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自80年代以来,国内兴建或在化工厂的基础上改建了数十家茶皂素生产厂家。如广西三江、融安、龙胜,湖南慈利、桃源、保靖、宁远,广东韶关,江西修水等厂家有年产500~1000t的能力。目前全国约有年产10万t茶皂素的能力。但因为质量达不到要求和应用领域未拓宽,不少厂家开工不足或停产。究其原因,主要是从茶饼或茶叶果中提取的茶皂素含有大量的油脂、树脂、植物蛋白、多糖、丹宁酸等杂质,故粗茶皂素粘度大,色泽深黑,含量不高,从而限制了茶皂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1主要原料 我国已有茶树370多类,生产茶叶1000余种,可称为茶叶王国.仅云南一省128个县中就有110多个县生产茶叶,国内的茶叶资源、茶籽和野生山茶属植物种子的资源十分丰富,许多地区都有大量榨取茶籽油后的茶籽饼,而几乎所有的茶籽饼都被用于饲料业的添加剂.但榨油后的茶籽饼不但味苦,而且有毒,不能直接作为饲料使用,从而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然而榨油后的茶籽饼如经过提取茶皂素的处理后,绝大部分的有毒物质在加热、酶解等作用下已被除掉,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发现试验动物有中毒症状,因此,提取茶皂素后的茶籽饼可以直接作为猪等动物的蛋白质饲料.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天福油脂有限公司是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创办于2005年,坐落在衡东县苗圃,建立了46万亩天然山茶油籽采集基地,有办公大楼、精炼车间、浸泡车间、榨油车间、仓储车间、茶粕仓库、锅炉房等设施。2008年10月新上了日产100  相似文献   

4.
茶皂素的应用开发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主要原料我国已有茶树370多类,生产茶叶1000余种,可称为茶叶王国。仅云南一省128个县中就有110多个县生产茶叶,国内的茶叶资源、茶籽和野生山茶属植物种子的资源十分丰富,许多地区都有大量榨取茶籽油后的茶籽饼,而几乎所有的茶籽饼都被用于饲料业的添加剂。但榨油后的茶籽饼不但味苦,而且有毒,不能直接作为饲料使用,从而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然而榨油后的茶籽饼如经过提取茶皂素的处理后,绝大部分的有毒物质在加热、酶解等作用下已被除掉,在  相似文献   

5.
传统提取茶皂素的工艺有水溶法和有机溶剂法。水溶法工艺简单、成本低,但产品颜色深、纯度低、易浑浊、不稳定;有机溶剂法工艺较复杂、生产条件苛刻、投资大、成本高,相对水溶法来说产品颜色较浅、纯度较高,但产品质量仍不能满足开发应用的要求。为此,我们对茶皂素的提取工艺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出了一种投资较小、切实可行、提取效率高的新工艺,得到的产品颜色浅、纯度高、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6.
浅析发展大果红山茶种植的经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对身体的关注度也日益加强。食用油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必需品,而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的植物油更受大家的青睐。山茶果便是既可加工成安全、营养、卫生的优质食用油,也可以精制成具有医疗、保健功能的油品,且果实生物产量高,大量的果壳及榨油后的麸饼还可用作提取茶皂素、糠醛、木糖醇等紧缺化工原料,提取后的废渣可加工成固体生物质能燃料,是潜在的高产能源植物,发展油茶种植前景远大。文章对广西东北部地区发展大果红山茶种植的前景进行分析,希望对地方经济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潮汕粥品的种类繁多,其中有一种很"乡土"的粥,让人们吃过一次便印象深刻的,当属朥粕粥.朥粕粥是汕头鸥汀乡里的街头美食.喜欢的人,可以跑远路,穿街过巷寻了来;不喜欢的人,却是放在面前都不愿动筷下口.在潮汕地区,食客对一种粥品反差如此之大的,除了朥粕粥,还真没其他了.一碗朥粕粥,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奥秘与魅力呢?  相似文献   

8.
<正> 技术简介和预期技术指标:我国的农副产品加工中有大量的植物蛋白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如花生饼粕、大豆饼粕、芝麻饼粕等。目前大都作饲料使用,蛋白质利用率低、卫生条件差,经济价值不高。如能经过水解,将蛋白质部分变为复合氨基酸,经去  相似文献   

9.
王海兰 《北京房地产》2007,(12):108-108
中国是个茶的国度。中国人崇尚茶,连用茶的程序都严谨得酷似宗教仪式。中国有了茶就有了陆羽、有了国人的冷峻和理性的回眸。茶以叶为形、以水为质、以韵为性、以静为仪。它囊括岩  相似文献   

10.
茶,不仅是我国人民的传统饮品,还是中药宝库中的奇葩呢。茶的妙用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中对茶的功用曾做过详尽的论述,有兴趣者可找来一阅,便会被茶之神奇功用所折服。我国人民有饮茶的传统习惯。  相似文献   

