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利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劳资双方议价能力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劳资双方在劳动力市场的议价能力不对等,企业拥有强势的议价能力导致职工获得的工资低于“公平”的工资水平,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职工的议价能力越强;过去的十多年,中国劳动力市场“资强劳弱”的局面并未改变;劳动力市场的异质性会影响劳资双方的议价能力。因此,要提升职工的议价能力,为职工获得公平收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增进劳动力市场的公平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剩余索取权的配置形式应当变革,人力资本也应分享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契约理论、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双因素论和分享经济理论等为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带来的激励等积极效应则进一步说明了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必要性。而要使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成为现实,还需要从完善市场机制等几个方面入手,创造适当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运用于分配企业剩余索取权,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本的经济利益,形成对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以剩余索取权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旨在从理论上探寻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必要性和可能途径,以及由此给企业带来的相关效应。  相似文献   

4.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当事人契约的达成是基于某种谈判力为基础的。分析表明,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按一定的比例在两类资本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这个比例取决于两类资本所有者动用企业资源数量或所面临的成本压力的比较:在相同成本条件下,一方相对于另一方来说,随着可使用资源的增多其谈判力则增大,或者,在使用相同资源条件下,一方相对于另一方来说,随着使用资源的成本的减少其谈判力增大。结论是,人力资本通过企业资源间接地获得了一定的谈判力,从而稀释掉物资资本所有者的部分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企业在本质上是一个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在一定合约下形成的组织体系。由于对剩余的索取形成对企业的相关人员最有效的激励,因而对剩余索取权的安排,就成为与企业效率密切相关的问题。企业要提高其成员的积极性,必须形成成员的自我约束机制,而自我约束的动力来自风险与收益的对称。一般来讲,控制权、岗位责任及风险与剩余索取权相对应,是最优的企业制度安排。现代企业中股东、经理、员工共同承担了相应风险,也应共同分享剩余,共同参与所有权的分配,而前提是股东、经理、员工应相应地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因此 ,引入员工持股对优化法…  相似文献   

6.
苗新燕 《人力资源》2005,(21):60-62
与传统激励方式相比,虚拟股权激励使员工与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更加紧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战略合作关系,它赋予员工以所有者和劳动者的双重身份,员工既能获得劳动报酬,又可享有企业利润的分配权利,大大增强了对员工的激励强度;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而言,只有在增加股东财富的前提下才可同时获得更大收益,从而与股东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股份支付的性质问题存在两种观点:费用观和利润分配观。费用观把股份支付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费用,利润分配观把股份支付看成是职工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由于职工通过行权后持有的股票与原有股东手中的股票是同股但不同权,因此将  相似文献   

8.
企业所有者与经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经理人道德风险行为,增加了企业的代理成本。所以有必要设计激励报酬合约,使经营者获得一部分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承担一部分企业的经营风险,以减少代理成本。一、激励报酬合约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企业所有者在设计激  相似文献   

9.
经济责任审计成因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股份公司通常是从委托人对代理人进行激励和监督这两个方面来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本文试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国有企业中经营者的激励与监督问题,从而进一步剖析经济责任审计的成因。在现代企业中,激励问题是通过企业所有权的安排来解决的。这里的企业所有权是指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是相对于合同收益权而言的,指的是对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付(如原材料成本、固定工资、利息等)的余额的要求权。事实上,在企业理论的早期文献中,经济学家就是以剩余索取权来定义企业所有权的,后来也有学者将企业所有权…  相似文献   

10.
员工持股计划ESOP(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是指企业为了吸引、留住和激励员工,通过让员工持有企业的一定股份而使员工享有剩余索取权的利益分享机制和拥有经营决策权的参与机制,它是一种特殊的激励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