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PR环境下的和谐控制模式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传统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行为都是建立在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基础上的。它强调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任务,强调由管理层来监督和确保执行者有效地完成既定任务。但在现代市场条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资源配置、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等都需要以快制胜,时间和速度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手段。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生存质量。纵向一体化的科层制  相似文献   

2.
扁平化管理下的人力资源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有亚当&#183;斯密的分工理论以来,企业的组织形式就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一开始的直线制到后来的事业部制,我们可称之为传统的组织结构理论即“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使企业自上而下成为一个层级的控制命令系统,管理中排除个人感性管理,实行“理性”管理。  相似文献   

3.
新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大环境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从亚当·斯密的分工论,到泰勒的科学管理;从法约尔的工业管理,到梅奥的霍桑试验;从二战后产生的管理决策论、权变理论、系统管理论到管理理论丛林;从德鲁克的《巨大变迁时代的管理》中关于知识是形成竞争力的关键;到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中提到的经营者要超越自我、改善心智、树立团队精神和建立学习型组织;再到查尔斯·M·萨维奇的《第五代管理》提出的突破工业时代严格的等级制和例行程序,实现”知识网络化”管理。这不仅仅标志着企业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4.
劳动分工不是一个新的论题,我们的前人早已看到了分工的重要性,分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政治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述了分工理论,现在读来其思想的闪光点依然为我们所见。本文引入斯密分工理论,结合现实,提出新时代的分工思想,对建立社会劳动和谐分工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传统管理方式与企业的目标和企业对效益的要求存在许多矛盾,“企业重建”(又称“重新构造企业”等)的管理思想因此便应运而生,成为当今世界企业界的改革潮流,我国权威界人士称之为一场新的企业管理革命。一、“企业重建”的基本思想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是以二百多年前英国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论”作为理论依据,以本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泰罗制”为基本原理建立的。这种组织结构以详尽的工序分解,精细的专业分工为基础,各部门、车间和班组按职能划分,按规定的作业标准完成相应的任务。从高层到基层形成多级层层管理…  相似文献   

6.
基于Intranet的企业流程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树银  任浩 《价值工程》2005,24(4):71-74
建立在亚当·斯密分工理论基础之上的以职能为中心的传统企业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Intranet为企业创建以流程而不是以部门、以协作而不是以闭关政策为中心的流程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在Intranet的基础上,企业通过组建流程导向型的组织结构、流程小组和以协作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可以构建卓越的业务流程,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是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方 《企业活力》2006,(2):72-73
<正>一、企业文化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人们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势来源的探讨由来已久。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曾把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成长动力归结为分工带来的效率能力,但忽略了企业内在生产能力的不同;制度经济学看重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对企业效率的影响,但不能解释相同治理结构 (如股份公司)的绩效差异;以迈克尔·  相似文献   

8.
企业流程再造演进的三条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BPR产生的背景是深刻而复杂的。自工业革命以来,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一直遵循着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和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尤其是亨利·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方式,使人类迈入了大规模生产的时代。这种管理形式以内部分工为基础,构建层层监督、内部组织界限分明的金字塔状的集权控制模式,适应了企业大批量生产的需要,生产效率因之倍增。然而时过境迁,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两股力量的强势推动下,传统模式愈益显露出管理效率低下、组织成本增加、信息失真、应变能力减弱等弊端。严峻的现实警示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对传统生产方式做全面而彻底地改  相似文献   

9.
企业核心能力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征 《企业研究》2001,(5):8-12
一、企业核心能力理论 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做为经济的细胞——企业的作用也愈发凸现。以科斯(coase,R.H.)等一批学者的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为主流的现代企业理论将最小分析单元扩展到企业中的个人,较好地解释了企业及个人在经济中的相互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企业尤其是新技术领先企业的超常规发展促使了一个全新的企业理论——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兴起。 如果说企业核心能力理论起源于传统的企业能力理论的话,那么早在十八世纪,亚当·斯密的企业分工理论是企业能力理…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企业组织的模式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组织结构指企业内部各要素互相作用的方式与形式,是实施企业战略的组织保障,也是决定组织效率的首要因素。有效地进行社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效的组织结构。现有的企业结构大多是以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为核心原则、结合泰罗科学管理的方法所形成的科层结构,应该说,这种科层组织在工业经济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下,是适应要求的。但是随着企业原有边界(垂直边界、水平边界、外部边界及地域边界)的模糊化,作为管理基础的企业组织结构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与创新,以提高竞争的灵活性和反映能力。一、科层组织结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李文忠 《会计之友》2006,(29):44-45
本文受亚当·斯密分工理论的启发,对企业作业管理中的作业链长度与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适度细化作业可提高企业效益的结论,并以此为基础,简要分析了其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及需注意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企业可持续发展与角色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作为经济实体,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它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其经济行为的基本目标和唯一动力,就是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是一个具有自利性特征的彻头彻尾的“经济人”。古典经济学进一步提出这样的理论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企业的决策是完全理性的,而企业为了营利,就必须以最有效的方式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因此,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必然增进了社会福利,企业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并无矛盾之处。正如经济自由主义鼻祖亚当·斯密所言,企业越自由地追…  相似文献   

