;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中小城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效果不明显。研究创新:将空间集聚外溢效应的衰减指数纳入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指标设定之中,考察了不同城市规模和产业层级下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微观企业生产效率的差异性影响。研究价值: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提高碳全要素生产率是有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城市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03—2019年中国城市数据,研究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显著抑制了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异质性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的抑制作用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变得不再显著。宏观机制研究表明,制造业集聚抑制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对碳技术效率和碳技术进步的抑制,在匹配城市土地出让数据的基础上,制造业集聚扩大了土地供给面积、提高了土地成交价格,导致集聚拥挤效应凸显,阻碍知识溢出,不利于提高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微观机制分析表明,在匹配企业微观数据后,制造业集聚显著抑制了企业绿色发明专利数量的增加,损害了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的扩散和应用能够便利地区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突破资源配置的地域隔阂和刚性约束,增强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服务型制造业发展,进而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分析信息技术扩散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构建测度信息技术融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衡量指标,利用DEA方法测度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并采用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对信息技术扩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扩散能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信息技术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融入程度越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就越高,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加快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网络互联互通,普及计算机知识,提升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程度,能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进而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运用2013—2018年中国上市私营矿业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从股权集中度的视角,构建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利用得出的相对动态效率值来评价技术进步,建立FGLS模型探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股权集中度对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股权集中度与中国私营矿业公司技术进步显著正相关;(2)股权集中度与中国私营矿业公司技术效率呈显著“U”型关系;(3)股权集中度与中国私营矿业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倒“U”型关系,当股权集中度为39.30%趋于相对控股时,中国私营矿业公司经济增长模式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6.
王文佳  熊涓 《企业经济》2020,(1):108-118
通过空间计量模型考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与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后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及多样化水平与制造业集聚呈倒U型关系,同时城市化水平会对服务业发展模式与制造业集聚关系产生影响。分区域模型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层次、要素禀赋等因素有所差异,东部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呈线性关系,适合选择多样化发展模式;中部地区呈倒U型关系,现阶段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更适合选择多样化发展模式;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呈正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发展都将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20022011年十年的行业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各行业的研发效率变动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从年份来看,整个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达到4.7%,TFP和TC(技术进步指数)变化曲线高度相似;技术进步是促进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从行业来看,不同行业近10年的TFP、TC值均大于1,不同行业的综合技术效率(EC)和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不同。  相似文献   

8.
朱慧蓉 《企业导报》2011,(7):121-122
采用曼奎斯特指数法,对1997~2007年我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数据分析。其结果显示:我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由于技术进步增长不快,且技术效率负增长对技术进步的削减作用较大,因此我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缓慢。通过各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一些更进一步的结论,为预测全要素生产率对技术进步指数、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规模效率指数等的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聚的资源错配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标:分析产业集聚对资源错配的影响效果。研究方法:通过错配指数计算划分错配类型、面板门槛回归确定集聚发展阶段、面板聚类区分错配程度,最后对不同分类情况进行面板固定效应和Tobit模型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影响资源错配的因素非常复杂,既与错配本身的技术因素有关,也与产业的空间集聚因素有关。产业集聚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对资源错配起到积极效果,而处于产业集聚成长期且资本配置不足劳动力配置过度的行业资源错配情况最严重。研究创新:从内涵型错配和集聚发展阶段的视角,多方面分类比较。研究价值:产业集聚的资源错配效应研究为行业补足发展短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构建了投入产出导向型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分析了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跨期动态变化,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变化指数。为了减少计算偏差,我们引入了不良贷款和资本要素。分析表明,2000~2005年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4.8%,其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效率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但国有商业银行生产率改进明显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强。同时我们发现,如果不考虑不良贷款,则会高估中国银行业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11.
我国技术创新活动的集聚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反要素需求函数分析框架,研究了集聚经济对于我国技术创新活动全要素生产率、单要素生产率、要素价格以及要素需求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在全国层面还是在区域层面,集聚经济对于我国技术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集聚经济对于技术创新活动劳动生产率以及资本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在区域层面,集聚经济将降低科技劳动的边际成本,同时提高对于科技劳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1999~2006年中国15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DEA模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微观和宏观模型,检验了各影响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实证结果表明资产市场份额、GDP增长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资产费用率、消费者价格指数和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润增长率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负向作用,产权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Malmquist指数法,以我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及其细分行业的生产效率做出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我国信息技术业及该产业中各核心子行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内部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以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代表对象的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正处于稳定上升期,但各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由于技术进步效率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波动,且全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更多地是依赖规模效率而非技术进步效率,同时,财务因素对信息制造业类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信息服务业而言,其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2007-2017年间我国经济分权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发现:不考虑联动效应下,财政分权、金融分权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分别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来实现;而剥离联动效应的财政金融分权本身则表现为一定的负向作用,且在东中西部存在显著异质性.  相似文献   

15.
院文章基于Malmquist 指数法,测算了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研究结果表明(1)2003-2011年长三角地区服务业TFP 指数年均值为0.997,其中上海市服务业TFP 指数为1.023;(2)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增长态势趋缓,服务业增长率与TFP 指数变动呈高度正相关;(3)技术进步是提高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逐渐向服务经济转型,应依靠技术进步,鼓励创新,提高服务业生产率,促进服务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Malmquist指数研究我国13家商业银行6年间的效率及其动态变化,将Malmquist指数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利用DEA程序以产出为主导型,考虑规模报酬的变动,得出结论: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国有商业银行技术进步率较高,但技术效率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并根据银行现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法,利用现代制造业98个细分行业20062010年间投入产出面板数据,测算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20062010年间投入产出面板数据,测算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20062010年间我国现代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有所提高,技术效率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主要原因。计量分析表明,外贸依存度、行业规模、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均显著影响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8.
韦海波  王树佳 《价值工程》2009,28(10):60-62
基于2001~2007年中国5个高技术产业的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构建一个三投入三产出的模型,分别测算了高技术产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5个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差异较大,而且整个高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不稳定,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因素发生波动。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法,利用现代制造业98个细分行业2006~2010年间投入产出面板数据,测算了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2006~2010年间我国现代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有所提高,技术效率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主要原因。计量分析表明,外贸依存度、行业规模、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均显著影响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20.
从价值链视角出发,将装备制造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划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2006-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七个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数据,采用以产出为导向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研发创新活动两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测评,以此来衡量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七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成果转化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低于技术研发阶段;技术进步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本文结论可为装备制造业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