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转轨时期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选取分省(市、自治区)的板块统计数据,运用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假说以及动态建模方法,对转轨时期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中受流动性约束者的比重要大于农村居民,而农村居民对不确定性以及实际利率变动的反应则要比城镇居民更加敏感,同时,其长期收入弹性系数也较城镇居民要高一些。因此,解决目前的消费不振,迫切需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和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2.
经济转型期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敏感度的变参数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以坎贝尔(Campbell)和曼坤(Mankiw)于1990年提出的理论模型为基础,利用1978~2002年的有关统计数据和状态空间模型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敏感度进行了变参数分析。我们的结论是:①1990年之前,消费对同期收入的超敏感系数下降很快,但在此后超敏感系数却稳中有升;②利率变动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但1990年以来这种净效应逐年减弱;③预防性储蓄动机和流动性约束增强是近年来城镇居民消费敏感度提高、利率弹性变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利用31个省市在2005~2007年的数据,结合预防性储蓄模型来定量分析和验证城镇住房改革对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结果发现城镇居民居住支出的增加对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影响不显著,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标准差和城镇商品住宅平均价格对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有正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确定性条件下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的流动性约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最优消费模型检验发现:在整个转型期,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受流动性约束的影响都是显著的,且差异不大。改革前期,城镇居民受流动性约束相对更强,而农村居民在改革前期受流动性约束则小于改革后期。在整个转型期,不确性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影响也是显著的,相对而言,城镇居民受到不确定性影响更显著些。建立健全消费信贷制度,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是降低居民流动性约束并提高居民当期消费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通过对我国居民在耐用品和非耐用品上的消费行为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居民储蓄当中具有显著的“预防性储蓄”成分,未来预期收入当中也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在目前总需求不足的情形下,降低“预防性储蓄”动机和流动性约束将是扩张社会消费需求的重要政策。  相似文献   

6.
预防性储蓄动机对居民消费及利率政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讨论了用城镇居民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和城镇居民家庭负担率并测度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合理性,然后利用我国1996年-2000年城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资料,对预防性储蓄动机与居民消费及利率政策效果的关系进行了经济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预防性储蓄动机对居民消费有显著的负效应;(2)利率下调本身对消费的刺激作用是明显的。但由于利率下调与预防性动机增强对消费的作用正好相反,前者的作用被后者抵消了;(3)制止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乱收费、乱涨价以及增加就业或提高对困难家庭的补助,是弱化预防性储蓄动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持久收入与农户储蓄:基于八省微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中国八省1056个农户的微观面板数据,采用四种滤子算法分别估计了农户的持久收入和暂时性收入。以此为基础,在持久收入假说的理论框架下分析了中国农户储蓄行为。经验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①中国农户的储蓄行为受到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动机的影响,二者都显著地提高了农户的储蓄,降低了农户消费水平。并且,对于低收入人群,流动性约束提高储蓄的效应更加明显;②农户储蓄函数的估计结果一致拒绝了标准持久收入假说的确定性等价推论,拓展的持久收入假说更适合刻画中国农户的储蓄行为。  相似文献   

8.
流动性约束下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二元结构与地区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构建了状态空间模型和跨省面板数据模型,就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约束等对我国居民消费行为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负面影响要大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面临的流动性约束相对小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面对利率的替代效应要大于收入效应,而农村居民与之相反。1995年以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对我国居民整体消费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与东中部地区居民消费变动正相关;我国居民消费面临的流动约束整体来看并不严重,但中部地区居民相对而言面临更强的流动性约束。  相似文献   

9.
流动性约束与居民消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费支出的月度资料对流动性约束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北京市城镇居民受流动性约束的程度明显高于美,英等发达国家;1999年以来个人消费信贷规模和品种的扩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流动性约束,进而使北京市城镇居民平均月消费增长率提高了0.6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预防性储蓄模型及其不确定性分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构造了一个包含不确定性和消费增长率的预防性储蓄模型。将引致预防性储蓄的总不确定性分解成两个成分:利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和消费增长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分别用利率的条件方差和消费增长率的条件方差度量不确定性。此外,本文还使用GARCH模型模拟上述两个条件方差,使对预防性储蓄的实证分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消费函数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安徽省具体情况,在对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函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房价收入比"、"储蓄房价比"两个指标,并使用"储蓄房价比"这一指标优化了模型,得到了较为简约的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模型。由最终模型知安徽省镇居民住房消费是缺乏弹性的,主要原因是住房消费可以选择的代替品较少。  相似文献   

