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旅游文化的深度开发——以桂林"老街"旅游项目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正在被现代化的商业所替代,恢复和挖掘城市旅游中的文化内涵是传统城市旅游进一步开发的关键。通过对桂林"老街"旅游项目的开发,深入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历史文化为主题,以古代街区为载体,展现桂林城市历史文化特色。老街旅游项目以"以人为本,以史为鉴,兼顾环境,突出特色"为开发理念,设置餐饮、购物、戏曲文化活动、休闲参与以及参观展览5个功能区,通过举办具有桂林文化特色的休闲娱乐活动来丰富市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2.
城市记忆符号具有强大的象征功能,象征了城市的历史、文化、精神和气质。它能够集聚和整理城市历史记忆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城市魅力和竞争力。城市现代化的过程既是城市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也是城市记忆符号不断强化的过程。唐山市的城市记忆符号研究应在提升城市记忆研究的学术水平,加大档案资料的整理和保护力度,深挖城市文明内涵方面提升水平。唐山市的工业文化厚重而又灵动,要避免以简单的符号和标签界定唐山市的城市记忆。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城市的巨大变革给城市记忆的留存带来了巨大挑战,许多城市记忆面临失落、断层的困境,出现“千城一面”和文化同质性现象。运河沿岸是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运河记忆蕴含着城市前世今生的历史文化底蕴,寻回失落的城市记忆是塑造城市特色文化形象的重要一环。本文以城市记忆理论为基础,剖析城市记忆与运河沿岸空间的关系,并以济宁市古运河沿岸为例,探讨如何在实践中保护和传承场所内的城市记忆。  相似文献   

4.
多样性城市事件视角的城市记忆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样性城市事件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城市记忆的保护。首先分析城市记忆与多样性城市事件的定义及其分类,说明多样性城市事件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属于城市记忆客体。然后以名人事件、历史事件、节庆事件、老地名等多样性城市事件为例,说明保护城市记忆客体—多样性城市事件即是保护城市记忆,以期发掘一种保护城市记忆的简便而独特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潘海参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3):中插40-中插43
以杭州为例,分析如何利用地域文化塑造城市品牌形象.基于个性化“城市意象”分析框架,从自然地缘、标志景观、历史文脉以及城市的集体记忆等方面提炼了杭州个性化“城市意象”的表现,解读了杭州城市标志设计视觉化背后的城市品牌形象内涵.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街区彰显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对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以研究历史文化街区发展模式为落脚点,发现夫子庙目前存在购物项目,小吃种类,娱乐项目,街区文化宣传四个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历史文化街区"以娱促游"和"以食促游"两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广州荔枝湾涌在重新规划改造之后,从当年的城市臭水沟摇身一变成为广州的城市文化名片。这个城市改造复原工程巧妙的将景观、环境、人以及城市的历史有机结合,不但复活了城市历史上美丽的记忆,更成为了城市新的象征。  相似文献   

8.
《楼市》2013,(Z3):14-15
千年西湖畔,每一座古老人居,都沉淀着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些伟大人物的记忆,甚至是一些古老睿智的生活哲学,在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主任王少媚看来,"它们是城市当中精华的读本,丰富了文献,传承了民族信仰,意义不可谓不深远!"作为具备"传承"价值的建筑,唯有历史与思想交融,赋予其更多文化含量,才能达到"世家"的分量。历史建筑是"阅读"城市的经典"历史建筑是城市的记忆,是当时历史、建筑、科  相似文献   

