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股东关系影响着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在企业集团中形成不同的利益配置。文章以中大股份为研究对象,以委托贷款为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具体手段,观察中大股份自2000年以来的股东关系变化以及委托贷款的运作情况及利益结果。研究发现,从2004年以来中大股份频繁使用委托贷款作为集团内部配置资源的手段,股权分置改革和第一大股东变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中大股份整体和下属公司的经营情况基本保持良好,委托贷款发挥了内部资本市场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部分功能。但是,中大股份股东关系变化后,大股东的其他控股子公司作为贷款委托方参与进来,贷款利率水平有所提高,也不能完全排除利用内部资本市场掠夺利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国光瓷业大股东的内部资本配置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系族企业构造的内部资本市场,为大股东进行关联交易、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提供了方便。大股东通过内部资本配置,提高了自身的利益,但却损害了其控制的上市公司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股东关系主要包括大小股东关系、多个大股东关系等,其中多个大股东关系是上市公司多维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多个大股东关系主要体现制衡或合谋关系,但随着治理环境的完善,大股东间更应构建和谐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控股股东、决策监督机制为视角来研究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问题。文中选取2009、2010两年A股市场分布信息披露较为详细能够满足模型计算需要的公司为样本,在研究中细化了公司治理的决策监督机制对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影响,得到的结论证实了完善的监督决策机制有利于提升内部资本配置效率,而委托代理、控股股东层面的假设没有得到支持。最后本文依据实证结果提出了改善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大小股东关系是公司治理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有的研究以代理理论为基础,从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害角度出发,提出一系列措施以防范大股东的不法行为;也有研究从大股东支持中小股东的角度出发,认为大股东的存在为中小股东  相似文献   

6.
委托贷款业务是调节社会资金分配、提高资金流动性的重要手段。部分上市公司却通过委托贷款展开资本投机,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以2011—2012年沪深两市A股公司为样本,对委托贷款引起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委托贷款所带来的收益具有短暂性,公司应从其长远利益出发,谨慎实施委托贷款。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经济增速放缓,金融市场低迷,影响外部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发挥,从而使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日益凸显。利用稍作修改的现金流敏感性模型,检验沪深A股民营上市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能否有效配置资本。通过对2010—2014年75个样本数据的研究发现,尽管民营上市企业的内部资本市场总体无效,但其内部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资源配置的效率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向有效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如何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成为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问题。以委托贷款为核心的非正规金融的快速发展,会对资本市场带来哪些影响,值得深究。本文根据2007~2020年委托贷款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数据,实证研究委托贷款的发放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发放委托贷款降低了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机制检验表明,委托贷款的发放通过降低企业信息透明度来降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当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以及投资者情绪高涨时,委托贷款的发放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负向影响更显著,而随着企业内部治理环境的改善以及外部信息中介参与度的提升,委托贷款的发放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负面影响趋于弱化。  相似文献   

9.
内部资本市场作为外部资本市场信用约束的制度性替代与补充,是企业实现价值增值的有效工具.但它常常异化为管理者对企业所有者利益侵害的工具和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输送的隧道.所以,对内部资本市场边界的界定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是研究企业内部资金配置问题的重要理论,20世纪中期以来颇受学术界的关注。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费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企业产权理论对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配置效率等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邹颖  祖玉涛 《财会月刊》2020,(10):44-50
以多个大股东的公司治理机制为理论研究出发点,选取2008~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多个大股东与股权资本成本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存在何种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拥有多个大股东的公司具有更低的股权资本成本,结论在排除样本选择偏差、遗漏变量以及逆向因果等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成立.同时,在大股东间持股较为集中、非控股大股东数量较多的公司中股权资本成本较低,进而证明了多个大股东间监督假说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适用性.据此,提出优化股权结构以及完善外部股东利益保护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孙静芹 《会计之友》2007,(36):73-74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我国资本市场上内生性、基础性缺陷,使各类股东的利益标准趋于一致,但是也为大股东攫取中小股东利益创造了新的条件和手段.全流通时代,大股东将作为新的投资者群体进入二级市场,利益将更多地与股价拴在一起.大股东可以利用掌握的信息和资源优势,通过发布虚假信息、盈余管理、经营上短期行为等方法,进行业绩操纵,以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侵蚀中小股东的权益.制约大股东侵占行为的关键在于公司治理和监管体制的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以海润光伏的高送转股利分配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公司实施高送转的目的、市场反应以及经济后果。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迎合及择时理论,从送转股能力、送转股动机、大股东减持动机、高送转预案的公告效应、高送转的实施、高送转后的长期经营业绩和市场表现等方面分析表明,海润光伏的高送转是在不满足送转股资质和公司章程关于股利分配条件的背景下由大股东提议的,利润分配方案推出后仍然得到了股票市场的积极追捧,大股东正是利用高送转的市场效应实现了减持股份的目的,从而揭示了大股东提议高送转背后的真实意图。海润光伏的高送转沦为大股东利益输送的工具,而非传递公司未来经营发展良好前景的信号。  相似文献   

