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文化》2006,(1):86-86
中国科协主席周光昭日前说,自主创新不能等同于技术创新。他提醒社会各界对目前中央倡导的自主创新不可简单狭义理解。平常人们对技术创新强调得比较多,周光昭说, 利用知识提取新的经济和社会收益,才是创新的深层次要求。比起技术创新,战略创新、体制创新等常常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深化企业改革,实行"抓大放小"的战略以后,中小企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最有活力和最有创造性的主要因素.就中小企业创新而论,它主要包括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动力;技术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实力和能力,两者相辅相成.笔者认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是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对我国现在所处技术创新阶段进行了分析,在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来源结构、分配结构、使用结构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进行了有益的对比.然后,笔者提出,从中国国情出发,目前我国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应当以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模仿创新为主逐步增加自主创新的比重,同时,采取适当形式进行合作创新的技术创新战略模式的发展道路.最后,分析了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正>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不创新或创新能力差的企业,必然在同行业竞争中败下阵来而被市场淘汰。创新,不仅仅是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也属于技术创新),而且包括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都属于管理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技术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比对管理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既快得多又深得多,所以投入更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条:一是对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更没有把管理创新视为企业发展原动力;  相似文献   

5.
在"自主创新"成为国家战略的舆论氛围中,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已经成为各界普遍的共识.但在众多的中国企业内部,谁又是肩负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的主体呢?  相似文献   

6.
结合江苏省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实际,我们认为,当前江苏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能力不强、自主创新不足的现状,主要在于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足,导致企业R&D、非R&D活动的人力、财力投入质和量都很有限,企业对外依存度过高,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同时对吸收来的先进技术又不能进行有效的二次创新,创新产出效益低下,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建军 《企业导报》2002,(10):22-23
<正> 今年4月19日,我国电子音响协会与"6C联盟"进行DVD谈判。我国企业每生产一台DVD就必须向"6C联盟"支付4美元的专利使用费。这次DVD谈判给中国企业上了生动的一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努力开展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有三种模式: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自主创新的优点: 1.自主创新有助于企业保持技术  相似文献   

8.
《冶金企业文化》2016,(4):56-58
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最早主要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是现代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约瑟夫·熊彼特。独具特色的创新理论奠定了熊彼特在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领域的独特地位,也成为他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的主要成就。熊彼特以"创新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解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趋于灭亡的结局,从而闻名于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影响颇大。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民营企业经过28年的发展之后,获得了高速的增长,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本文在分析新时期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包括民营企业创新意识的淡薄;技术创新法制环境不健全;在创新过程中融资困难;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时期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选择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各国的经验和产业组织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大企业是一国技术创新主要力量的观点.我国在未来经济发展进程中,如何推进自主创新和我国大企业发展,具有了同一个核心.自主创新必须依赖于大企业发展,大企业发展必须来源于自主创新.因此,文中重点分析了我国大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认为动力不足是大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大障碍,进而指出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是推动大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自主创新,还是模仿创新?技术创新,还是模式创新?谁又 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处在不同领域的企业家,还有政府官员 有着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时代的变革与发展,一些企业想要在社会竞争中更加长远地发展,就必须进行创新发展。自主创新主要分为3个阶段:技术研发、技术独占及技术整合。文章研究了企业与技术竞争力的关系,企业经过自主创新阶段来提高效益,迅速占据市场,从而在众多的竞争者中遥遥领先。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详细分析了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响,并对现阶段我国的企业技术创新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对企业自身素质也提出更高要求,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文章首先从创新资金、创新型人才、创新动力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内在原因,然后针对制度创新的"症结",提出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和培养自主创新能力,要重视培养、发现创新型人才,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此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企业技术创新与创新权益 20世纪20年代初,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之后,人们从各个方面对创新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并进而研究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不同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在中部省份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区域创新能力的核心。本文从潜在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环境四方面比较了中部六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差异,指出河南省既具有潜在自主创新资源存量丰厚,企业自主创新前景广阔;R&D投入较大,活动开展广泛,创新产出能力较强,产出效益高等方面的优势,也存在投入强度不够,创新环境欠佳,政府财政支持和金融机构贷款扶持力度不够等方面的不足,并对河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阐明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1.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创新意识薄弱。很多企业的负责人认为搞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导致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我国企业基础研究比例明显过低,对各国不同发展阶段数据的比较,企业基础研究大约要占研究开发经费支出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将进入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在一些发达国家,知识(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已达60%至80%,国家与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将成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技术创新已时不我待,如何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加强技术创新,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企业管理是一切技术创新的基础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知识(技术)的创新和经营还是其赶超先进国家的最有效手段和途径,因为创新可以产生极高  相似文献   

18.
《河北企业》2001,(6):4-4
<正> 国家经贸委副主任张志刚日前在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世界顶级企业首脑论坛"演讲时指出,我国将通过各种手段,加快技术创新步伐。通过自主创新和对外引进,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张志刚说,现阶段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围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企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集中力量解决一批促进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西安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西安市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特别是提高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在分析西安市企业自主创新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当前西安市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套提高西安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企业创新有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之分,技术创新是利润的直接来源,而制度创新是通过对利润的重新分配来影响技术创新.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制度创新,都将影响到企业的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本文认为,企业能否发展,取决于其创新体系.一个完善的创新体系,应包括"适当的分工"、"高质量的组织资本"、"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及领导者扮演的恰当的角色"这四大要素.其中,适当的分工是创新所需的专业知识的来源,培养高质量的组织资本为创新提供了技术路线,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创新的制度保证,而只有领导者实施正确的管理行为,才能确保整个创新体系的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