12.
徐敏  钟滨 《价值工程》2010,29(34):135-136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是缓解我国目前国民经济内外失衡的关键,也是提高农村居民福利的重要手段。以吉林省农村居民为例,农村居民消费呈现出许多与城镇居民不同的行为模式,比如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模仿性、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还呈现出一定的非理性、农村居民的消费具有一定的预防性储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误差修正模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78~2006年时间序列数据,借助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收入、利率、通货膨胀以及预防性动机与居民储蓄存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收入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最大,利率影响最小,通货膨胀居中.而预防性动机则是通过影响居民的收入和通货膨胀而影响储蓄水平.同时,收入、通货膨胀及预防性动机对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大于农村居民,利率对二者的影响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1995~2005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研究了习惯偏好下的中国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计量分析表明:在总消费增长率变动上城镇与农村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耐久性,在非耐用消费支出上农村居民表现出一定的习惯,但城镇居民的消费习惯几乎不存在。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的消费变动都呈现出对预期收入变动的过度敏感。城镇居民总消费变动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农村,而与此恰好相反,城镇居民的非耐用消费支出变动的收入敏感系数低于农村。过度敏感性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非对称模式,城镇样本关于消费变动的估计支持了"损失厌恶"理论,而农村样本则支持了流动性约束或短视假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可变参数模型对我国1978~2004年的数据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分析,在大多数年份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引致效应;从结构上分析,政府投资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从1998年开始,政府消费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产生了引致效应;政府转移性支出在大多数年份对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产生了引致效应。  相似文献   

16.
城镇居民金融资产与不动产财富效应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居民两种资产的财富效应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大于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二是两种资产的财富效应差别不大;三是两种资产的财富效应较微弱。这表明:第一,住房对消费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第二,金融资产增值性不强和股市的波动限制财富效应的发挥;第三,较强的流动性约束制约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第四,消费的过度敏感性使资产财富效应微弱。为了通过财富效应来促进消费,必须维持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稳定的预期,大力发展金融市场,抑制住房价格的过快增长并促进住房市场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先标 《经济界》2009,(2):29-32
本文从企业储蓄的视角通过构建模型,说明国有企业不分红和家庭的流动性约束是目前中国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相互替代的制度障碍,由于这两个因素的存在,家庭储蓄不能对企业储蓄做出足够的反应以抵消企业储蓄对总储蓄的影响,导致“企业面纱”失效,这在推动企业储蓄上涨的同时直接导致总储蓄率居高不下,并由此带来双顺差持续攀升和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恶化的困境。基于上述分析,相应地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习惯形成下的缓冲储备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缓冲储备储蓄理论中引入了消费习惯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导出了一个同时包括习惯形成和收入不确定因素的ECM模型。利用1999~2005年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过去的消费水平对中国城镇居民当前的消费有显著影响,并且消费对收入波动以及持久收入变化的反应是迟缓的。由此可以认为,缓冲储备储蓄理论对消费行为的解释是不准确的;(2)习惯形成参数越大,消费者积累的财富就越多,收入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影响因而也越小。  相似文献   

19.
张青青  孙际平 《数据》2009,(10):61-63
本文从货币供求的角度界定流动性过剩。首先以1997年1季度至2006年4季度的数据为训练集建立实际货币需求模型,然后对中国的流动性过剩情况进行测度,并以此衡量2007年、2008年我国各季度的流动性过剩情况,最后基于Logistic回归进行了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因素研究。文章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的流动性总量过剩存在季节趋势;(2)我国2007年和2008年仍存在过剩问题,并且流动性总量过剩系数在2007年3季度达到最大,从2007年4季度开始直到2008年4季度,流动性总量过剩系数逐渐减小;(3)影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因素是外汇储备增长率、进出口差额增长率和消费储蓄比,且这三个因素对流动性总量过剩产生正方向的影响,外汇储备对流动性总量过剩的影响程度大于进出口差额增长率和消费储蓄比。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基于我国1990年至2007年的统计数字建立起城镇居民储蓄的模型,运用相关计量经济学理论及回归分析知识建模并进行统计以及经济意义上的检验,文章研究了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情况,并得出了最终确定的各因素对城镇居民存款的影响程度,并针对模型所反映出的城镇居民储蓄状况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及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