14.
樊融杰 《英才》2012,(12):104
第三季度,基金对部分白酒股的悲观情绪被集中释放出来。曾经在资本市场上造梦无数的洋河股份(002304.SZ),现在被推到了质疑的舌尖上。10月19日,市值1396亿元的洋河股份公布了股份回购长效机制。此举一出,立刻遭致了来自市场人士的强烈质疑。在11月6日巨量首发股份解禁潮之前推出回购计划,无疑被认为是为大股东的减持打掩护。"洋河股份之前出现过高管减持的情况,公司此举主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从改革开放开始,外资一直在向我国市场投石问路,但长期以来,我国资本市场这一块对外资基本上是关闭的.因此,包括H股在内的1000多家国内上市公司,很少出现外资控股的情况.然而,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和加入WTO后政策法规的逐步松动,我国资本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是越来越大,坚冰已经不时地被这种趋势融化,不仅在H股、B股企业中出现了外资作为第一或第二大股东的情况,甚至在A股市场,也时常可以看到外资大股东的身影.那么外资是通过什么模式融入到我国资本市场中来的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简要探讨,希望对我国资本市场长期规范发展和政策法规的制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王静 《现代企业》2012,(6):32-33
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不仅损害了其他股东的权益,危害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还会严重阻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Morck et a1.(2000)对股票价格信息含量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大股东的“侵占”行为降低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证据。在我国,由于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而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也屡见不鲜,如猴王股份、三九医药、幸福实业、济南轻骑等都是鲜明的例证。因此,如何防范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形式.通过时泰跃系形成及其运作的情况进行分析,揭示系族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金字塔结构的种种关联和造成的后果.此研究是对前人研究的验证,考察内部资本市场金字塔型的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对于系族集团的监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冯俊秀 《财会通讯》2021,(16):120-123
股份回购是资本市场进行财务管理、市值管理、资本运作的常用手段,本质上是上市公司依据既定程序在公开市场购买该企业己发行在外的股票的行为,2019年,我国A股市场的回购金额创历史新高.文章选取A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股份回购动因理论对A公司公开市场股份回购案例进行验证,并从股票价格、财务指标、资本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财务效应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2001—2009年A股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官员晋升压力如何影响地方国企募资变更,以及这种影响在政府和企业资源配置下的差异。实证发现:官员晋升压力会导致更多的地方国企募资变更;在省区贷款投放越少或企业长期贷款较少时,官员晋升压力导致的募资变更概率更高。这表明,政府区域资本市场和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均会影响晋升压力对募资变更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和市县级国企中,地方国企募资更易被政府区域资本市场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志雄 《会计之友》2012,(29):127-128
国内外研究证明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效果,但我国新兴经济体中,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相对较低。文章通过对集团公司的博弈结果进行阐述,描述了我国内部资本市场低效率现象,从公司治理、金融市场及政府参与角度分析了内部资本市场低效率配置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