11.
六堡茶的水溶性成分分析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六堡茶是有一定历史渊源的名茶,在广西特定地区具有一定的认知和知名度。但迄今为止,六堡茶的研究报道极度缺乏,目前没有研究者关注并开展六堡茶的研究工作。本文针对广西的地域特色,对广西梧州、苍梧等地生产的六堡茶的发展、水溶性成分的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茶叶加工时会有大量的粗、碎及等外茶出现。如何提高这些残次茶的品位,拓宽销路,增加收入?最近,印度坎普尔茶叶研究所试制出一种新颖的胶囊茶,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胶囊茶的生产原理是,残次茶先经辊压破碎至粉末状,再使用对人体无害,无变态反应,且对茶叶品质无任何影响的粘结剂如海藻酸钠、褐藻胶等粘结茶粉,接着挤压成微小的团粒状。由于表面有粘结剂形成的包覆膜,故而可隔绝外界环境因素对茶叶的作用,经过长期存放,冲泡时仍保持原先的色香味,营养价值也不变。  相似文献   

13.
闲来品茗,常有书卷相伴,喝茶读古诗,那是一种别样的享受。茶泡古诗,从古人的诗句中品味着茶香,便有了更多对茶韵的感悟。喝茶喝出境界的,莫达于唐人卢仝,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诗  相似文献   

14.
茶疗八方     
茶,是中华饮食文化中的瑰宝,只要饮之用之有道,不仅对醒脑提神有独特功用,在疗疾祛病、强身健体方面还有不可言喻的妙处呢。下面列举茶疗八方,以飨同好和读者。  相似文献   

15.
<正> 目前国内虽有许多单位从事菜子饼粕的利用研究,但都局限于脱毒开发,不搞综合利用。本技术的实施做到对菜子饼粕深度加工成六种产品:脱毒菜籽蛋白粉;可溶性蛋白;植酸钙;肌醇;磷酸氢钙;杀菌剂。其直接经济效益与同类技术的四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土家人是具有博爱精神的人,即使到了今天的现代社会,他们也依旧崇拜大自然。比如对于茶叶,他们就视为灵物,认为山有山神,茶有茶神,因而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属于本民族的独特茶文化。一是敬茶。土家人忌讳将茶泼在地上,认为茶泼在地上会玷污茶神。抓茶叶前要“净手”,即先洗手然后才能抓茶叶。这既是对茶神的敬重,也可防止污染茶叶。“茶不欺客”,倒茶的时候,得依照一定的顺序,一杯一杯端给客人,不能漏掉一个人。“茶棍儿立,客未齐。”即在倒满茶的杯中,若出现倒立的茶梗,预示着客人还没到齐;若出现的悬浮茶梗,则表示客人到齐了…  相似文献   

17.
20 0 1年 7月 12日 财税 [2 0 0 1]12 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 (局 )、国家税务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部分饲料产品继续免征增值税的批示 ,现将免税饲料产品范围及国内环节饲料免征增值税的管理办法明确如下 :一、免税饲料产品范围包括 :(一 )单一大宗饲料。指以一种动物、植物、微生物或矿物质为来源的产品或其副产品。其范围仅限于糠麸、酒糟、鱼粉、草饲料、饲料级磷酸氢钙及除豆粕以外的菜子粕、棉子粕、向日葵粕、花生粕等粕类产品。(二 )混合饲料。指由两种以上单一大宗饲料、粮食、粮食副…  相似文献   

18.
茶文化大观     
茶为国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明清时遍及中华。但是,茶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并记于史册,传于后世,却是与历代文人墨客分不开的。茶诗:自古诗家多茶客。唐诗人姚合曾不惜以诗乞茶:“不将钱买将诗乞,借问山翁有几人?”到了元代诗人刘秉忠笔下,更是一语道破诗家爱茶的真谛:“铁色皱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茶谜:茶叶谜语,最早的茶谜很可能是古代谜家撷取唐代诗人张九龄《感遇》中的“草木有本心”诗句配制的“茶”字谜。在民间流传的不少茶谜中,有不少是按照茶叶的特征巧制的。如“生在山中,一色相同,泡在水里,有绿有红”。茶…  相似文献   

19.
市场风向标     
茶树综合开发效益高我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资源的国家。由于茶叶中含有多酚类、生物碱、芳香油和多种维生素,具有解毒、止泻、抗菌、恢复体力、帮助消化等功能,加之我国所产茶叶质地优良,因此,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畅销不衰。目前,我国多数地方对茶树资源的利用还局限于嫩芽叶制茶。其实,茶树效益不仅仅集中在茶叶上,茶籽和从茶树上修剪下来的枝叶,以及制茶的副产品茶末、茶灰、茶梗等,都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都能生产出茶树系列产品。——茶树的种子叫茶籽,球形,种壳棕褐色,有光泽,质硬脆,弹性强,含有30%~35%的油脂,一般出油率为15%~20%。…  相似文献   

20.
倚西窗,雨迷蒙,共剪烛,谁如约?沏一壶清茶,恰似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任一缕香韵,仿佛春风絮语,千年萦绕天涯.茶如知己,知己如茶也. 茶乃国饮,中国是茶的故乡,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有研究认为,茶之为饮,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而普及于明清.茶初为药用,自汉以后,饮茶始见文字记载,史书还录有两晋官员以茶养廉示俭的故事.唐人陆羽“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风餐露宿、品茗鉴水,历时三十载著成《茶经》三卷,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开中国茶道之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