9.
城市记忆的测度与传承——以杭州小营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杭州市小营巷历史街区为例,从城市记忆运行的四个主体要素即记忆者、记忆对象、记忆途径、记忆支撑基质出发,分析了城市记忆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及其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记忆更新与延续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本土化城市形态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中国城市正在表现为城市文化与城市文脉的断裂,城市记忆出现空白,城市形态从物理的、空间的、文化的、心理的层面出现断裂这些现象,全面反思了中国城市形态的各种主要问题,提出了城市形态本土化主张,强调了中国本土化城市形态的人与自然和谐为本的理念,并将之上升为一个民族经济与社会文化发展可持续力的构建和民族自信力的重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中"城市文化病"的凸显,如何医治这些"文化病",丰富城市文化的精神内涵,塑造城市精神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城市文化精神是城市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因此,塑造城市精神必须以提升城市文化精神为前提。开掘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对于提升城市文化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它是城市历史发展的需要和现代中国城市文化建设的精神诉求,也是彰显城市个性、确立城市特有价值观和城市文化品牌的需要,更是消解"城市文化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城市作为集体记忆的所在地,交织着历史和个人的记录.这里, "历史"就是发生的城市建筑事件,并显现出一种"历史情形"和"现实生活"情境的拼贴,其相关因素均在城市与建筑上留下烙印,有许许多多的原型.城市、建筑的类型不仅蕴涵历史,且超越了历史的阶段性意义,那就是: "永恒的价值"、 "永恒的人类生活"意义上的持续交融,人类不仅存在语言之中,而且存在于形式类型之中.类型学对城市设计来说既有认识论意义又有方法论意义,是一种城市设计认识与实践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沪宁杭作为长三角都市圈三大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具有较强文化辐射和文化反射功能的"特色文化城市"。在全球化浪潮的作用下,沪宁杭在国际化、文化特色和智慧创新等方面正在表现出某种趋同性和相似性,城市的某些独有文化特征正在弱化。从三个视角对沪宁杭各自的城市文化特色及"软实力"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三个视角分别是:"特色文化城市软实力"建构的维度;"特色文化城市软实力"建构的要素;"特色文化城市软实力"建构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城市旅游品牌问题研究——以提升南昌旅游业竞争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旅游品牌与城市旅游业竞争力密切相关,城市旅游品牌化能够有效地提升城市旅游业竞争力。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城市旅游品牌的构成要素和评价体系的内容、城市旅游品牌对城市旅游竞争力贡献弹性分析作为理论切入点,对南昌与其他城市旅游品牌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创建以青云谱、绳金塔、豫章十景为代表的园林建筑文化;充分利用英雄城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打造完整统一的"红色旅游"体系;以弘扬赣文化为脉络,挖掘万寿宫历史价值等是提升南昌城市旅游品牌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征所在,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城市内在吸引力的表征。义乌因市场而闻名,曾经以其独特的商业文化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令人瞩目的辉煌。但是,关于义乌城市文化的认知深度远不及对其经济发展的借鉴与研究,被认为是"文化荒漠"的义乌确实缺乏历史积淀么?笔者试图借助义乌城市建设文脉研究的机会,重新认知义乌的城市特征及文化内涵,还原一个真实、丰厚的义乌,并基于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发展战略提出空间规划策略,为义乌转型发展和规划创新寻求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6.
以哈尔滨市花园街区为例,对城市历史街区的多重价值P1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寻求实现街区历史文化价值与挖掘街区经济价值相结合的重要性.论文提出,在政府的引导下,历史街区可以重新为社会所用,既传承城市文化和历史记忆,又可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拉住即将消失的城市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记忆的内涵及特征出发,阐述了现代化与城市记忆传承性的冲突、全球化与城市记忆独特性的冲突、信息化与城市记忆情感性的冲突,提出了建立相关制度抵抗"野蛮"现代化、强化城市地域性抵抗简单全球化和多途径多方法保护城市记忆、防止城市记忆虚拟化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南京城市文化战略及其空间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城市文化战略的转化趋势,对南京市城市文化战略及其空间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南京的城市文化战略和全球趋势一致,由注重社会文化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转向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与提升城市竞争力.具体表现为以文化设施建设,文教机构扩展,文化产业发展,特色文化空间营造与大型文化事件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文化经济策略和城市行销策略.文化战略的实施加剧了城市空间重构,不仅加快城市空间外向拓展,而且通过功能空间置换、特色空间营造和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促使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转化.  相似文献   

19.
城市发展中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创新——以"新天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颖 《城市问题》2007,(1):75-78
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历史文化与城市改造之间的关系是显示城市文明程度和关系到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以上海"新天地"区域的改造模式为案例进行文化层面的解读,力图阐明城市发展中文化自觉与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实践性,分别从实例分析和理论阐释层面指出,建立在认识自我和借鉴他者基础上的文化自觉精神和文化创新实践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历史城市的时空张力在共生中承载了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如何在城市空间中体现时间特色,是保护与发展的时代要求。通过对"历时、共时"等时空关系理论的系统梳理,建构了"时间哲学→时间思想→时空性状→时空关系理论→时空语境"的研究路径,并在中国传统时间哲学的视角下对历史城市时空关系进一步解读,提出"时"以时空锚固的意识形态指导城市营建、协调人地关系;"生"与"逝"则分别以"通""融"之道、"物""理"之殁促使城市结构持续更新,分别体现了时空的同构性、延展性和终结性。因此对于历史城市的保护需要因"时"立形、重构时空格局,并于简易之"生"与物"逝"意留的文化背景下梳理中心、边界节点、路径等空间转译方式提炼记忆、精神、文脉、刊象等。城市文化内核。在中西方哲学的交叉视角下,历史城市保护与建设内生与外成、知行与认识、道义与伦理的辩证研究,为国内外历史保护价值观念的差异提供解释,也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建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