13.
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的思想产生于1990年,在1993年出版的《再造企业———工商管理革命宣言》一书中,著名美国学者哈默和钱皮系统阐述了“企业再造”的理论和方法。两位作者把这次管理革命的矛头直接指向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并取分工理论直接起作用的领域———业务流程作为革命的突破口。他们的理论宣传和亲自参与的企业再造实践,把企业再造运动推向高潮。继《再造企业》出版之后,哈默与斯坦顿于1995年又联合推出《再造革命》一书,此书被称之为“指导企业再造实践的手册”;1996年,哈默撰写的…  相似文献   

14.
“看不见的手”与市场经济规则张晋林(一)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后来被广泛引用,成为市场机制作用的代名词。斯密认为,具有理性时,经济人的行为是受自我利...  相似文献   

15.
牟萌 《价值工程》2007,26(4):15-18
市场经济理论之父亚当·斯密曾在他的不朽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阐述了有关城乡发展的思想。根据亚当·斯密的城乡发展思想,对当前我国城乡差距的原因,进行了宏观政策层面上的分析,可为缩小我国城乡差距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资本保全主要是指在保持投入资本完整即足额补偿成本的基础上确认收益,它是会计上核算成本、确认收益的理论依据。一、资本保全理论研究的现状资本保全理论的形成是受到经济学思想的影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首次将收益解释为不侵蚀资本可消费的数额;约翰·希克斯在(价值与资本)中将收益表述为在期末期初同样富有的情况下可以消费的最大金额。这些早期的关于收益内涵的论述充分揭示了现代资本保全理论的思想实质。令人遗憾的是,现代资本保全理论并没有深刻理解亚当·斯密和约翰·希克斯关于资本保全思想的论述,而只是对他们的成果在浅…  相似文献   

17.
“再造”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计算机软件工程中,再造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具雏形并首次提出,它是在许多前人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发展的综合产物。1990年,美国MichaelHammer博士首先提出了“企业流程再造”(BPR)的概念,并将它引入到西方企业管理领域。由于再造理论突破了传统的企业分工思想,强调以过程为核心,改变了原有的以职能为基础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因此在短短的数年间,在西方企业界掀起了研究和实施再造理论的热潮,并被誉为是18世纪亚当·斯密的专业…  相似文献   

18.
美国学者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指出:在每一个管理决策或每一项管理措施的背后,都一定会有某些关于人性本质以及人性行为的假定。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说过,“每个主管人员不管他们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知道它,在他们心中都有一个个人和组织的行为模式。这个模式,以对人的假设为根据。这些假设和它们的有关理论就会影响管理的行动”。一、“经济人”与科学管理理论对人性的探索最初来源于《国富论》,斯密认为,个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利己心”支配,每个人追求个体利益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共同利益,这种个人利益的追逐者就是“经济人”。随着19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企业的生命周期、经济效益、技术和管理、企业家素质、家族制等方面揭示了我国家族企业面临的困境。指出我国目前的企业文化理论是承接西方企业文化理论,其实质是跨国公司的文化,而我国企业则是亚当·斯密型企业。我国企业文化走过了引进介绍阶段,现应进入实用型理论创建阶段。本文对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宗旨、内容、方法和如何对待儒家文化遗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在判定这个问题是否太过简单甚至是多余的之前,请不妨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你的企业在分工吗? 很多企业一定会有这样的"分工":各个职能部门有各自的任务,各个职能部门的员工也都分配了各自的任务.但是如果说因为你的企业已经做了这些就认定自己的企业已经做了分工,就未必能够获得管理因分工而带来的效率.因为这样的分工,即便是分的再细致,实际上也仅仅是完成了分工的一半"向下分工",即管理者把各种工作都分配给了员工.很多人都认为泰勒的科学管理因分工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事实上,这种生产效率来源于一个系统的广义分工:"向上分工"加"向下分工",因此,分工首先并不是在员工内部进行分工,而是先将管理者和员工分开,泰勒的革命在于完成了这种"向上分工",管理者必须完成管理者的事情,帮员工找出如何做才能最高效的完成任务的方法(而不是把这些交给员工来做),并想方设法让员工来用这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